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啟東
(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089)
高職院校在近年的國家教育體系中,承擔了重要的職業教育功能,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逐步重視綜合素質的培養,很多高職院校均開設了包括音樂鑒賞課在內的公共選修課供學生選擇。由于高職院校在課程設置主要以技能培養為主,開設課程偏重專業課、實訓課,對于人文素養、綜合素質等課程的開設比重較少。音樂鑒賞等公共藝術課程的開設,豐富了高職學生的學習生活,對于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人文素質教育等方面有很大提升。高職教師在音樂鑒賞課堂中應注重學生的音樂知識積累,自身水平,選擇適合高職環境的曲目進行鑒賞。
音樂作為藝術教育比較普及的一門學科,一直存在于各個學段的教學體系中,音樂鑒賞課程也是學生們選擇較多、較為喜愛的一門課程。音樂欣賞的主體就是音樂作品,在教學環節中,通過對不同作品的欣賞,能有效培養學生感悟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個人品德、個人修養等方向的全面發展。
目前大專院校音樂鑒賞課程主要的幾本參考教材中,欣賞的音樂流派大致分為中國民歌、中國民族器樂、中國戲曲、西方音樂等幾大類:
(一)中國民歌:民歌即民間歌謠,是我國民族民間音樂體裁的一種,是人民群眾在生活實踐中經過廣泛的口頭傳唱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歌曲藝術;在我國各地均有分布,傳唱度較高的有漢族的陜北民歌、河北梆子、蘇北小調等,少數民族的維吾爾族民歌、內蒙民歌、回族花兒、云南山歌等。
(二)中國民族器樂:中國民族器樂起源于兩千多年的周代,發展至今各種經常使用的樂器已達兩百多種,中國民樂按其演奏方法和性能,可分為吹管樂器、拉弦樂器、彈弦樂器和打擊樂器四類,這些樂器既能獨奏,又能組合成各種形式和樂隊進行重奏和合奏,并具有獨特而豐富的藝術表現力。
(三)中國戲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臺藝術樣式。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在元、明、清達到巔峰。中國戲曲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等表演藝術綜合而成,它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準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各自的個性。中國的戲曲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并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
(四)西方音樂:西方音樂是一個籠統的范圍,以歐美音樂為主要欣賞對象,分為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兩大類。廣義的古典音樂是指從西方中世紀開始至今的、在歐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創作的音樂作品,主要因其復雜多樣的創作技術和所能承載的厚重內涵而有別于流行音樂和民間音樂。流行音樂是19 世紀末20 世紀初起源于美國,基于大眾音樂架構上發展起來的音樂。其風格多樣,形態豐富,可泛指爵士、搖滾、藍調、Rap、Hip-Hop、迪斯科、R&B 等20 世紀后誕生的都市化大眾商品音樂。
根據當下高職學生的特點,在音樂鑒賞課程中,欣賞作品的選擇不宜過于深奧。應選擇樂曲結構較為簡單,旋律優美,具有一定教育意義的樂曲。筆者將根據上文提到的四個流派,列舉一些作曲家及其代表作供讀者選擇。
(一)中國民歌
作為與人民群眾緊密聯系且不可分割的藝術形式,有眾多異彩紛呈的作品,在這一部分的賞析中,教師可根據課堂學生的家鄉所在地,選擇不同地區的民歌作品。1.西北地區:陜北民歌《蘭花花》、新疆民歌《半個月亮爬上來》、甘肅民歌《花兒與少年》等。2.西南地區:云南民歌《小河淌水》、貴州“侗族大歌”、四川民歌《康定情歌》等。3.華北地區:河北民歌《小放?!?、山東民歌《沂蒙山小調》、山西民歌《桃花紅杏花白》等。4.華中、華東地區:湖南民歌《瀏陽河》、湖北民歌《龍船調》、江西民歌《八月桂花遍地開》、安徽民歌《鳳陽歌》、江蘇民歌《茉莉花》等。5.東南、華南地區:福建民歌《采茶撲蝶》、臺灣民歌《阿里山的姑娘》、廣東民歌《步步高》、廣西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等。由于我國擁有眾多少數民族,教師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一些少數民族耳熟能詳的民歌作為欣賞,例如:維吾爾族《達坂城的姑娘》、朝鮮族《阿里郎》、蒙古族《鴻雁》、藏族《北京的金山上》。
(二)中國民族器樂
教師可根據樂器材質和演奏方式為學生選擇篇幅適中,旋律性較強的曲目進行欣賞。1.彈撥類:古琴《梅花三弄》、古箏《戰臺風》、琵琶《十面埋伏》、揚琴《雨打芭蕉》等。2.吹管類:竹笛《春到湘江》、簫《關山月》、嗩吶《百鳥朝鳳》等。3.拉弦類:二胡《賽馬》、《二泉映月》等。4.合奏類:《春江花月夜》、《春節序曲》等。
