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友
(黑龍江省蘿北縣第一中學,黑龍江 鶴崗 154200)
現代教育快速發展中,越來越多的學生出現分不清“五谷六畜”,尤其在傳統家庭教育理念下,許多學生表現出“高分低能”的現象,如:初中階段的學生不會更換家用燈泡、分不清韭菜與麥苗,甚至個別學生出現鴨鵝都辨別不清。這些理論與實際嚴重脫節的學生一旦走向社會,沒有健全的社會性能力和認識,那么會為學生心理健康以及日常生活造成極大的困境。鑒于此,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為學生提供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習生態空間,在這個空間學生為主導者,具有對整個活動的支配權與主導權,能夠以自我和團隊為中心,推動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動手操作能力得到鍛煉,自我口語交際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起到全方位鍛煉。所以本文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實踐感悟上,談論自己對初中綜合實踐活動的看法,希望能夠為大家帶來參考性教學價值。
為了更好地喚醒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動性,那么教師需要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因此,根據學生學習的認知水平和學習喜好為基礎,注重營造活動化的學習場景,凸顯出實踐主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教學工具,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形象直觀、動態立體的實踐性活動情境,促進學生深度感悟,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參與性。例如,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敲響生物入侵警鐘”一課上,主要是幫助學生認識到生物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可能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知識,進而探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與途徑,最后引導學生根據現實生活所產生的現象,提出相關的對策。為此,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直觀展示公共環境遭受破壞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再加上一些文字的指引和教師的語言說明,讓學生明確此次實踐活動的主題,進而在教師圖文并茂的引導下,將會更加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參與,推動學生主動性投入實踐活動中,探究相關解決問題的方案,以此保證學生經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最大化提升學生思維邏輯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同時也滲透環保意識的教育與塑造。
在初中綜合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好兩個方面的教學工作,才能更好地保證綜合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一方面教師要著重關注學生在實踐活動所體現的學習態度、互動熱情、協作精神等,通過教師的有效指導,保證學生良好的學習狀態。另一方面則是在學生產生實踐成果后要進行評價,最大化給予不同學生正向化學習反饋,減少批評式、單一式的評價過程,應該融合情感教育元素,多做鼓勵性評價,這樣會激發學生更強的學習動力,建立其學習的自信心,從而達到活躍課堂學習氛圍,保證學生參與熱情的目的。例如,在綜合實踐課程“本校初中生消費情況”活動上,主要目的是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推動學生養成“勤儉節約、適度消費”的良好行為習慣,并且在實踐過程體會到父母賺錢的艱辛以及撫養兒女的不易,增強學生對家庭的責任感,進而讓學生知道理財是社會生存的重要能力之一,發展學生負責地儲蓄、消費、投資,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理性處理自己的零用錢,為家庭收支獻計獻策。那么在這個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育上,教師要將班級學生進行有效分組,通過同組異質、分組同質的方式,這樣在小組合作的綜合實踐活動開展中,能夠產生優帶差、差學優的學習范圍,以此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自覺性。其次,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各小組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對小組內不同成員的消費情況進行調查、計算、統計、分析、整理,進一步使得小組成員認識到自己在家庭支出所占比的比重,并且反思自己的浪費現象。然后各小組委托小組代表,分享自己對過度消費的看法與總結。最后,各小組分享后教師可以根據調查數據開展辯論賽,以各小組為單位,在辯論賽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理財的認識,從而真正反思自己的過度消費,促進學生產生規劃未來生活道路的意識,自覺性承擔家庭責任,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此外,在綜合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應該融合賞識化教學評價,能夠根據不同學生實踐過程的表現、結果等方面,發現不同學生身上存在的閃光點,開展贊美、鼓勵、激勵的評價,這樣不僅促進師生關系和諧化,也將提高了教師教育指導的說服力。
課外拓展延伸是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外延與升華,也是加強學生創造性和實踐性學習的重要途徑,為此,教師要根據一切教學條件,拓展課后學習環節,給予學生最大的自由性,充分挖掘學生自身的潛力,鍛煉個人的創新能力,實現活動主題的延伸與升華的教育效果。
總而言之,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組織與指導,是需要教師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有效結合課內外的知識進行教育,保證學生自主化、合作化、探索化的實踐過程,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這樣才能有效全面發展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實踐探索能力、思維創新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等各項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