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穎
(新疆庫車市第四小學,新疆 庫車 842000)
每個孩子的性格、優勢智能、語文基礎等方面都不相同,如果都套用一個模式進行教學,那么只能生產出流水線上的“產品”。但是,如果教師把這些學生當作玉石,根據其自身的色澤、機理、硬度等精雕細琢,那么他們就會成為各具特色、具有靈魂的“藝術品”。學校教育的任務是要“傳道授業解惑”,然而我們不僅要教授知識,還要培養能力,更要幫助學生解決“成長的煩惱”。語文學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一旦我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找到“因材施教”的方法,就不僅能夠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還能夠提升其心理素質、綜合能力,甚至對他們的一生都有深遠的影響。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大部分都是以教師說教為主,但因為不同學生的個人性格、學習能力、表達能力各有不同,即使相同的教學模式也會導致不同的學習效果,有的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教學內容,有的學生甚至會出現厭學的情緒。新的教學環境下學生的個性特點較強,一旦出現厭學情緒就很難在學習上投入較大的精力,因此教師要結合過去的教學經驗以及學生的個人特點將其進行分類,面對不同性格的學生要結合其個人興趣特點開展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教學模式,只有教師和學生的教學風格與學習偏好形成一致,才能夠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比如低年級的學生,因為年齡小,注意力不夠集中,能夠在課堂上投入學習精力的時間比較短暫,甚至有的學生會出現哭鬧的情況,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耐心地引導,可以在課堂上引入小游戲的方式來充實教學內容,在滿足學生興趣的同時,提高其精神的注意力,帶領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對于小學中年級的學生,其注意力相對集中,自我約束能力較強,能夠按照教師的指導去學習并理解知識內容,所以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入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戲,讓學生在不同的角色當中感受文章人物的心理變化,以此來強化自身的想象,提高其邏輯思維能力;對小學高年級段的學生而言,其思想較為成熟,能夠和教師實現有效地溝通,所以教師要重視對其學習習慣技巧和能力的引導和把控,要讓學生養成課外學習的習慣,將所學的知識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要鼓勵學生提出新的見解和看法,引導學生勇于創新,探索更多未知的知識內容。
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各有不同,有的學生愿意看課外書但對教材不感興趣;有的學生愿意在室外活動感受自由的樂趣,卻不喜歡教室內學習;有的學生則喜歡童話故事但是不喜歡記敘類文章……這些對于小學生這個群體來說都是十分正常的,不同的學生是單獨的個體,都會有各自的長處和不足,教師要充分尊重不同學生的愛好,以此來完成教學目標,要避免學生出現逆反的心理,教師要鼓勵學生展示自身的長處,在掌握教材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其在自身感興趣的領域強化學習。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值得教師去尊重,教師要結合學生的愛好和興趣選擇適合其個性發展的教學模式,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可以聯系家長實現學生個體興趣的全面發展。比如在學習神話故事《精衛填?!窌r,即使教師帶領學生閱讀文章,學生也不能感受其中蘊含的真理,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動畫片,讓學生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感受文章的主旨,另外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扮演其中不同的角色,體味無懼無畏的人生態度,這樣不僅能夠完成教學目標,實現教學目的,還能夠以學生感興趣的形式開展課堂教學,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其中,提高其學習熱情,強化學習效果。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觀察記憶和理解能力,將學生的學習能力準確地區分,便于后續采取多角度的教學。因材施教最主要的目的是根據不同學生的特質將其進行劃分,以此來幫助不同水平的學生掌握更多的語言知識。教師要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及方案,科學有效地實施教學計劃,比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按照其所擅長的內容開展針對性地的教學。有的學生擅長背誦古詩詞和文章;有的學生擅長寫作和閱讀理解;有的學生擅長語言表達;有的學生擅長總結課外知識;也有一些學生接受能力較差。教師可以將這些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座位的穿插安排,實現彼此幫助互相提升的目的。教師也可以按照整體的分類開展針對性地教學,對于學習水平相對落后的學生,可以進行單獨性地輔導,要在課后進行以朋友的身份和其溝通,以免增加學生的心理壓力。適當的輔導和溝通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另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自身的優點和不足,共同制定學習方案,這樣才能夠保證教學和學習計劃的落實。教師可以結合課本當中的文章《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來告訴學生,即使每個人的學習能力不盡相同,但只要我們懷揣希望,總會有適合我們的路走向成功。
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發展至今,對整個教育教學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這種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展現出個體的長處,也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展開適宜其個體發展的教學計劃,教師要認真分析因材施教的特點和實施方法,爭取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有更大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