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芮
(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夾山鎮三板橋完全小學,湖南 常德 415300)
小學階段的教學主要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形成系統化的知識體系,為之后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學生的知識性與文學性應該同時提高,這樣才符合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并且能夠突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
第一,教學方法、手段趨向復雜化、形式化。很多農村地區的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前的教學方法、手段的選擇上過于復雜化,課堂活動的設計傾向于形式化。教師往往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但實際上與教學內容的聯系并不緊密,導致學生的參與熱情不高。
第二,教師大包大攬,導致學生學習目標達成度低。當前,在農村地區,“師道尊嚴”的傳統依然扎根在許多年長的教師思想深處,這些教師是知識和資源的壟斷者,包攬學生的全部學習活動,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已經咀嚼碎了的知識,感受到的是語文課的枯燥性,這種單向灌輸的教學模式導致課堂教學目標不能達到預想的效果。
第三,學生思維固化,缺乏質疑精神。許多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缺乏創新、探究精神,教學模式單一,將學生視為知識的容器,致使其不敢質疑教師。久而久之,學生的語文思維被束縛,難以產生個性化的學習體驗。
第四,教師提出的作文題目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在作文課堂上,一些語文教師在命題時不考慮小學生的年齡特征,給其設置一些如“我的理想”這類比較空遠的作文題目,對題目的解釋也不到位,強行讓學生完成。這樣一來,小學生只能挖空心思去虛構,寫出來的內容都是套話,毫無生氣。
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是新課程大力倡導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也是世界范圍內教育領域廣泛使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教師通過設定不同的任務,讓學生合作互助完成,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高效完成課堂任務,還能培養其團結合作的精神。小組合作學習是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在進行教學前,教師先將學生進行分組,在征求學生意愿的基礎上,根據學習任務的難度、側重點,以及小學生的性格、興趣、語文基礎和學習優勢、交流能力等因素合理劃分小組。接下來教師將某一篇課文的學習任務分成幾個小項目,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
例如,在教學《黃山奇石》一課時,這篇文章篇幅較長,對于剛上一年級識字不多的學生來說,朗讀和學習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筆者在教學第一至第五自然段時,先讓學生自讀課文,然后讓他們說一說課文中都寫了黃山的哪些奇石、它們都有什么特點。這幾個小任務符合低年級小學生的心理認知發展規律,能夠充分調動并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其自主研究學習的能力。然后筆者通過多媒體展示了二幅插圖,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先閱讀相應介紹奇石的自然段。如針對第一自然段中介紹的仙桃石,筆者讓學生在組內討論一卜為什么這塊奇石偏偏要用“仙”這個字。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結合課文中運用的“飛”和“落”等字詞,感受到仙桃石的神奇。后而二個段落的教學也同樣如此,筆者結合課文中的關鍵字詞,提出學習任務,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深入解讀課文,感受黃山石的奇妙之處。
學生具有個體差異,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都不同,而傳統的課堂教學很難實現因材施教。教師可以通過制作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微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學習內容,在課下獲取知識,使基礎存在差異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例如,在進行《圓明園的毀滅》一文的教學時,為了為學生提供閱讀方法的指導,教師可以從不同角度制作相關微課。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制作生字詞識讀的微課,讓他們學會正確讀寫“估量”“損失”“殿堂”“眾星拱月”“奇珍異寶”等詞語,為理解課文內容打下基礎。對學習基礎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制作尋找和理解關鍵詞的微課,讓他們通過微課學會從文中找出關鍵詞,領悟文字的表達特點,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對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制作以問題為導向的微課,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自主梳理課文結構,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對侵略者的仇恨,從而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閱讀與寫作是兩大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閱讀是知識積累的有效途徑,屬于語言輸入;寫作是知識升華的有效形式,屬于語言輸出,一人一出展現了語文的魅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作文成功的關鍵通道,學生只有在閱讀中不斷涉獵、接受文化的熏陶,獲取審美情趣,才能厚積薄發,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地步。不重視閱讀的語文教學,在寫作中必然會出現腹空筆澀。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教會學生閱讀,通過閱讀豐富語言、詞匯、寫作素材,并嘗試自主寫作
以《觀潮》一課教學為例,課文描寫了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景象,以及觀潮的盛況,其中涉及大量優美語句和令人心情澎湃的詞匯用語。教學時教師可以側重語言的分析,比如“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遠處,幾座小山在云霧中若隱若現。”語句中注重空間順序,為讀者營造一幅清晰的來潮前景象。教師要針對這一點展開重點分析,讓學生領會此種寫作的妙處,從而積累寫作技巧。
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促使一線教師主動轉變傳統觀念,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動課堂變革,為構建高效課堂做好了準備工作。新時期,課堂教學應以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導向,廣大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參與教學改革,在教學實踐中持續發力,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將農村小學的語文教學質量穩步提升上去,進而實現高效語文課堂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