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玲
(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職工中等專業學校,甘肅 蘭州 730000)
前言:對于企業而言,其經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盈利,因此企業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要對企業實施科學化的管理。就績效管理而言,其是一種較為科學且相對有效的管理模式,它的核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績效評價,二是激勵管理,因此能夠有效地調動企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在另一方面,就企業組織而言,也可以理解為企業的人力資源,通過制定層次化、激勵化的管理制度能有效地留住人才、發掘員工的潛能,從而可以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利潤。
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目標的制定能夠幫助個人更快地實現個人發展,并能夠增強個人奮斗的自信心。事實上,對于企業發展也是如此,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制定科學的、符合實際的發展目標,進而才能獲得盈利。就績效管理而言,它不僅能幫助企業制定長久的戰略發展目標,并能夠幫助企業部門、員工個人制定符合實際的發展目標,并且不同目標之間具有相互統一性和高度的協調性,最后通過不同員工、部門的共同努力推動企業最終戰略目標的實現,進而可以推動企業長久發展。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社會結構也發生了改變,在21 世紀有“時間就是金錢”一說,相對于企業發展而言,企業內部交流溝通的時效性時刻影響著工作的效率和企業整個戰略目標的實現程度,因此企業有必要在企業內部建立共享交流平臺,進而能有效提升不同部門、不同員工之間的交流[1]。績效管理是不同層次的員工就一個戰略目標而形成的一種管理模式,在該模式下,企業就整體的發展目標而在企業內部建立起高效統一的溝通平臺,不同部門、員工之間可以即時進行信息傳遞,能夠對企業發展的各種因素進行溝通協調,從而可以商討出解決策略。績效管理和溝通平臺的建立使企業不同層次的員工凝結成了一股繩,有助于內化企業的發展力量。
企業的發展不是依靠一個人來完成的,需要借助集體的力量才能使企業獲得長久發展。針對企業發展中的一個目標,需要給企業不同部門及個人分配具體的工作任務,就以往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來看,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主要是依靠管理者來自行分配任務,有些員工很忙,有些員工則很閑,使得員工的個人優勢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整個經營流程也顯得雜亂無章。在績效管理模式下,企業中的每位員工都會有具體的工作量和具體的工作任務,能夠各司其職并認真完成任務,在績效評價的基礎上每位員工還會不斷優化自己的工作,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進而有助于優化企業經營管理流程。
人力資源是企業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得以運營發展的關鍵,以往的管理方式無法對員工業績作出科學評價,也沒有制定合理的獎懲措施,因此無法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不僅不能使員工的個人潛能充分發揮出來,更不能為企業留住人才。在績效管理模式下,其管理的核心主要有兩方面,即績效評價和激勵管理,通過針對性地進行分配任務、考核、培訓,能夠有效地優化員工的實際工作,并能使員工的工作潛能充分發揮出來,能夠進一步推動企業良性發展。
首先是績效考核制度不健全。對于企業發展而言,任何管理工作的實現都需要依靠相應的制度,在績效管理模式下,部分企業的績效考核制度尚未健全,這就直接導致員工的薪資出現問題,薪資是衡量員工勞動力的主要表現形式,如果考核制度不健全、不科學將會直接影響到員工的薪資,進而在員工心里就會形成不平衡的心態,在員工內部就容易出現分歧,容易引起個別員工的不滿,最終將無法保障績效工作的順利進行,進而不利于企業的良好發展。
其次是績效管理制度不健全。企業績效管理制度是相較于管理層而言的,企業績效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多,因此管理工作也相對比較復雜,想要使績考核評價和績效激勵更符合實際就必須要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作保障,從而才能為當前的績效管理工作提供理論參考,部分企業雖然有相關的理念支持但是卻缺乏有效的制度,進而也就使績效管理模式成為“紙上談兵”。
在企業管理中,企業組織目標的實現和個人目標的實現一般依賴于相應的指標來作為參考依據。但是就績效管理模式下,雖然指標是衡量工作質量的關鍵,但是也不能盲目追求指標,部分企業在績效管理模式下過分追求指標,經常把一些不適合指標化的內容進行量化,顯示出較強的生硬性,因此也無法獲得員工的支持,不具有科學性和公平性。
就企業組織而言,其組成結構較為復雜,尤其是在經濟發展比較快速的今天,在績效管理模式下,企業目標的實現、任務的執行都需要企業全部員工參與,但是就部分企業而言,由于對該管理制度貫徹不到位只有一部分員工參與進來,進而也無法保障企業的管理者能有效進行管理。企業中的部分員工仍缺乏主人翁意識,在工作中意識不到自身職責的重要性,對于企業整體的戰略發展目標也不清晰,進而也無法保障工作的高效性和有針對性。
