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富強
(湖南省郴州工業交通學校,湖南 郴州 423000)
引言:技術素養觀轉變,要從技術應用能力轉向信息素養能力,要利用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合作,將信息技術嵌入教學系統。從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視教育教學的信息化建設,提倡線上加線下,課堂加課外的教學模式,包括利用各種智能平臺,大數據平臺進行數據挖掘和研究,而連接各個平臺的關鍵紐帶就是信息化。
《汽車涂裝技術》是一門專業基礎課程,經過多年的開課和建設,資源擁有量較為豐富,但是沒有進行系統的建設和完善,教師上課的標配是PPT,再配上視頻,然后剩下的時間是學生的隨意動手發揮。整個課堂的過程沒有進行精心的設計和規劃,最突出的問題課程缺乏整體性,學生也不感興趣。很多學校和教師意識到課程視頻建設的重要性,也是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一環,但是之前的課程建設都是以教師操作,然后通過平臺發放給學生,讓學生自行觀看。其實視頻建設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學生自學,更何況中職的學生自學能力和主動性都比較差。目前市場上有很多的信息化教學軟件,很多軟件的功能都十分的強大,可以做到跟學生很好的互動,但是很多教師不愿意去嘗試,還是采用傳統的講授模式。還有的教師喜歡嘗試新鮮事物,采用多種教學軟件,最終導致學生安裝很多軟件,苦不堪言。目前的學生培養不應該是單一的,而是多方面的,特別是職業素養的培養。所以傳統的單一考核方式已經不合適,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考核,單一的試卷考核,不僅不能全面地評價學生,也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程體系是課程進展的指南,針對信息化建設,必須要有完整的課程體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課程整體設計和課程單元設計,在課程整體框架的基礎上加入課程軟件的使用,本課程在經歷了四個學期課程的摸索下,最終選擇使用學習通作為最終的課程輔助軟件,同時引入前期建設的幕課平合,該幕課平臺和學習通都是超星的產品,是相互聯系的兩個終端。具備了教師和學生課前、課中、課后的互動體系。同時,幕課平臺具備一定的統計評價功能。另外該課程面向汽車車身修復和汽車制造技術兩個專業的學生,針對不同的專業情況以及學情,也需要不一樣的課程設計和整體設計。
視頻的表現形式應該多樣性,可以是交互式動畫的,也可以是教師操作的,還可以是師生互動的,還有學生操作的。其中師生互動完全可以運用到課堂當中,而教師操作一般比較適合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學生操作能夠更好地鼓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為以后的學生做榜樣教師的信息化教學不單單是信息化手段的運用,更重要的是利用信息化達到想要的教學效果。因此多層次反饋教學成果是比較合適的。首先是學校層面,學校通過“推門聽課”、校外專家聽課評課,督導聽課、“三進三評”等多種形式,來檢驗教師的信息化程度和達到的效果;學生層面,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完成平合作業和線下的實訓手冊,線上的作業情況由平臺自動進行統計,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提高了統計的準確性;平臺層面,平臺正對教師的使用偏好,統計出教師的使用情況,針對教師不同的使用方法給出不同的效果評價。
微課可以作為學生預習的內容或作為教師輔助教學的媒介,不能單獨作為一個教案來使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進行其他教學環節的設計。以原子灰打磨教學內容為例,我按照以下流程開展教學。第一,主題引入(30s)。客戶到4S 店向售后服務經理描述漆面劃傷原因及經過,要求油漆師傅盡快維修。展示案例之后,利用動畫對學生進行引導,分析確定損傷區做前處理刮涂原子灰區域。并設置問題:既然刮涂原子灰區域已經確定,關于原子灰應如何打磨?該問題會隨著內容播出而自動彈出,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知識回顧(45s)。通過實物回顧所學的知識,例如原子灰刮刀、打磨機、砂紙的使用以及相關注意事項等,均由PPT 進行演示,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點回顧。第三,關于原子灰打磨技巧手法以及操作注意事項進行分析(200s)。同樣以PPT 進行演示,對打磨機的使用技巧以及手磨板的操作要領進行詳細講解,并對在演示中融入手磨和機磨的實際視頻。第四,關于最終原子灰平整度的測量(90s)。根據前期的原子灰打磨實際操作,最終利用手工檢測平整度,并進行記錄,是否繼續打磨處理。第五,小結(35s)。利用PPT 對原子灰打磨以及注意的事項進行回顧與分析。
結論:綜上所述,基于信息化,對汽車涂裝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是勢在必行的趨勢,將傳統教學的弊端和不足進行革新,最終達到目的是增加課程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