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
(濟源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南 濟源 454650)
我國的教育事業(yè)存在資源分配不均衡的問題。在高職體育教學活動中,教育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的體育學習質量。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教學方面,當前的教學水平都有著巨大的改善。但是,鑒于體育教學行業(yè)的人才緊缺,有必要研究未來體育教學行業(yè)的發(fā)展方向。對此,我們將目光聚集到,在線教育行業(yè)。從理論上講,在線高職體育教學改變了現有的教學思想和觀念;從實踐來看,教學質量和教學體系都得到充分的改善,并為未來的優(yōu)質教育提供了相當豐厚的意見。為了使體育教學向“互聯網+”教學模式進行轉變,我們先對傳統體育教學工作進行剖析,找出其中的問題。
當前,高職體育教育工作中存在最嚴重的問題便是教學內容安排不夠科學。國家體育總局在過去一年的報告中表示,現有的高職體育教學內容并未按照學生的年齡、身體發(fā)育狀況來設置,有些體育運動強度遠遠超過學生可承受范圍,另一些運動設置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在高職教材使用方面,體育課教材通常是一本較為綜合的書,大致涵蓋了高職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體育知識,但是這些教材并沒有對諸如足球、網球、長跑等運動進行詳細說明,也沒有對各種體育項目進行過詳細研究。因此,學生拿到的體育教材幾乎是沒有任何作用的。此外,體育學科本身就是一門需要在室外進行的實踐類學科,這些教學內容設計顯然不能滿足高職體育教學的真正需求。
其次,高職體育教學并沒有對學生進行差異性的研究。學生具有不同的身體特征,也具有不同的喜好,并且,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也表明體育教學工作需要根據學生自身特點來量身定制其教學計劃。但是,在當前的高職教育中,教師缺乏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意識,并且在教學某些運動技巧時浮于表面,停留在基本動作達標之上。如果教師不根據學生自身來提供有針對性的教學,這樣的體育教學工作將是做無用功,成為學生眼中的“耍課”。
此外,當前的高職體育教學活動以教師教學為主,沒有突出學生學習的主要地位。高職體育教學工作應分清教與學的重要性,明確學的主要地位。也就是說,教學質量應由學生的學習成果來決定,而不是教師的授課工作。并且,當前的高職體育課程普遍存在師生交流和互動十分缺乏的問題。就長跑教學來說,老師首先要講解如何調整呼吸,然后向學生示范跑步姿勢;再要求學生自己練習,由老師進行指導。但是,這樣的教學模式無法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身體素質,更無法了解學生的運動意愿。
“互聯網+”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體育教學中,運用新媒體的視頻和圖像技術進行講授可以增強其教學效果。通常,歐冠比賽較為受到學生們歡迎,如果在進行足球教學之前播放歐冠進球集錦,包含各頂級明星球員的精彩操作,這會瞬間調動學生們對足球學習的熱情。
“互聯網+”體育教學模式可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通過合理的設計教學計劃,將其分為三個階段:理論知識學習,技術動作指導以及實踐訓練。還是以足球課教學為例,先通過“微課”向學生講授足球運動的起源與發(fā)展背景,以及足球運動的各大賽事、明星球員,在基礎理論知識講解時利用互聯網技術可以極大地引起學生的關注。然后在線下授課時,讓學生進行基本動作的訓練,例如傳球、停球、顛球、射門等;在學生對這些基本動作較為熟練以后便進行技巧性訓練,如帶球過樁、運球射門等。最后,針對個別學生常出現的錯誤,在課堂之外錄制相關動作復習視頻,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復習、學習、糾錯。此外,由學生自行在在線教育平臺上查找自己所需要進行練習的動作指導視頻,可以極大地滿足學生的愛好、興趣,而不是一味地“無差別灌輸”,使得學生在課堂之外也能在興趣愛好的引導下去進行運動。如此一來,對學生進行近乎于一對一的個性化指導,學生學習效率遠高于傳統的全線下授課。
“互聯網+”體育教學模式可以構建一種師生互評體系,改變傳統的以老師為主體的教評系統。“互聯網+”體育教學模式可以通過評估學生參加網絡課程以及上傳的體育鍛煉視頻來對學生的平時表型進行教評。并且,除了老師對學生進行教評,學生也對老師進行及時地匿名評教,從而督促師生雙方能夠及時糾正自身存在的問題,提高教學質量。
借助“互聯網+”體育教育模式,可以做到實時監(jiān)控學生的運動量和身體健康狀況。根據每個學生的自身特征分析其的身體狀況,并進行報告反饋。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以圖表的形式直觀得呈現在教學平臺上。也可以實現在課堂內外進行師生互動。在以往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將教學內容單方面向學生傳遞,這讓學生長時間的處于被動狀態(tài)而對體育失去興趣。但是在線上教育模式下,課堂中的教學內容大大增加,學生也有機會學到更多的體育知識。這樣改善課堂的互動和共享機制,讓師生可以在課堂內外都能進行互動,從而讓學生處于教學主體位置。
因此,“互聯網+”體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了現存的體育教學方式,提高體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并能激發(fā)學生對體育的主動學習的熱情。
基于傳統高職體育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以及“互聯網+”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我們可以構建一個合理的“互聯網+”高職體育教育模式。
首先,應合理地運用教學資源。體育教學內容可以分為多種形式,包括文字,圖像以及視頻。通過互聯網技術的支持,向學生傳授相關的體育資源,不僅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昂,更能提高學生的對運動技巧的掌握程度。不管是哪個項目,在動作技巧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對技術分解的視頻、動畫都更為集中地學習,并且不會因為老師的教學狀態(tài)而導致微小的教學事故,從而不會影響整個教學質量。在課堂環(huán)境中,教師使用網絡教學平臺來了解學生們的學習動態(tài),并通過學生的反饋來了解教學工作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其次,通過大數據環(huán)境下的信息分析,教師可以有效地集成和分析學生的體能測驗、體檢報告等各種信息用以教學工作的制定。根據整個學期學生每次1000m 長跑成績以及其體重變化曲線等,可以分析學生長期以來的運動量、肥胖程度以及是否進行減肥等。同時,老師還可以向學生了解一些情況,如學生的喜好和擅長的技巧,通過這些學生的反饋,可以使得教學工作更加有序,削減無用的教學內容,使教學效率進一步提高。
此外,在對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方面,可利用一些運動類社交軟件來進行綜合引導,確定教學質量,確保學生提高運動的熱情。例如,可以使用互聯網軟件來調查學生對當前教學工作的看法和意見。學生作為思想非常開放的個體,能夠接受各種新鮮事物,結合互聯網的開放性,建立“暴走團”、“騎行隊”或者其他運動項目的組織就能很順利。讓學生在思想上接受運動,并將運動作為日常社交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運動量。
綜上所述,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體育教學模式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新型“互聯網+”高職體育教學模式,填補了這個空白,擴展了體育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學習興趣。當然,需要認識到的問題是,在線教育并不能完全取代線下教育,未來的教育和研究必須要將線上線下教育進行有機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