績效評價和激勵機制是績效管理的兩大核心,但是部分企業雖然有完善的績效評價體系,卻缺乏完善的激勵機制,這就會使員工養成平常的工作心態,雖然不會對企業管理產生不滿,但也不利于調動其工作積極性[2]。
其次是績效管理沒有落實到實處,部分企業對于績效管理的理解還存在誤差,也沒有引起高度的重視,更沒有給予完全落實。很多企業對于績效管理只停留在表面上,并沒有給予落實。還有就是在績效管理內容和落實方法上存在問題,業績考核的內容過于單一、不全面,在落實中沒有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進行,績效管理流于形式。
企業實施績效管理不僅要有健全的制度和方法,更要高素質的員工和管理人員,就部分企業而言,其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還存在眾多問題,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論述。
首先是底層員工缺乏專業素養,不僅缺乏參與積極性,也缺乏專業的實踐技能,對績效管理的認識性不足,無法引起重視,對管理層下達的命令也不能有效執行,在工作中的工作積極性不高,從而使得績效管理存在人員漏洞。
其次是企業缺乏高素質的績效管理人員,企業績效管理不同于普通的管理,它對管理者的綜合素質要求更高,部分企業的管理者不僅缺乏職業素養,也缺乏道德素養,對績效管理的概念沒有形成正確的認識,也缺乏相應的績效管理經驗、知識和技能,對企業員工的狀況也沒有進行充分地了解。部分企業績效管理人員在工作中存在懶散的工作態度,無法樹立正確的責任觀和工作觀,進而也無法使企業的績效管理工作發揮出真正的效益。
制度對員工的行為和管理者的行為都具有約束的作用,并且能科學地指導績效工作實踐,因此要想使績效管理得到科學落實就必須要建立并完善績效管理制度,具體可以從兩方面進行完善。
首先要完善績效考核制度。績效考核制度的內容應科學,要圍繞企業的具體實際進行制定,并且要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和指導性,能有效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績效考核制度的內容要與員工的薪資相對應。
其次要完善績效管理制度。完善績效管理制度可以對管理者的行為進行約束和規范,并且能促使績效管理模式得以落實,績效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符合實際,并且應包含一定的獎懲措施,從而能有效地提升管理者的責任心。
就企業過分追求績效指標、缺乏基層員工參與等問題,企業應該對績效原則進行梳理,進而才能更好地落實績效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優化企業組織[3]。
1.把部門考核與員工考核進行統一管理
績效管理的核心分為績效評價和激勵管理,而企業績效評價則可以分為三個層面,即個人、部門和企業。從原則上來說,個人的發展目標應該和部門、企業的發展目標一致,但是在現實中經常會出現員工個人的發展與企業的發展相悖,進而會損害集體的發展。因此在績效管理模式下,企業應該對企業、部門及個人三個層面的目標進行明確,使三者之間相互制約、相互推進,進而促進企業實現整體戰略發展目標。
2.明確員工職責
為了實現業績考核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企業應該對員工的職責進行明確,使每位職工都有具體的工作任務和目標。企業管理者首先應該對企業的整體戰略發展目標進行明確,并對總體戰略目標進行細分,可以先對不同的部門進行職責劃分,然后再由部門對員工個人進行職責劃分。
3.堅持人人平等、客觀的原則
績效管理體系下的績效考核要遵循平等性和客觀性的原則,對于可量化的工作任務要進行量化,不適合量化的工作內容則要從理性、客觀的角度去進行分析,總之既要突出平等、公平的原則,進而才能有效保障績效考核的有效性。
企業應該對績效評價標準進行明確,評價標準是否得當合理也是體現企業績效管理水平的關鍵,因此企業在明確評價標準時應該根據實際的情況而定,一般分為月評和年評。月評考核的內容相對比較簡單,主要是個人任務的完成度及與部門總體目標的切合度;年評則要對月評進行綜合參考,還要對重點項目、加扣分項進行統籌分析。
績效管理是一種相對比較科學且有效的管理方式,但是在實施績效管理時還需要企業完成人才隊伍建設,進而才能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企業領導者應該提升員工招聘門檻和管理者招聘門檻,在此基礎上可以使企業的員工及管理者的素養有進一步的提升。尤其是對于績效管理人員而言,一定要有高度的職業素養和道德素養,進而才能保障企業績效管理的有效性。企業績效管理人員首先要對績效管理的概念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并且在工作中要具備良好的責任心,最重要的是要對企業有一定的歸屬感,要對企業有一定的忠誠度,并且在管理中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
其次,企業要定期對企業員工進行培訓,就績效管理和企業的總體目標要對員工進行明確,要學會設置相應的獎懲措施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在培訓時可以使用線上培訓和線下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在注重全面的同時還要尊重個人的差異化特征,針對于個別員工的弱項要重點進行培訓。
結語:績效管理是一種新型的企業管理理念,它不僅能使企業明確戰略發展目標,還能有效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提升員工溝通效率,從而可以優化管理效果、改善企業組織結構。因此企業應該對當前企業管理中的眾多問題進行分析并制定相應的改善策略,進而才能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