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 賈倉超 劉艷懷
(河北省霸州市岔河集鄉西下中心小學,河北 霸州 065700)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們的教育必須努力把“創新”注入到青少年的精神內核,讓他們擁有創造的欲望,學會批判的吸收。新課程告訴我們,課程是由教師、學生、教科書、環境等要素互聯互動、共生共創、整合建構的“生態系統”,在這個“生態系統”中,運用頻率最高、規則性最強的是互動。可見,互動教學對于培養創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新世紀呼喚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行為。新課程理念是從片面的知識傳授轉變到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把一些活的動態知識總結為現成的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讓學生注重對知識點的識記,而不讓學生去探究、去思考,而現在教師的職責應該是越來越少地傳授知識,應是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教師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從事一些有效果的和有創造性的活動,即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學會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自主學習等,讓學生感受和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總之教師應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而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筆者結合本人化學教學的實際,談談如何構建師生互動,讓學生成為探究學習的主人。
所謂“教學”,應該是“教師教會學生去學、會學”,即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實質上是一種交往互動。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只顧教”與學生“只顧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融合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可以說,創設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教學關系,構建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當今教學的首要任務。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師生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教師由居高臨下的權威地位轉向“平等中的首席”。針對這方面,我在課堂教學中不再實行讓學生先舉手,然后再點名發言的方式,而是創設“無需舉手,自由發言”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樣學生們大多會在相互討論和爭論中得出比較正確的答案,一些原先堅持“沉默是金”的學生也會受到這種氛圍的感染,情不自禁地站起來發表意見。學生間的層層交流與討論,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也就順理成章地建立了,此關系一旦建立,學生們會感到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中學習,他們敢于表現,敢于質疑,敢于爭論。學生的思維、情趣乃至個性特點有了張揚的空間并得以實現,這不正符合了教學改革的初衷嗎?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特別強調探求新知識的經歷和獲得新知識的體驗,其中以活動性為主。實驗內容的開放性提倡探究性、體驗性學習方式,不僅強調知識結果的表述,而且強調過程的呈現。因此教師要開動腦筋,創造性地運用教材,把更多的精力花在設計實驗活動中。通過自主實踐,可以增加感性認識,并使學生學會課本上所學不到的東西。他們真正體會到了學習的輕松和愉悅,無形中培養了他們自身的探究意識,提高了他們的實驗動手能力。
新課程要求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提高探究能力。探究學習即要求學生的學習應該置身于與現實生活相類似的情境中,以解決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為目標。問題最好由學生自己提出,但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已學過的知識,以日常生活、生產實際為背景創設問題情境,還可以將問題呈現在學生面前,與學生已有的認知發生沖突,激發探究動機,從而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明確探究目標。然后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教師的引導,學生自己的實踐,這樣的學習,學生獲得的知識是很難忘記的,即使忘記,還可以重新進行分析、推理、得出結論。更重要的是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組織和引導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和發現過程,使學生成為知識的探索者、發現者和創造者,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知道了結論,還經歷了發現知識的過程,久而久之,學生就會主動探索知識,總結規律,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教學中師生互動環節的設計,應著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創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會學習。為學生留出必要的自主學習的時空,確保學生的思維始終處在積極、活躍、主動的狀態,使課堂教學成為一系列學生主體活動的開展與整合過程。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就要“蹲下來”跟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距離,使教師成了學生可親、可信、可依的學習伙伴。
素質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顯然,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必須從小抓起,從課堂教學抓起。只有讓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才能使他們充滿渴求知識的激情,思維活躍,勇于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應成為課堂上師生互動的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所提倡的積極、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是要求我們建立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實現師生互動,讓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