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一康
(遼寧何氏醫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新形勢下加強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應緊密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基本趨勢和規律,圍繞個性化教育和分層教育來研究如何促進高校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的途徑,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融媒體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及相互關系發生了根本改變。如何剖析融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點,分析融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挑戰、機遇,探索融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實效提升路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促進學生的發展。鑒于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和趨勢,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要從個性教育和分層教育的角度來分析探索。
首先是交由主體性和自覺性更加突出。融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經是擺脫了教育主體和教育客體課堂育人時空局限,教育主體為應對教育客體接受挑戰,需在內容設置、載體選擇、方法使用等方面更加主動。其次教育客體的主體性、選擇性更凸顯。傳統教育活動中大學生被理解為自然的客體,但在融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在信息利用上具選擇性、自主性,并且在接收信息后,經過內化還會成為傳播主體,從而進行相應的往復。此外對于這種“去中心和再中心”的特點是比較凸顯的,根據形態上來說也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是從靜態一直動動態,從平面再到立體。最后教育介體更接近多樣。大學生獲得信息的方式以前主要是通過利用報紙和廣播等,然而現如今主要是應用微博和微信。
對于融媒體政策而言,主要是作為高校應用“融媒體”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保障,在國家有關政策的引導之下,大眾對于融媒體的認知和應用快速的提升,網絡生態已經是得到了相應的凈化,高校應當以此為契機,堅持導向為魂,把正確的政治方向、積極的輿論導向和主流價值觀貫穿思想政治教育各個環節、階段、全過程。一是定期加強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融媒體政策和技術的培訓,提升高校教師媒介素養,增強其利用融媒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本領。二是需要積極地引進融媒體相關專家學者來高效進行講座,定期地舉辦一些學術沙龍和學術論壇,積極的指導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康持續的發展。三是需要積極的鼓勵高校教師能夠開展融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實踐和理論研究,為鞏固宣傳黨中央思想文化、壯大主流輿論提供強大智力支持。
融媒體的技術主要是高校應用“融媒體”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支撐,現代信息傳播技術的持續發展也是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提供出了自由場域,更加有效地促進了信息交互和共享,同時高校在利用“融媒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堅持移動為先,積極搭建網絡思政平臺,搶占移動傳播先機。一是樹立融媒體傳播理念,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網站。利用大數據技術廣泛調研青年大學生的思政需求和喜聞樂見的新聞傳播方式,優化信息傳播渠道和教育資源,使其大學生能夠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化于心和外化于行。二是樹立起移動創新的意識,持續的開發可視化的課件,通過應用現如今可視化的信息傳播方式大行其道的契機,將其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新興媒體相結合,通過音頻、短視頻等方式傳遞社會主旋律和正能量。三是樹立互聯網思維,創作移動思政教育產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利用新媒體移動端優勢,準確把握青年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規律,使其可以創作形式新穎和內容優質醫用級互動活潑的移動思政精品,在這個基礎之上更好地去幫助受教育者及時有效獲取最佳信息。
總結:總而言之,“融媒體”時代已經悄然來臨,運用“融媒體”技術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順應時代要求,也是創新探索,對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進步具有重要意義。融媒體傳播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逐漸呈現教育內容去中心化、教育方式多元化、教育場域延展化等新特征,但也存在著部分問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然而越是面臨新時代,就越發現高校思政教育存在著許多新情況和新挑戰。高校思政教育問題的根本在于如何有效實現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協調思政教育全過程中的所有要素和關聯,應對思政教育中存在的各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