雷云 白園
(1.城川民族干部學院;2.鄂爾多斯應用技術學院 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6299)
加強和完善黨的全面領導,是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證。其中關鍵是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越是到基層黨的領導越重要,黨組織的建設也越重要。這是強化政策貫徹力與執行力的重要前提,黨的領導是否有力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能否鑄牢,并不斷鑄牢的重要政治保證。因此,各級黨委政府也要高度重視,特別是主要領導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在2021 年8 月召開的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牢記“國之大者”,認真履行主體責任,把黨的領導貫穿民族工作全過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過程中黨的領導是核心,黨委政府一定要將這項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管理、統戰部門牽頭協調、民族工作部門履職盡責、各部門通力合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格局。[1]一直以來黨的領導都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關鍵所在,各部門能否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一項政績性工程來做,黨委是否重視極為重要,越是到基層越是如此,主要領導一定要帶頭明確目標任務、工作舉措與考核指標,在黨的領導下集中部署、統籌落實,發揮各部門、全社會的積極作用。非民族工作部門的黨組織也要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做好部門內部的工作,配合民族工作部門做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工作,并將其作為重要考核內容,作為一項政績性工程來做。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字面意思來看像是一項單純的意識形態方面的工作,其實不然。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一項綜合性工作。經濟發展對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要著重消除各民族事實上的不平等,要結合鄉村振興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縮小貧富差距、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東西部差距,不斷增強各民族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是新時代民族工作最為重要的內容。但我們不能拋開其他將經濟發展作為我們民族工作的唯一目標,“要正確把握物質與精神的關系,要賦予所有改革發展以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
社會環境具有不可估量的教育功能,特別是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與新興媒體已極度發達,各族群眾獲取信息的渠道愈加豐富,在潛移默化當中這些方式已經成為很多人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特別是青年人,其教育這一功能愈加凸顯。因此,要引導建立起良性的社會環境,不能忽視社會環境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影響。在新時代,要讓少數民族與民族地區群眾學好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更好融入社會緊跟國家改革發展步伐,融入時代、跟上潮流。黨委以及政府各部門包括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都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發揮主流媒體的導向作用與非主流媒體的活力與創造力,多用新的表現手法,使各族群眾全面理解民族政策內容,正確認識民族政策的目的,積極引導,傳播正能量,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發展繁榮。
中國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團結奮斗的歷史,正確的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建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基礎。要學好中華各民族交往交流的歷史,正確認識中華各民族的關系,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各民族都是大家庭里平等的一員。同時要正確認識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與漢族建立政權的關系,習總書記指出無論哪個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統一天下為己任,都以中華文化的正統自居。分立如南北朝,都自詡中華正統;對峙如宋遼夏金,都被稱為“桃花石”;統一如秦漢、隋唐、元明清,更是“六合同風,九州共貫”。秦漢雄風、大唐氣象、康乾盛世,都是各民族共同鑄就的歷史。[2]在我國歷史上我國各民族并不是你死我活的斗爭關系,而是以和平交流為主,在南北分裂甚至眾多地方民族政權并存的時期各民族之間的和平交流也從未間斷。盛世的誕生都是基于社會的和平穩定,不論秦漢一統、大唐氣象還是康乾盛世都是我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最為平和的時期,因此只有堅持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不斷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中汲取力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才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營造良好的社會基礎,注入強勁的精神動力。
做好民族工作關鍵在黨、關鍵在人。政治路線確定以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敢擔當、能作為、善作為的干部是黨的決策能否完整、準確貫徹執行的關鍵所在。因此在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提出了新時代好干部標準的“四個特別”,即維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態度特別堅決、明辨大是大非立場特別清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行動特別堅定、熱愛各族群眾感情特別真摯。要按照這樣的標準選拔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素質過關的高質量干部隊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核心是認同問題,而人民群眾的認同源自兩方面,一方面源于其客觀的生活實踐,一方面源于外在的教育引導,這都與黨的干部息息相關。因此,要了解民族地區實際,按照地區實際去選拔任用干部。但要明確“入鄉隨俗”是對主客雙方的要求,需要合理把握,嚴守政治底線與法律底線,對于一些不合理要求不能一味遷就。最后黨員干部的形象決定黨在各族人民群眾心目當中的地位,每位干部都應該成為黨獲得各族群眾認可的名片。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思想的重大創新成果,它明確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維護各民族根本利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社會主義民族關系、開創黨的民族工作新局面等方面的重要意義。干部是黨的思想、理論以及政策能夠貫徹落實的最直接主體,因此新時代的干部教育,特別是民族地區的干部教育一定要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干部教育的全過程,使各級干部形成意識自覺與行動自覺,自覺擔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政治責任。各級黨校、社會主義學院、干部學院要加強研究與宣講工作,將干部群體培養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維護者、踐行者、推動者,成為新時代的好干部,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聚更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