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爽 金鑫 師小達
(吉林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
黨風廉政建設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具體體現,也是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的必由之路。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指出,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作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主陣地,加強高校黨風廉政建設,對踐行初心使命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對營造健康向上、風清氣正的高校政治生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高校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每一位師生的廉政意識、廉政行為都能夠反映出高校的教師素質、學生素質以及高校師德學風建設水平。對此,高校黨風廉政建設能夠起到正本清源作用,因此在高校范圍內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具有重大深遠意義。
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總書記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并將高校師德學風建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作為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搖籃,高校加強師德學風建設,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基本要求;作為高等教育發展的關鍵,高校加強師德學風建設是提升教師素質修養的基本要求,同時直接影響新一代高校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高低,關系到我國高等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
加強高校師德學風建設不僅能為社會培養優秀人才,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優秀接班人,同時對高校校風建設也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對高校黨風廉政教育起到正本清源作用,推動高校黨風廉政建設發展。在高校范圍內不斷強化黨風廉政建設是高校堅定正確發展方向、踐行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在高校范圍內加強師德學風建設是高校踐行立德樹人重要任務、營造風清氣正良好生態的重要載體,有助于加快高校“雙一流”建設發展,更有助于推進和諧社會發展。
加強高校師德學風建設,以師德師風帶動教風學風,為推進高效“雙一流”建設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奠定了基礎,為高校和諧穩定可持續內涵式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將師德學風建設融入到黨風廉政建設中,通過廉政教育、廉政文化為師德學風建設提供政治保障,通過黨風廉政建設為師德學風建設“保駕護航”,形成黨風廉政建設和師德學風建設雙向互動,相互促進的局面。
要充分發揮黨委政治核心作用,以學習教育為引導,加強對德師風警示教育和廉政風險教育,筑牢思想堤壩。師德師風教育不僅僅針對一線教師開展,而是面向高校全體師生員工。為推進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規范化、常態化,要不斷強化政治觀念,高度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兩個平臺,利用環境育人、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四個方面來實現育人的核心工作,從而激勵師生共同督導師德師風建設,形成良好的育人環境氛圍。
開展師德學風實踐活動,踐行廉政風尚。一方面定期舉辦與廉政文化、廉潔意識教育有關的活動,例如演講比賽、廉潔知識競賽、廉潔讀本分享會等;另一方面可與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取得聯系,到基地進行實地參觀和學習。通過實踐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和培養學生的學風,讓廉政文化和廉潔思想深入滲透到教師和學生的師德學風建設中去。
開展尊師重教、師德師風建設打討論等專項活動。除了運用網站、傳統的報紙、條幅堅持正確引導外,充分運用團學、黨建微信群等新興交互媒介,開展把師德教育與學生尊師重教教育相結合,強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激發廣大學生對老師的熱愛之情,有效地促進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和教學工作順利進行[1]。
一是注重先進典型的宣傳教育,依托師德師風建設營造廉政文化。充分利用新媒體的流行,結合“互聯網+”大背景,通過網絡平臺,采用文章、視頻、圖畫等多種形式,對高校黨風廉政建設中涌現出的優秀典型進行及時的推送,把提升教師素養、培植優良學風貫徹在師生日常生活中,激發師生學生主動學習廉政文化的熱情,打造與師德學風建設相互促進的廉政文化教育氛圍。
二是優化建設評估反饋模式,依托師德師風建設構建廉政監督機制。圍繞教風、學風、師風開展專項檢查評估,通過對教師的教學督導和對學生的學習紀律檢查,以教師師德水平和學生的學風氛圍及廉政意識為反饋,以推動高校黨風廉政建設為目標,動態調整高校師德學風建設實施路徑,得到成熟的評估反饋機制,構建高校師德學風建設融入黨風廉政建設長效機制。
“三注重三強化”的有效實施,高校師德師風建設中更趨科學化、規范化,又能夠使師德師風建設主題鮮明、形式多樣、注重實效。同時,能夠通過強化“管理”,來規范學生,不斷促進尊師重教有效推進,還能夠通過強化“服務”,來感染學生,不斷拓展育人路徑、提升育人質量。高校應進一步強化領導、精準發力、持續推進、確保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