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章 許甜夢
(1.河北傳媒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2.河北傳媒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資本主義制度在西方確立之后,隨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快速開展,生產力得到快速提高,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在短時間內得到迅速提升,在人類享受生產力快速發展帶來的便利之時,生態環境破壞問題也日漸凸顯。隨著資本主義制度在全球范圍的確立以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全球的快速蔓延,環境問題也隨之蔓延開來,成為全球化問題。馬克思親眼目睹了工業革命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的巨大推動力,明確指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同時,馬克思也指出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尤其是工業革命以后人類生存環境不斷惡化。首先,馬克思指出工業革命導致了環境惡化。工業革命以后傳統的手工勞作方式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機器大生產。在巨大生產力的推動下人類改造自然界的能力得到了巨大提高,花費相同勞動能夠獲取更多的物質資料,使人類產生了"人定勝天"的錯誤觀念。在這一錯誤觀念的指導下,人與自然的關系開始走向對立,這表現在確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國家和地區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峻。其次,資本主義制度及其生產方式阻礙了生產力發展。在構成生產力的三要素勞動者、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中,后兩者不可能產生新的價值,也即剩余價值只能通過工人產生。為了實現自己追求剩余價值的這一目的,一方面資本家會通過各種方式加強對勞動者剝削力度以獲取更多的剩余價值,這毫無疑問會嚴重威脅工人階級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為了提高市場份額,占據壟斷地位,資本家盡最大的努力去占有和開采各種自然資源,導致自然資源的浪費,進而引起嚴重的環境問題。最后,資本主義的發展加快了資本的集聚和人口的集聚,致使城鄉之間物質資料無法合理流動,割裂物質循環和物質交換,成為出現生態問題的重要因素。
首先,資本主義社會存在嚴重的河流污染問題。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以及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無論是工業發展還是人們的日常生活都產生了大量的廢棄物。由于人們缺乏環境保護觀念,缺乏對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機制,致使大部分廢棄物直接排放入河流,由此引起了嚴重的河流污染問題。其次,資源浪費引起生態危機。資本主義生方式的確立,尤其是工業革命以來大機器生產的普遍確立,在使人類生產力得到巨大進步的同時,對于自然資源的無節制的開發,例如對森林的破壞引起了嚴重的環境問題。此外,化石燃料的使用尤其是煤的使用導致出現了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最后,工人生存環境不斷惡化。與資本的快速集聚,資本家的財富不斷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資本主義社會廣大人民群眾日益貧困,生活環境持續惡化。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工人并不是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人去參加工作,而是成為機器的一環,工人的心智和身體都遭受著巨大的折磨。此外,工人的生活環境一般都潮濕陰冷、空間狹小,給工人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的影響。
資本主義社會的環境問題并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會歷史原因,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此進行了深刻分析。首先,社會制度是導致生態環境問題的最終根源。資本主義社會內部對自然資源的開發的過程中缺乏相應保護導致了環境問題。第二,資本家只顧眼前的經濟利益。資本家為了獲取更多利益,忽視了人類社會與自然界之間物質交換的這一前提,導致物質交換鏈斷裂,致使生態問題日益突出。此外,并且為了獲取源源不斷的經濟利益,資本家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資本輸出,這也是導致生態環境問題全球化的重要因素。對于如何解決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問題,馬克思認為必須要對資本主義社會制度進行變革。
首先,《資本論》中強調人和自然的和諧。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以及大機器生產的廣泛推廣毫無疑問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但是由于缺乏對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合理管控也引起了嚴重的生態問題。馬克思指出必須要實現人類社會發展和自然界之間的和諧,努力實現科學發展。其次,共產主義社會是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社會。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不僅導致嚴重的環境問題,同時也是建立在對廣大工人階級的剝削和壓迫的基礎之上。資本主義扭曲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反過來有影響人類改造自然界的活動。共產主義社會是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揚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得到全面發展,這對于消除人與自然之間的對立,實現人類社會與自然界之間的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資本主義社會中之所以出現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因為私有制所導致的。資本家將各種資源據為己有,為了獲取剩余價值對自然資源進行無節制開發導致嚴重的環境問題。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要堅決避免走西方傳統的先污染再治理的模式。在新時代發展社會主義經濟不能以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為代價,反而應該將生態保護作為考察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實現綠色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資本主義制度資本主義社會出現生態環境問題的根源,這對于我國經濟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發。改革開放以來,為了提高經濟活力,推動經濟發展,我們采取各種措施推動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毫無疑問私人資本的利用在推動我國各方面建設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但是如果對于私人資本的利用不當也有可能給我國帶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也就是說在經濟建設的過程中,一方面我們仍要借助資本來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不能因為資本的使用存在著負面效應而簡單加以排斥;另一方面利用資本并不意味著資本可以為所欲為,還要加強對資本使用的引導和限制,在合理的空間內發揮資本在我國經濟建設中的積極作用。此外,資本的唯一目的就是追求剩余價值,在追求剩余價值這一最終目標的引導下,資本家會想盡一切辦法來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一方面能夠提高勞動生產率;另一方面也能夠提高對于各種資源的利用,從而為發展循環經濟奠定重要的物質基礎。從這一方面看,對于資本的合理利用在客觀上對于保護環境還有一定積極作用。
《資本論》中蘊含著豐富的循環利用思想,這對于指導我國發展綠色循環經濟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資本論》中的循環再利用思想在生產廢棄物和消費廢棄物兩個重要方面,并對二者的再利用條件進行了分析,指出兩者的再利用應采取不同的途徑。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可以重新轉化為生產原料;消費廢棄物中的動物代謝物可以應用于農業,消費殘留物的再利用還需要充分考慮其性質。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不僅能夠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同時也能給以往各類廢棄物找到新的利用途徑,這對于提高各類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綠色發展產生了積極意義。在科學技術的推動轉變經濟發展模式,推動產業升級,實現低碳發展,提高企業準入制度,對新能源企業進行大力扶持。這一方面能夠推動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對于實現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生態環境問題是當前全球面臨的共同難題,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關系到能不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追求,因此加強生態保護,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意義重大。加強對《資本論》生態文明思想的發掘研究,以此為指導通過多種策略加強社會主義生態建設,對于實現五位一體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