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新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鄭家河沿鎮談莊小學,河北 衡水 053000)
人們對于事物有了疑問,產生了質疑,就會進一步地探其究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對所學內容有所疑問,那么白己就會主動進行探究,進而能夠更加專注地學習,教學也能夠因此而提高效率。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的疑問來進一步激發其學習興趣,還可以通過引導質疑,讓學生白己解決問題,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基于質疑,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筆者進行了以下分析和探究。
美國學者布魯巴克曾說:“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白己提出問題。”新課標要求:強調思維能力的培養,要把給予學生問題、思路、結論的教學方式變為學生白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出結論的教學方式。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以及新課標的全面實施,從小學語文課堂就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從而逐漸培養起學生質疑問難的方法和能力,已被廣大教師普遍認可,并成為一線教師的研究方向和追求目標。筆者認為,如果教師能轉變觀念,對學生的質疑能力有意識地加以培養,使他們敢提問、愛提問、能提問、善提問,并通過主動質疑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效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質疑探究能力,對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習效率、打造高效課堂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師都要科學地引導學生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質疑,預習中提出疑問,課堂上探討疑問,復習中進行反思,從而帶動學生思維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預習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學習興趣。學生在預習中發現問題,帶著問號走進課堂,就會更加專注、認真。例如:《絕招》這篇課文里的小柱子苦練絕招,終于出奇制勝,實現了白己的愿望。小柱子練絕招的故事啟示我們,練習對白己未來發展有用的絕招才是最重要的。學生在進行課前預習時,雖然無法將課文的中心內容體會得如此透徹,但是在初讀課文后,學生的心里就會產生許多疑問,比如:小柱子為什么要練絕招?小柱子究竟是用怎樣的毅力來練就絕招的?我們可以讓學生把白己的疑問記錄下來,繼續閱讀課文,看看哪些疑問是白己可以解決的,哪些是白己解決不了的。這樣,在課堂教學時,學生就會帶著疑問聽講,最終對白己的疑問進行解答,既提高了他們的白學能力,形成了學習的技巧,又有效解決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培養了學生質疑探究的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指出,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質疑,在課堂上尋找白己想要的答案。教師要善于尋找各種契機,引導學生進行提問,更要引導他們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只有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才會讓一些內向的、不善于表達的學生也能夠大膽地闡述白己的看法。例如,在進行《花鐘》這篇課文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瑞士花鐘的視頻,為學生創設一個想要質疑的環境。此時,教師進一步引導:看著這么巧妙的創意,此時你們最想知道什么呢?學生便紛紛舉手提問:這些美麗的花鐘是用什么花做成的?為什么這些花做成了花鐘可以表示時間呢?帶著這些有研究價值的問題來學習課文,再加上教師的初步講解,學生可以白己帶著疑問進行學習和研究,從而逐漸養成樂于學習、主動探究的習慣。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要經常進行知識的同顧。在復習的時候,也會產生一些新的疑問,這時候,教師一定要重視他們的發現,鼓勵學生提出疑惑,耐心地陪伴著他們一起尋找答案,即使課文已經學完了,但并不代表這篇課文的學習就要畫上句號,每次閱讀,每次復習,都會有新的感想、新的發現、新的疑惑。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地引導學生通過反思來獲取新的知識,這樣做不僅可以夯實基礎,同時還能讓學生感受到“常讀常新”的快樂。一個孩子在復習課文《羿射九日》時,提出了一個疑問:課文中既然寫到“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那為什么后面還寫羿“蹚過九十九條大河”呢?沒有水怎么可以用“蹚”這個字呢?他能提出這個問題,一方面說明了他關注到了文本中的細節,是個細心的孩子;另一方面也說明他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是在白己邊理解、邊鞏固的基礎上才提出的疑問,是個善于發現問題的孩子。如果每個學生在復習時都能像這個孩子一樣,充分地發揮白己的潛能,從中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他們一定會更善于思考,更深入理解文本,掌握更多的知識。
學生的腦袋里總是藏著許多奇思妙想,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疑問。作為教師,我們要及時地引導學生學會質疑、敢于質疑、樂于質疑。同時,在學生提出疑問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做到重視學生的質疑,讓學生感受到對其思考、探究的肯定,并且教師還要想方設法地來幫助他們解決心中的疑惑,讓學生獲得跨過難關的成就感,從而共同構建出一個高效的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