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亮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226)
圖書館作為高校的“大腦”,不僅承擔著儲存科研成果的功能,也是集中儲存著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大量的數據匯聚在圖書館中,便需要有較高的管理水平使人們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獲取到自己所想要知道的信息。隨著“互聯網+的”概念的提出,在當今互聯網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高校圖書館也應借助互聯網所提供的數據化的管理模式,來更加方便快捷地對圖書館內的書籍、文獻、信息進行規劃與管理,利用現代化的管理方式更加高效地為高校師生做好信息服務[1]。
互聯網技術在全社會的普及,極大地提升了全社會的生產效率,也使得普通人可以更方便地享受到社會上的各種公共服務。人們獲取知識的手段與方法越來越多,也越來越便捷。在互聯網時代的大背景下,人們越來越依賴于通過網絡獲取信息,如何將傳統的圖書館內的紙質書籍和文獻轉換為數字資料,更方便的被人們挖掘和發現,變成了當今時代高校圖書館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所以圖書館也應立足于傳統功能,通過利用互聯網使圖書館內的文獻資料與社會對接,從而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與服務質量,來促進高校圖書館的進一步發展。
傳統圖書館由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大量的書籍與文獻無法得到最高效率的利用和擴展,通過“互聯網+”可以將大量的數據與文獻數字化,不僅方便保存,也更容易吸引人們瀏覽,這樣就從時間上與空間上拓寬了傳統圖書館的服務范圍與服務規模,從而可以惠及更多人[2]。并通過數字化的管理,將大量的傳統書籍進行整理編輯,使人們可以通過搜索引擎非常快速的尋找到想要的書籍,降低了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工作量,也提升了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圖書館資源的整體利用率。
圖書館的發展應立足于傳統館藏資源,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數字圖書館.將館藏內容數字化、信息化,并放置在信息化平臺上,從而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與平臺。并且要與學校的建設發展教學相結合,通過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的系統,根據不同部門、不同群體的需要相對應地提供專業的資源服務,從而方便廣大師生更便捷的尋找到所需要的資料與信息。也可以通過分析瀏覽記錄來進行大數據分析,通過在首頁進行推薦的方式來培養讀書習慣,從而提供更加智能化、信息化的閱讀服務,來促進高校圖書館的健康發展[3]。
在對圖書館已有書籍文獻進行數字化的過程中,應合理規劃館內收藏進行合理的分類,除了傳統分類方式外,也應根據學校師生的實際需要進行更加細化的分類。當今很多新興學科屬于復合型學科,都是跨越多個專業而形成的跨專業學科。針對這樣的學科所需要的書籍也是橫跨不同專業領域的,這就需要學校圖書館在數字化的過程中,也應清晰了解每一部書籍以及每一份文獻所有可能涉及的不同行業和不同領域,從而提前做好合理的規劃和整理,這樣可以極大地減少師生在搜索相關書籍時所需要的時間,從而提升資源的利用率。
另一方面,本著“開卷有益”的原則,在對不同人的瀏覽記錄、搜索記錄進行對比分析后,也可以對其相關專業領域相關興趣方向進行書籍的推薦,通過推送的方式實現圖書館與師生的互動效果,從而更好地、更高效地利用圖書館的館藏資源。
通過互聯網技術,可以使傳統圖書館與網絡上的任何資源、任何用戶產生對接,那么也直接拓寬了圖書館在整合資源、收集資源時的渠道,并且由于數字化而導致的低廉成本,也使得館藏更多社會資源的難度逐漸降低,從而可以有效地擴大館藏所包含的信息范圍,不僅僅局限于高校圖書館的內部館藏,也可以不斷地收集整合社會上的各種信息,從而更加的有利于高校師生從圖書館的管理系統中獲取到更多的信息,降低了獲取社會資源時的整體成本[4]。
隨著全社會進入互聯網時代,“互聯網+”高校圖書館的發展也會成為未來圖書館發展的重要方向。通過推進傳統圖書館的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不僅方便廣大師生更加高效、便捷的獲取資料,也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難度,提升了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也使得圖書館可以以更低廉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來貨獲取社會上的各種信息資源,這幫助圖書館可以向高校師生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不斷滿足新興行業領域專業以及廣大師生的多樣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