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智萍
(阿克蘇日報社,新疆 阿克蘇 843000)
民生新聞的主要含義是指關于黨的重大國際會議和政治事件的一類專題性新聞。民生問題是當代中國人民共同關心的問題。它是一種現代典型的新聞報道,通過結合現代人生活觀的視角和人性化的新聞敘事,深刻而生動地闡述了我國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生存、和生計。它以“民生”“民情”“輿論”為新聞報道的主要內容,以“周遭事物、新事物”為主要內容。新聞采編是通過現場采訪受眾調查、跟蹤調查、深入采訪受眾互動等多種靈活的新聞報道方式來搜集、撰寫和發展的一種新型電視新聞。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切實維護和促進人民生活的改善,必須切實抓住人民群眾最迫切、最現實的關切,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權利,進一步切實滿足廣大人民干部群眾追求日益增長的精神幸福生活力和物質利益需要,深化國民經濟社會政治秩序的合理公平正義,形成有效的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環境[1]。可見,關注一些新的民生熱點新聞內容是自上而下的。阿克蘇日報社)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發揮著宣傳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職責,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重要陣地。民生新聞報道是當今媒體在激烈競爭中吸引讀者的重要手段,只有真正扎實做好這些民生熱點新聞,欄目內容才能保持有其強的親和力,才能真正占領市場,新聞事業才能持續快速發展。民生熱點新聞不能像一些政治新聞那樣沒有固定的格式、套路,面對一些人的民生熱點新聞,許多年輕人會感到無能為力,不知道如何寫,寫什么。那么如何選擇合適的話題和正確的角度,做一個熱門的新聞媒體呢?在這里,我的重點是結合我的一些新聞經驗和親身經歷與您進行深入的學習交流。
隨著各類媒體的高度競爭,深度報道已成為報紙媒體占領市場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如何制定出提出自己優勢的報告?
首先,從被動地接收信息轉變為主動地規劃內容。傳統的報紙媒體都被網絡覆蓋到接收它所需要的信息。但這種被動地接受,在當今激烈的競爭中沒有任何優勢,只有報業媒體主動策劃內容才能引起公眾的關注。例如,在2008 年北京奧運會期間,《紐約時報》派出包括食品記者、建筑專家和旅游記者在內的一些采訪者,通過不同的渠道,以不同的方式,深入報道2008 年北京奧運會的消息。這種完全由某一報紙媒體策劃的報道,在當今日益追求差異化的情況下,對公眾更有吸引力。同時,報紙媒體也積極探索不同的報道信息,對報紙媒體自身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第二,加強深度報道,整合媒體信息。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環境下的信息交互作用更強。報紙媒體可以通過整合各種媒體的信息來實現深度報道的目標。同樣的新聞,在不同媒體的報道下,呈現不同的信息,這更多地受到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因此,只有整合不同的媒體信息,通過有效的分析、充分的調查、整合各種媒體信息,并通過對其從業人員的跟蹤,加強深度報道的目的。最后,在前兩個方面,要充分重視及時性。報業媒體是一種關注新聞時效性的媒體,通過對新聞時效性的及時跟蹤來提高新聞時效性。及時性在新聞報道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報紙媒體只有做好時間限制工作,加強報道深度,才能在競爭中占據優勢。
媒體工作者首先要牢牢把握新聞時代新的發展主題,報道中國人民政治、經濟生活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深刻歷史變化,論述社會對物質、精神、物質生活的迫切需求。新聞、體育、文化、教育、食品、服裝、水、安全、交通、社會保障和現行政策[2]。這將不可避免地要求我們作為媒體與人民分享生活的源泉,進入人民的生活,傾聽人民的真正呼聲,反映人民的真正要求,并報道“更接近人民群眾現實”的新聞故事和內容。
報道中面對著一些年年重復的老主題、老議題,比如脫貧、農業產業、春耕生產、學校教學常規活動、各類民族節日等,我們要怎樣找到突破口,寫出不落俗套,有創新、有價值的民生報道,從而提高新聞品味,使我們的受眾喜聞樂見呢?這就需要一個很好的報道視角,一個角度就好比一座“窗口”,從不同的“窗口”里看去,所看到的景象也不相同。做新聞報道也是這樣,對同一個主題,從不同的切入點,才能看到不相同的新聞線索和報道價值。
