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紅
(荊州市機械電子工業學校,湖北 荊州 434000)
《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標準(2020年版)》中指出:“教師應主動適應信息社會背景下英語教學理念、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變革,推動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的深度融合,有效實施中職職業學校英語課程的信息化教學?!被ヂ摼W作為信息技術的核心組成部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其在教育教學領域的應用也更加廣泛、深入。英語作為職業教育中一門必修公共課程,在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就當前中職英語教學的開展情況來看,多數英語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模式仍比較傳統,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專業發展需求嚴重脫節,難以體現職業教育特色,學生所學英語知識不能為其就業、職業發展所用,中職英語教學改革迫在眉睫。而隨著“互聯網+”時代到來,互聯網、各種智能設備逐漸走進人們生活,為中職英語教學改革與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英語教師應抓住“互聯網+教育”發展的“東風”,創新英語教學模式,提升英語教學水平,彰顯新時代職業教育特色。對此,筆者結合自身英語教學實踐經驗,對“互聯網+”背景下的中職英語教學談談自己的心得。
“互聯網+”背景下,中職院校應把握英語教育發展趨勢,發揮引領作用,指導英語教師樹立“互聯網+”教育理念,并積極借助互聯網整合教學資源,以豐富英語課堂教學內容,從而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促使學生在主動參與中掌握英語知識,提升英語技能,實現中職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互聯網+”教育教學的融合,其本質是線上教育與線下教學的有效結合,“互聯網+教育”的發展,將為中職英語教學帶來教育理念、教學模式、人才培養模式的重大變革,這種“互聯網+”教育理念的轉變與構建,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首先,轉變教師教學觀念?!盎ヂ摼W+”背景下,教師在英語教學活動中的定位,由傳道、授業的主導者變為學生建構英語知識網絡的引導者、促進者、參與者。其次,轉變學生英語學習方式。“互聯網+”背景下,教師應引導學生逐步轉變以往被動記憶學習法,并積極向自主學習方式轉變。第三,轉變教育資源管理模式?!盎ヂ摼W+”背景下,中職英語教學資源管理應逐漸由封閉型向開放型、共享型轉變?!盎ヂ摼W+”教育的快速發展,有效改變了職業教育普遍存在的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受時空局限性較大等問題,真正實現了英語教學資源的跨時間、跨區域、多維度的共建、共享、共用。
開發、構建“互聯網+”背景下的中職英語教學資源,是實施現代化、智能化、專業化中職英語教學的關鍵基礎。“互聯網+”背景下職業教育英語教學資源體系的構建,需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首先,中職院校應積極開發、整合行業英語教學資源,充分調研不同專業涉及的相關專業以及各個行業的不同工作情境,據此梳理、歸納、匯總行業英語所需的語言交流知識、技能等,從而開發基于行業情境的英語教學資源。其次,從傳統紙媒、數字化平臺等不同媒介的需求出發,基于行業工作流程調研結果,將英語教學資源分別進行紙質化、網絡化、數字化處理,如紙質媒介資源可作為中職英語課堂教學、日常學習材料;而網絡化媒介資源,則可通過電腦、智能手機等智能終端之間的互聯互通;數字化媒介資源是通過各類教學平臺、各種APP等將英語教學內容數字化呈現。
進入“互聯網+”時代,世界格局將更加開放。英語作為一種世界性交流工具,其重要性更加突出。因此,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改變傳統“啞巴式”英語教學模式的出現。“互聯網+”背景下的中職英語教學,應以學生的自我實踐為核心,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不斷提升,具體可從以下幾點入手:首先,構建基于職業情境的英語學習實踐,遵循以生為本的實踐教學理念,創設行業工作情境,以職業任務為實踐載體,具體化、專業化呈現英語教學內容;其次,中職英語教學應以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為導向,通過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組織職業交際演練等,引導學生在行業工作情境中綜合運用所學語言知識與技能開展語言交流、完成交際任務,從而促使學生在語言交流、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獲得語言表達能力、運用能力的提升;第三,在充分發揮傳統課堂教學優勢的同時,中職英語教師還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為教育教學帶來的種種便利,以多媒體設備、計算機、智能手機等為載體,開發能夠體現職業教育特色的語言學習軟件,從而有效提升語言教學的互動性,全面提升中職英語教學實效。
總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徹底顛覆了傳統中職英語教學模式與學習方式,為個性化、人性化英語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更多可能。但從本質來說,“互聯網+”教育就是線上教育與線下教學有效結合的教學模式。因此,“互聯網+”背景下的中職英語教學應充分結合“互聯網+”時代職業教育發展趨勢、學生專業發展需求,才能實現教、學、用之間的無縫銜接,才能真正培養出為時代所需、為行業所用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