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瓊金
(廣西南寧市橫縣百合鎮圩背村委小學,廣西 南寧 530302)
閱讀和寫作一直是農村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兩大難題,大多數小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不知如何進行閱讀,不知怎樣才能理解文章中所包含的情感;對寫作更是具有強烈的畏難情緒,在寫作時經常感到無話可寫,也難以在作文過程中寫出真情實感,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學活動對學生展開更有效的教育,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將讀和寫有效結合,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也能更好地通過閱讀陶冶自身的情感,更能在寫作過程中將所學的知識進行靈活運用,從而促進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提高。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中,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一直是獨立進行的。這樣的語文教學模式,難以幫助學生認識到閱讀與寫作的內在聯系,以至學生的閱讀學習與寫作學習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制約。通過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有效開展,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閱讀與寫作之間的緊密關系,促使學生能夠通過閱讀過程積累寫作素材,利用寫作的過程表現自身對于閱讀素材的情感理解,從而在整體上提升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
在小學語文讀寫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通過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擁有讀寫結合的意識,這樣才能為激發小學生的讀寫興趣奠定良好基礎。首先就是要通過教學活動的設計,讓學生認識到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進行讀寫結合的重要性,以此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主動接受教師的引導;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將讀寫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與課程培養目標相互結合,保證學生在進行讀寫結合學習時擁有良好的思考能力和習慣,從而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最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進行教學反思,對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優化,對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加以改正,并逐步探索出有效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讀寫結合的學習意識。
小學階段的學生生性活潑,對未知事物存在著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大多喜歡探索新鮮事物。雖然這樣的身心發展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有效集中精力,但這樣的身心特征也是教師對學生進行興趣愛好培養的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善于抓住小學生的身心狀態,不應當過多限制小學生的思維,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建立起語文學習的“框架”,讓學生在此“框架”盡情地發生自己的思維,以此促進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針對問題進行發散式的探究,并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對身邊發生的事情進行記錄和描述,不追求固定形式或固定格式,讓學生自由發揮,這樣能夠幫助小學生通過描述擁有良好的寫作意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有條件地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避免因為教學方法過于傳統造成課堂氣氛沉悶的現象出現,教師在課堂上將閱讀和寫作融合,并在此基礎上融進一些新鮮事物,例如給學生展示漫畫,或者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影片等,通過這些不同方式的應用,讓學生理解更多的閱讀形式和寫作形式,通過豐富多樣的課堂活動激發學生對閱讀寫作的興趣,不僅能進一步促進學生的讀寫能力,也才能更好地讓學生在此過程中促進自身的思維發展。
閱讀量的增加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抽象情感,但閱讀量的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一味求快,首先要給予小學生廣闊的閱讀平臺,例如在班級內建立起“閱讀角”,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和閱讀需要擺放相應的書籍,讓學生在學校的課余時間內逐步培養屬于自身的閱讀意識和閱讀習慣。教師要在此過程中嚴格把關,確保“閱讀角”類的書籍具有真正的教育價值,以此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在學生有了一定量的閱讀基礎后,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時還應當引導學生就書中的知識點或是以其他角度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行議論,學生在相互議論相互探討的過程中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所包含的情感和創新思想,也能讓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通過思維的碰撞促進自身思維能力的發展,在針對文章中的問題進行議論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就此次議論積極分享自己在此過程中的收獲,并引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進行完整的表述,這樣才能更好地將讀和寫有機結合在一起。
例如小學語文課文《狼牙山五壯士》教學活動中,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文中的“班長馬寶玉沉著地指揮戰斗,等敵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之后,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中已經描寫了班長‘沉著’指揮戰斗,為什么還要讓敵人走近了再打?作者這樣寫作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通過這樣的角度進行切入,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激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思考。
對于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而言,“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夠促進學生通過閱讀學習,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并且通過閱讀思考的過程,更為準確地把握課文的情感內涵。總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有效開展,幫助學生協同提升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促使學生獲得“以讀促寫,以寫成讀”的良好語文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