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菊
(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第九幼兒園,貴州 遵義 563000)
首先在幼兒的區域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在實踐教學中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教師在為幼兒設計區域活動時,一定要更加科學合理,使所有幼兒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之中,并對幼兒在其中的行為狀況以及學習反饋進行細致地觀察,不斷地提高教師的能力水平,更好地發揮出區域活動在幼兒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以往受制于傳統教育教學形式的束縛,教學活動過于單一,幼兒長久以來會產生排斥和厭倦心理,而區域活動則使幼兒之間進行和諧的互動、交流和溝通,促進良好師生關系的形成,保證幼兒在此過程中的心理和情緒能向更加健康和自由的方向發展,所以教師在區域教學中更細致的觀察學習狀態和特點,才能更加系統地掌握幼兒的心理狀況。所以對區域活動在幼兒園教學中的開展進行分析擁有著重要的實踐和研究意義,對調整教學策略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在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開展過程中,不管采用哪種教學形式都一定要尊重在新課程改革教學要求下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原則,只有遵循和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才能發揮出區域教學活動中的自覺作用,提高幼兒的素質和能力。所以教師一定要關注幼兒發展,觀察幼兒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給予幼兒們更多的關懷和尊重,更突出幼兒在活動中的重要性和自主性,從而激發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全面地培養幼兒的素質,使幼兒能力得到飛速發展,達到教育教學的工作目標。
一般來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習共同體是涵蓋了輔導人員、專家以及教師等多個工作群體的組織,是通過團結和協作針對在幼兒園區域教學活動的開展情況以及反饋進行分析,彼此之間密切地溝通和交流,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促進教學自愿性的發展,最終達到教育工作的既定目標。所以在此過程中,學習共同體所產生的教學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這使得各個教育分部都能對幼兒的特點和信息進行系統而完整的匯總,這有利于幫助幼兒進一步地開展教學任務,促進人際關系。而且對于幼兒園來說,構建教育教學的命運共同體可以發揮出取長補短的重要作用,促進教學資源的積累和共享,實現1+1>2 的效果,體現出協同觀察教學的功效性。而且學習共同體的形成對于教研活動也是有著重要促進作用的,體現出了明顯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使教師在針對水平不同的幼兒時可以根據自身的思維模式和教學經驗完成科學的分析,而制定科學的布設方案,增強游戲教學的效果。
在幼兒時期開展觀察教學對于教師來說也具有一定的難度,幼兒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更多的隨意性,所以這需要教師針對不同學習狀況而采取不同的解決策略,所以教師要進一步地增加自身的專業知識量,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發揮出自身專業的優勢,可以積極地開展一些區域活動,促進幼兒學習和游戲活動的開展,滿足幼兒的心理需要。所以教師在此也要強調自身的觀察能力,對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行為和表現要準確及時地進行記錄,確保教學區域活動開展的質量。
在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對幼兒的行為和表現進行細致地的觀察,并對最終的結果進行精確的記錄,但教師也不能忽視幼兒在其中的自我指導和完善。教師對幼兒的區域活動情況進行細致觀察,并且對幼兒在其中所發生的問題進行耐心地指導,啟發幼兒的思維,帶給幼兒更好的學習體驗。教師要系統地掌握幼兒的學習反饋狀況,針對每個幼兒能力的發展與擅長進行科學的引導,了解幼兒的行為習慣和學習態度,深入了解不同幼兒在區域活動中所展現出的興趣和愛好,以及區域活動對幼兒自身能力發展所起到的作用,對教學效果與質量進行總結,科學合理地進行分析,并且借助這些觀察信息,調整下一步的教學方案,使教育教學更有針對性,使每位幼兒都能在區域活動中有所收獲,實現教育教學的高效性和實效性。
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背景之下,對在區域活動中教師觀察幼兒行為能力的對策進行系統而科學的分析就顯得更為必要,這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實施價值和研究意義。本文從幾個方面對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幾點分析。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一定要尊重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原則,并發揮出自身專業能力的優勢,構建學習共同體,促進各方之間的互動和交流,為教育教學提供技術支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細致觀察幼兒的表現,了解幼兒的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學習態度等,從而科學地進行指導,并調整下一步的教學方案,使教學更有針對性、實效性和指導性,促進幼兒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和持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