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斌
(沈陽大華置業有限公司,遼寧 沈陽 110000)
我國是人口大國,改革開放后,經濟建設和城市建設發展迅猛。高層建筑的建設如雨后春筍般快速發展,高度不斷增高,體量不斷增大,每一幢高層建筑都可能成為人員密集場所,與此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一定的消防安全風險。如,高層建筑火災發生后,由于樓層較高、豎向井道多容易導致火勢迅速蔓延等,給人們快速安全疏散造成較多困難,另外,由于火勢的快速蔓延,容易形成立體燃燒,消防救援工作難度較大。據相關數據統計,建筑發生火災導致死亡人員中,85%的人員死于火災煙氣導致的中毒和窒息。所以,在高層建筑建設時,采取相關措施保證建筑內部人員能夠有效避免火災煙氣的威脅,就能在火災時大幅提升人員安全[1]。
第一是自然排煙能力差。雖然在我國建筑當中,絕大部分擁有一定程度的可開啟窗戶面積,有自然排煙的基礎,但是在窗戶位置的設計上還存在有不合理之處(位置設計不合理、結構形式不合理、窗戶面積不科學),這些問題的客觀存在,導致建筑內一旦出現安全隱患,煙霧不能及時排除,建筑中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將會受到嚴重威脅。第二是排煙閥安裝區域不合理。施工人員的操作方法不當或者缺乏責任意識,就會將送風閥和排煙閥安裝混淆,讓排煙閥無法在火災隱患出現后發揮最大的作用。第三是防排煙設備沒有達到相關質量要求。例如配電設備或者正壓送風裝置的電負荷沒有達到相關的質量標準,排煙系統沒有設立安全閥、金屬管上沒有進行防火材料的涂抹等,都會導致在極端惡劣環境下,防排煙設備不能夠達到既定功能要求。但從目前國內建筑的整體情況來看,由于正壓送風裝置的技術能力制約,不能設立與之相對應的壓強差自動調節設備,其余壓值也不能超過前室或者樓梯之間。
高層建筑的防火排煙系統主要分為兩類:自然排煙裝置和機械排煙裝置。關于自然排煙裝置,必須保證各個開口朝向的位置有差異,然后分析計算排煙系統的實際開口面積,進而對自然排煙裝置的排煙效果進行確定分析是采用人為開啟裝置還是自動開啟裝置,來達到排煙的效果。對于機械系統排煙裝置,要有兩方面的要求。一是排煙管道、排煙口要科學合理的布置和設計,然后對管道規格、大小、排煙量、材質進行綜合考慮等,來計算排煙管道的橫截面積、排煙口的位置等。二是保證煙氣流動的可控性,在火災發生的時候,要使機械送煙口的位置和排風口保持適當的距離,確保火災氣流和機械裝置排煙的氣流速度不一樣,不會出現兩者相遇的現象,減慢火勢的蔓延。所以,針對目前的情況而言,應將兩種排煙方式結合,為排煙的安全和高效作保障。另外,在高層建筑排煙設施的設置中,應在樓梯口等地方設置機械加壓送風防煙措施,與送風、通風口構成良好的銜接,增強排煙的效果。
可以將一個防火區域視為多個防火單元的組成。做好防火單元格的細節防火設計,才能使防火區域足夠安全。因此,在每個細小的單元里,要設置一定的煙氣阻擋分隔功能,減慢火勢蔓延的速度。同時要合理設置防火分區,包括水平分區、垂直分區。水平防火分區可采用防火門、防火墻、防火卷簾等隔絕材料以此來減少或消滅火勢在水平面上的蔓延;以符合耐火極限的樓板為分隔材料的防火垂直分區能解決火勢在高度上的蔓延燃燒情況等。同時,科學合理的防火單元格設計,能有效擴大室內空間,加上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同時作用,能夠第一時間對火勢進行有效控制,減少傷亡和損失。
安裝和維護也是高層建筑防火、消防和防排煙設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施工企業要有切實可行的工作保障,開展高層建筑消防排煙設計工作,提高方案實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總而言之,在對高層建筑防火排煙的設計工作分析后,很多元素都是可控的。所以,為了建筑安全,相關人員必須予以高度的重視。必須按照相關標準進行高層建筑消防的消防排煙設計工作,對防火排煙方案的設計不斷優化、嚴格檢查控制每個步驟和細節、完善排煙設備、合理選擇排煙設備、建立監督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才能保證高層建筑的防火排煙有效可靠。另外,火災只能高度預防,不能完全杜絕,所以,在做好防火排煙的同時,居民自身也要提高防火意識,安全用電、不私接電線、不超負荷使用大功率電器,尊重自己及他人的生命財產。只有做好這些,才能進一步防止火災事故的發生,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繁榮、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