中國戲曲:目前中國文藝界公認的中國五大劇種為京?。ㄓ小皣鴦 敝Q)、越?。ㄓ小爸袊诙髣》N”、“第二國劇”之稱)、黃梅戲、評劇、豫劇。由于中國戲曲種類較多,且大部分劇目篇幅較長,課堂中可選擇戲曲中的知名段落并結合歷史典故進行欣賞。1.京?。河址Q平劇、京戲等,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全國各地,《貴妃醉酒》取材于中國唐朝歷史人物楊貴妃的故事,經過中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創作、表演而廣為認知,是梅派代表劇目之一。2.越?。阂蚱涑慌c眾不同,又被國外稱作“中國歌劇”,《紅樓夢》是越劇代表作,但因篇幅較長,教師可選擇著名的片段賈寶玉初見林黛玉“天上掉下個林妹妹”這一唱段作為欣賞。3.黃梅戲:起源于湖北黃梅,發展壯大于安徽安慶,《天仙配》中的“誰料皇榜中狀元”唱段是耳熟能詳的黃梅戲唱段。4.評?。涸u劇,流傳于中國北方,是漢族傳統戲曲劇種之一,《花為媒》改編自古典名著《聊齋志異》中的《子寄生》篇,課堂中可結合古典名著進行賞析。5.豫?。喊l源于中原(河南開封),是我國流傳較廣的地方劇種之一,《花木蘭》的故事全世界流傳,豫劇唱段“誰說女子不如男”也可作為欣賞片段。
除中國五大劇種外,教師也可根據學校所在地,或邀請學生推薦自己家鄉的戲曲,如西北的“秦腔”、廣東“粵劇”、湖南“花鼓戲”等,使學生通過欣賞能夠更好地了解各地文化、語言不同所形成的百花齊放的戲曲藝術。
(三)西方古典音樂
作為大眾較為熟知的音樂流派之一,可選擇的作曲家及作品較多,西方古典音樂根據時代與音樂特征分為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浪漫主義時期。(1)巴洛克時期的代表人物為J.S.巴赫(德)、維瓦爾第(意)、亨德爾(德-英),他們三位并稱巴洛克三巨匠。J.S.巴赫被譽為歐洲音樂之父,其作品對后世歐洲音樂產生巨大影響,他的代表作中,人們最為熟知的是俗稱“圣母頌”的48 首前奏曲與賦格中的第一首前奏曲;維瓦爾第是一位出生于威尼斯的意大利神父和巴洛克音樂作曲家,同時還是一名大師級小提琴演奏家,他所創作的四首小提琴協奏曲《四季》,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春》的第一樂章;亨德爾出生于德國,在意大利學習意大利歌劇和器樂音樂風格及寫作技巧,后定居英國,他的作品篇幅一般較長,不太適于日常教學,可作為這個單元的補充欣賞曲目,如清唱劇《彌賽亞》,《大鍵琴組》曲等。(2)古典主義時期是西方古典音樂的高峰,以古典主義三杰“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為代表,涌現了一批著名的作曲家。海頓是奧地利作曲家,因為在交響曲和四重奏領域作出的貢獻,獲得“交響曲之父”、“弦樂四重奏之父”的頭銜。他是一位及其高產的作曲家,一生共創作了100 余首交響曲、80 余首弦樂四重奏、30 部左右的歌劇,以及彌撒曲和宗教禮儀曲、康塔塔、清唱劇等,第九十四交響曲《驚愕》非常有名,很適合在沉悶的課堂中調節氣氛;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是一位世人皆知的作曲家,被后人稱為“樂圣”,其背景在此不多做贅述,對于高職學生來說“月光奏鳴曲”是他們熟知的作品,可以選擇第一與第三樂章進行賞析,第九交響曲中的“歡樂頌”片段也可作為賞析,并以此曲來介紹西方交響樂隊與合唱隊的編制等;莫扎特是奧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在短短的35 年生活歷程里完成了600 余部(首)不同體裁與形式的音樂作品,他22 歲時創作的《小星星變奏曲》利用了人們熟知的兒歌“小星星”創作,詼諧幽默又能完美的體現出鋼琴藝術的各種特色,非常適合剛接觸西方古典音樂的學生。(3)浪漫主義時期產生了眾多的各國作曲家,音樂風格多樣且復雜,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舒伯特、肖邦、柴可夫斯基等。舒伯特是奧利作曲家,其被后世稱為“歌曲之王”,可選擇他的聲樂作品合唱曲D.920《小夜曲》、獨唱曲D.328《魔王》欣賞;肖邦是波蘭鋼琴家、作曲家,由于他的愛國情懷與鋼琴作品的成就被人們贊譽“鋼琴詩人”,他的作品《降A 大調英雄波蘭舞曲》、《降B 小調夜曲》都適合初期接觸鋼琴作品的聽眾;柴可夫斯基是俄羅斯作曲家,他的音樂作品涵蓋歌劇、芭蕾舞劇、交響樂、器樂等,他的作品篇幅都較長,課堂中可選擇舞劇《天鵝湖》中的片段加以賞析,并選擇一些其耳熟能詳的器樂作品。
在課堂欣賞曲目的選擇上,教師也應當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可根據學校所在地區選擇當地有名的樂曲加以賞析,或邀請學生分享自己家鄉有名的樂曲互相欣賞,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音樂鑒賞課作為高職美育教育環節中不可或缺的一堂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使學生在欣賞不同流派的音樂中發現美、感知美、創造美。通過選取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音樂,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的視野得到拓展,將音樂與非音樂元素有效的結合,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有助于提高其個人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