在那些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社會經濟歷史文化意義或者已經發展成為時刻引起我國社會公眾高度關注的一個社會熱點、焦點、難點的歷史重大事件或典型真實案例中,從我國社會經濟大局這個角度深刻出發,經多次反復縱橫曲折邏輯分析對比,挑選那些在我國社會經濟全局上都具有一定重要分量或者可說是具有獨特社會歷史文化意義的重要歷史事物,選作一次屬于深度重點新聞報道的重要新聞評論題材。
深度實證調查新聞報道雖然必須兼有社會綜合性和新聞性、解釋性、調查性和綜合數據分析性的主要調查特點,但所有這些主要調查功能都必須以真實反映社會事實作為主要調查依據,并真實性地反映所有的需要調查報道的社會新聞評論題材的具體發展及其歷史、現狀和未來。這就必然直接要求我在中國法制大學指導新聞學術評論研究工作者深入實際分析高層次、多角度、全方位地深刻研究觀察和找到和深入研究社會熱點問題,深入扎實地開展調查性和實證分析研究。
在目前已經占有豐富的第一手社會新聞報道材料的科學理論知識基礎上,要牢牢地地把握好這個理論全局,瞻前顧后,對一個社會事物的內在發展現狀和所有確切可能的未來社會發展的大方向都要做出實事求是的客觀外在分析和科學性的判斷。正確性地運用客觀外在辯證法就要正確透過辯證分析客觀外在思維觀察中的現象,打破主觀外在思維觀察對象外在空間的客觀邏輯拓展局限而不斷性地展開多側面的客觀外在求證,全方位的辯證分析思考,通過各種各樣深度化的技術挖掘、廣度化的邏輯拓展分析方法等來去準確性地揭示外在觀察現象背后的一個事物本質,使你的新聞報道中的內容不斷具有新的技術銳利性、準確性、深刻性。努力深刻深度開掘,從超越“一般”中求深度,從普通題材中挖掘法律前沿問題,從普通案例中洞悉新聞背后的法制。
今年,新聞報道視角都必須力求實現新的媒體定位、新的題材和新的報道技巧。我們還必須努力在新聞報道中反映媒體主題的實際作用,處理好案件與人的密切關系,挖掘典型案件處理中豐富的人文精神內涵,揭示深刻的真理、道理、法律原則。
與一般深度消息、動態新聞兩類綜合新聞報道并沒有所謂的差異不同,深度消息綜合新聞報道對重點新聞傳播時效的基本功能要求仍然應該是適時與及時,不是一般的快具有及時意義的快。對于論述事件性重點動態綜合新聞的消息重點和非深度消息綜合新聞報道,要特別留意注重重點新聞報道及時性;對于主要論述一個重點新聞問題的非深度消息性和事件性重點動態綜合新聞的報道,則一定要特別留意注重適時性。這種情況新聞報道早了,矛盾還沒有完全充分展開,時機不成熟;晚了則時過境遷。
在上述主體的重要消息新聞報道之外,建議可以適當添加些相關新聞報道背景、新聞鏈接、新聞觀點解讀、專家學者點評等報道內容,以這種組合式的新聞報道評論方式,對一起重大案件的后續發生、對一項相關法律的施行,進行全面的詳細的評論闡釋,以更加鮮活生動的報道形式,引起社會受眾的一定閱讀性和興趣.從而可以產生良好的社會影響效應。這些內容,據事件發展可編輯在一個版面,也可采取連續報道形式。
一篇好的新聞報道文稿要能做到貼近生活,新聞報道采訪工作是整個新聞報道制作各一個環節的重要基礎,決定著整個新聞的制作成敗[3]。如何才能做好中國民生新聞的采訪呢?筆者結合自己個人采訪工作中的經驗,我個人認為是在采訪前:1.要事先提前吃透別人事先采訪什么樣的對象或重要歷史事件,對于我們要事先采訪什么樣的對象事先一定需要有比較深的采訪抽象主義認識,這就一定我們需要事先做好提前與采訪人之間做好具體信息溝通;2.首先一定要做好提前制定寫好個人采訪工作計劃或者提綱,采訪什么樣的問題都需要事先提前制定好采訪設計規劃,不要隨心所欲,隨心所欲也就是因為這次采訪的人是根本找不出有價值的東西的;3.因為采訪的主要討論內容不是多余的,不需要重復撰寫文稿,成為累贅;4.規定采訪時間需要先與采訪對象面對面進行交流,在電話聊天中自然而然的就是讓他們能夠說出自己內心真實的話,而不是拿著新聞記者自己寫好的新聞稿件拿出來做閱讀,這樣的采訪是不提倡的。
作為一名新聞媒體人,必須要切實努力做到:有一個腦勤、嘴勤、眼勤、腿勤、手勤,五勤方法[4]:多用日常活動的頭腦、多聽媒體提問、多深入多看觀察、多低頭看書寫字、多按時接受媒體采訪,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更多機會真正能夠做出好的大型全國民生社會熱點新聞。另外,事先我們還要切實做好大型新聞專題策劃,報道以人為本,注重保證報道新聞內容的新鮮性、真實性、故事性、生動性,手法也一定要做到有新聞形式上的創新、有新聞技術上的突破,主題也一定要做到有好的中心思想教義、有中心指導思想,再同時還要加上一個好的標題,實現具有強大歷史生命力的國家熱點新聞時,媒體作品質量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