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園
(福建理工學校,福建 福州 350002)
中職教育雖然淡化了高科技技術訴求,但卻更強調實踐經驗的積累沉淀,這種積累沉淀對于制造業顯得尤為需要,而經驗的積累沉淀要有強大的內在精神來支撐維持,而這就是道德培育的思考范疇。反觀當前中職學校道德培育的現狀:道德培育目標要求泛化、崇高化,很難融入到學生生活實踐中、一些培育活動流于形式、缺少對內容的深度挖掘等等。這些要求我們需要對道德培育進行一些轉換性思考。
當下,社會時代總的來看呈現出:欲望的合理化與滿足的有限性;個性的釋放張揚與意義的貧瘠虛無;游蕩的多元相對于消解的規范權威;可貴精彩的生命與資本異化的生命。社會給個人的自由、自主的空間是越來越大,但是個體對其自身責任感知的空間卻越來越小。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實踐中道德培育更像是一種高尚的人生哲學,只能為少數人所向往。道德培育應該“主要關注的是建立一個普遍化的道德原則何規范體系,建立一種有效的社會義務和正義體系,而不是關注個人自我成圣成賢的精神追求。”[1]當然,這里并不是否定高尚道德價值。只想強調的是:一味地拔高道德培育目標而忽視基本道德底線的達成只會反噬道德。在中職生的生活環境中,明顯關注的是經濟物質,最頻繁面對的沖突是:利與理、義務與權利、個人與社會。要想對這樣環境中的人發揮作用,道德良心更像是一種底線道德。
所以,中職生的道德培育更多的應該是:在生活中感知道德判斷與評價,形成基本道德觀點,注重道德思維訓練,能在實現自己利益時考慮到他人。培育的總著眼點是:貼近學生需求與生活實際。培育的途徑是:促進學生對個人的思考,逐步形成道德理性,推己及人,敬重社會道義。
不少學生要不是沒有處理好人情情感,就是缺少人情情感牽制。因此,對中職生道德培育的內容選擇應側重放在人情情感上。道德一般源于推己及人,在完成這一過程中自然發生著情感遞推。對于個體來說,一般是從最親近的人開始逐步推到眾生,道德就存在于這一過程中。
我們從孝道談起。整體上看,現在家庭結構、功能已經和傳統上有很大的不同,孝道生態發生巨大變化。如果一味抱著傳統孝道不放,則很難在生活中推廣,那我們應該怎么辦呢?孝道存在于父母與子女之間,想要進行創造性轉化需要在父母、子女雙方之間思考。這一思考可以簡化為兩句話:可憐天下父母心與可憐天下兒女志。在子女對父母的愛中要有責任感、義務感,在父母對子女的愛中要有尊重、理解。
異性關系。長久被壓抑的性在社會轉型期得到張揚。但,性如果沒有愛來規范,那性只能是一種生理上的滿足。現在,愛很重要。但,愛卻難以尋覓。其實,愛很簡單:當我們相愛時,我會把你看作一個可以托付終身的、完全信任的伴侶。愛一般會導致婚姻,但,婚姻有時卻是愛的墳墓。婚后的愛可能少了性的催化,多了責任與義務的維持。有時候,婚后的愛才是真正的愛:互相體貼、互相照顧、互相依賴。
朋友是除了親人以外最為重要的一種關系。朋友關系是互相平等的,不平等就不是真正的朋友關系。朋友關系一般不涉及到道德,但是朋友關系的維系確需要道德良心。提起朋友就必然少不了“義氣”。義氣一詞本身是中性的,但因為過多的犯罪團伙組織的形成與維系靠“義氣”,使得它逐漸成為負性詞義。兩人之間互敬互助、相互幫襯的質樸情感,這無疑會讓人熱血沸騰、充滿力量,但也容易讓人在他人“溢美之詞”帶來的自我虛榮中迷失自我。傳統社會中的階級矛盾以及法律體系不健全等因素為江湖義氣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使得江湖義氣承擔了部分執法和社會救助的功能。反觀當下,法治建設日益完善,江湖義氣失去了存在的社會根基。作為公民,我們有必要在講兄弟情義時多些法律和道德思維,多些換位思考。
再簡單思考下誠信與忠恕。普通民眾最普遍認可的含義:不說謊話,不作偽證,不許假諾言。雖然這一含義就簡單幾個字,但做起來卻很難。因為,我們經常會遇到誠信與親情、誠信與機密、誠信與國家利益等選擇。面對這些沖突時,我們該怎么辦?誠信要求我們說真話,但我們沒有必要也沒義務對一切人說真話。我們只要做到我們不對人說假話,甚至不說話就行。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在任何時候、地點對任何人都不說謊話。在一些危及人類生命等情況下,我們是可以說謊的①。處人之道的忠恕一般有很多種解釋,它的核心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程朱理學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就是忠。其實,恕人就已經很難得了,更不要說盡己為人了。就中職生而言,個人感覺還是要從恕人開始,逐步提高到盡己為人。無論是調試個人心態還是凈化社會情緒,恕人總是顯得更加急迫些。另外,從內容上看,那些“不欲”“不好”的東西已經比較明確,而那些好的東西卻難以把握,與其把握不好把握的,還不如控制好那些不好的方面。有時,即使我們知曉“不欲”,但還是很難“勿施”,這時更需要有法律意識來兜底。
道德培育應注重道德內容、目標的普遍化,在普遍化中引出義務。道德會涉及到主體及對象,要想從普遍化中引出義務,就必須從主體及對象方面對某些要求、想法進行分析。道德內容與目標的普遍化可以有效促進人們對道德思考,引起對道德義務的敬重之心。盡了義務,我們會心安理得。反之,會心中有愧。故,與其一味地講高大上,不如把一些基本義務做實,由此走向崇高,這樣會更有利整個社會道德水平的提高。
同時,我們還需要注重制度建設、做好德育道德的持久性建設。道德不是憑空而來的,需要在社會生活中才能形成并持續長久。制度一旦出了問題,道德就會成為“空中樓閣”。只有得到制度的有效保障,我們的道德良心才能在理性的呵護下“茁壯成長”。
備注:
①此種情形下,說謊是萬不得已的,必須有充足理由,且會導致更多人或集體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