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艷
(綏德縣第一中學,陜西 榆林 718000)
任何知識的學習都要應用于實踐,高中地理教學的最終目的仍是讓學生通過知識原理的學習解決實際的問題,從而在過程中能夠實現各項能力的培養和自身能力的發展。在核心素養的前提下,教師將地理學習內容進行了有效的歸集,讓學生可以終身受益,并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教師的教授要突出地理知識的個性化和創新性內容,逐漸與實踐相結合。教師更要擁有全新的教學思維理念,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對地理知識的不斷探究,形成有效的教學策略。
到了高中階段的地理教學內容,已經讓學生能夠熟悉地理區域,自主研究地理條件,培養學生解釋地理現象的各項能力。學生地理思維的形成需要在課堂上積極互動,教師應當轉變思想觀念,創新教學方法,在以核心素養為基礎前提的地理教學過程中,找到有效的教學途徑,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文精神,做未來知識的領路人。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指導者和實施者,為了豐富高中地理教學課堂,教師應當不惜余力地找到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教學資源。在教學設計上要加入學生的情感內容,動手內容,素質能力培養的內容,將地理教學與學生的終身發展相聯系。特別是學生的自身品格和道德修養都要與學科知識相聯系,也就是說地理教學應當以核心素養為根本前提,敢于突破常規化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知識架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作為學生與知識的紐帶,讓課堂成為地理教學的主陣地,找到有效的教學途徑并能夠讓學生積極的認識到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充分地將地理理論知識聯系實際,更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通過多方面研究,積極主動地找到學習資源,通過有效的學習活動拓展自己的新內容,讓學生對環境、對地理條件和地理現象產生興趣,明白學習地理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并在教師的帶領下,認真對待每一分鐘課程。
教師的思想轉變需要過程的理解和思想的滲透,同樣學生在對核心素養認知的過程中,也需要進行逐步完成。教師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地進行地理教學課堂設計,更容易找到學生與核心素養的結合點,并能夠在課堂上進行思考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的培養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在地理學科學習中,同樣需要教師考慮學生知識的社會發展性和實用性,在為學生創造繽紛課堂的過程中,逐漸融入核心素養教育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教師的教學需要抓住課程目標的主干線,逐漸拓展更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相關知識,豐富課堂內容。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學生的需要將是教師進行知識梳理的方向,特別是在以興趣作為學生內驅力的情況下,逐漸將地理知識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例如在進行地球上生命存在原因課程講解時,教師可以從學生角度考慮問題,并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去總結自己存在需要的條件,運用多媒體的情景教學法,播放宇宙環境中存在于適和人類生存的條件,并做出總結。
在全新的教學理念帶領下,核心素養構建了教師高層次的教學思維,也讓學生在課堂上受益匪淺。增加學生對核心素養內容的分析和理解,讓學生能夠將地理知識與自然環境相聯系。例如在學習城市化的課堂上,教師可以以兩個城市人口數量對比引出城市化概念,并通過聯系生活實際,懂得了影響城市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教師也可以通過“舌尖上的中國”內容的引入,讓學生看到某一區域地理文化、經濟和人口之間的關系,并深化知識與自身發展的關系。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將知識有效的輸出,教師需找到學生的共性問題,抓住重點,利用網絡科技手段進行地理知識專欄的構建。將有共同愛好的學生分成不同的組,讓他們共同討論地理現象與環境、與人類的關系。在興趣的帶領下,地理教學變成學生自主學習,對地理原理和相關概念的探究過程,也成為核心素養的形成過程。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過程中加入與學生互動的環節,例如微課引入法、表揚激勵法等,培養情感連接,讓學生懂得地理知識與品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關系。
教師在創新地理教學課堂的過程中,應當找到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教學途徑,逐漸將核心素養的內容與地理學習目標相聯系,潛移默化地讓學生能夠將地理知識擴展到自身發展中來。特別是為了滿足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地理課堂中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豐富的教學情境,要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和解決地理知識的實踐問題,完全融入自己的情感,激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熱情,探索知識的過程也是核心素養教育的過程,教師和學生都要不斷的反思,在經驗中找到更多有利于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提升了學生自身的價值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