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珊
(吐魯番職業技術學院,新疆 吐魯番 838000)
引言:大學語文是高等院校的基礎學科之一,不僅承擔著培養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與素質情操等方面的任務,同時也是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偉大精神的重要教育載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以來智慧的結晶,同時還蘊含著寶貴的精神財富,因此重視大學語文教學提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語文教育中的融合具有重要研究價值,這不僅是素質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適應社會發展趨勢、促進大學語文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方面,大學語文教育不僅具備文化內涵素養與思想道德品質的優勢,同時還具有傳承及弘揚傳統文化、民族精神的導向作用,對于人才培養具有重要價值。大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不只是給學生傳授語文文學作品、詩詞、人文等相關的專業知識,還為學生傳授語文及傳統文化內涵底蘊,通過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是為了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逐漸養成良好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
另一方面,語文教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的傳承載體和重要途徑。加強在大學語文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關系到中華民族的發展,因此應當重視大學語文教學。在大學語文教學中,要注重把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偉大民族精神表現出來,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時還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另外,通過在大學語文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幫助學生樹立堅強的意志,激勵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為國家和社會奉獻自己更多的力量。
隨著全球經濟的迅猛發展,國家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青少年深受經濟全國文化的影響,外來文化對青少年的思想行為產生了一系列的影響。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關乎到民族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更關乎到一個國家的發展壯大。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是民族的希望,更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中堅力量。大學語文課程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價值,是以具體單元式的篇目學習為主要教授方式,因此大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或者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相關歷史、文學、民族等作品,了解中華民族的發展進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由此能夠看出大學語文與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發揚一脈相承,語文根植于傳統文化土壤當中,滲透中華傳統魅力彰顯了中國文化的氣度,可以引導高大校大學生探求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是當代大學語文教師的使命。
最近幾年有很多高等院校將自1979 年起,國內高校非中文專業學生的公共基礎課大學語文轉變成了選修課程,并且逐年縮減課時量,大學語文課程的邊緣化趨勢呈現加重的態勢。由于大學語文課逐漸被處于邊緣化地帶,不少任課教師對該上課程的教學重視程度不高,教學不嚴謹,要求不嚴格,對課程只進行了語言與文學基礎知識的傳授,忽視了文學價值的有效揭示文化意蘊的挖掘,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難以全面地展現給大學生,當代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從當前大學語文教學情況來看,中國優秀的歷史古典文化逐漸淡出了很多大學生的視野,大學生對中華五千年所形成的中華文明不了解,知之甚少,民族意識比較比薄弱,缺乏文化認同感,因此急需將大學語文課程納入到高校素質教育的范疇,在高校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體系當中發揮其應有的核心作用。大學語文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中國古典文學、傳統藝術、歷史、文化等相關作品進行有效的解剖和講解,通過將課外實踐有效結合,讓學生能夠體驗中國優秀文化的美感,但當前大學語文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需要我們提前采取措施進行解決:
現階段從大學語文課程設置上來講,有一些高校不僅沒有開設語文這門課程,即使是開設了語文這門課程,也由于課時安排少導致了教學質量無法得到有效保障。這是因為有很多高校對大學語文學習的重視程度不足,沒有意識到大學語文教育的重要性。從學校層面上來講,很多高校將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和提高就業率擺在人才培養的首位,忽略了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及學生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從學生層面上來講,很多學生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上,在語文及傳統文化的學習上投入時間也較少,同時也沒有得到教師正確的引導,沒有認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
在現代教育教學活動開展中,隨著教學改革及素質教育深入發展,傳統的大學語文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學生學習語文的需要,而目前語文與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教學也仍然無法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大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很多教師依然是以語文基礎知識講解為主,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明顯不足、教學創新不夠、課堂互動交流少、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不高,在這樣的語文學習氛圍中,不僅不利于加強大學語文與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教育,學生也無法更有效地掌握語文知識和傳統文化。
從大學語文的發展現狀上來看,相對于其他專業課程,語文教學得不到重視,且在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也得不到有效融合。實際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在融入傳統文化教育時大部分都是根據語文課本中所涉及的內容穿插進行傳統文化滲透教育,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并沒有形成一個整體的體系,內容零散,這樣也就導致了傳統文化的教育范圍相對狹隘。再加上除了在語文教學中講解一些文學作品、人文及文化等方面時穿插傳統文化內容以外,也很少會有課外內容的延伸,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目前很多大學語文教學者在語文專業知識教學上有很著多的研究和經驗,但在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研究不深、認識不廣泛、文化素養也不高。大學語文教師大多在語文教學中并不能有效地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主要還是在于教師本身的傳統文化知識儲備積累不夠,即使是在教學中涉及傳統文化的教育,也只能淺顯的為學生介紹,缺少對學生啟發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也無法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教育效果,首先學校與教師應當重視大學語文的教學及發展,正確認識到大學語文課程知識對學生各方面綜合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學校與教師還應當認識到大學語文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及精神弘揚的重要載體,因此學校應當合理安排大學語文課程設置,教師也應當重視語文教學,根據教學內容融入傳統文化教育,合理設定教學目標。
另外,高校學生不僅在各類教育教學活動中面臨著各種學習、考核壓力,同時為了日后的就業準備也承擔著就業準備、職業規劃等方面的壓力,面對著不同壓力高校學生也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專業學習考試、英語考級以及各類職業證書的考試上,忽略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在大學語文中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學校與教師應當客觀分析學生的發展就業情況,了解學生,讓學生認識到語文學習以及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對學生今后的就業發展、工作生活等方面是具有重要促進作用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及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主動性,教師應當重視教學模式的創新。例如,在教授與詩歌方面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再通過微課、慕課等方式輔助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進入學習狀態,還能夠提高學生參與度。比如學習《九日置酒》,課前教師可以通過微課播放幾分鐘簡單的視頻介紹課文內容的重點難點,讓學生先對課文有個大致了解,再讓學生來談談對酒和喝酒的看法,達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參與度的目的,然后再講解課文內容中導入我國重陽節的風俗習慣、登高望遠、尊老敬老等優良傳統文化。這樣既提高了教學效果,培養了學生動腦思考的能力,還將傳統文化滲透到了學習中。
在大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有其一定的特點,由于大學語文是一門基礎課程,在一些高校甚至是門選修課,因此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要么就是每節課面對的是不同專業的學生,要么就是一節課聽課的學生大部分都是來自不同專業的學生。因此教師在上課前應當做好掌握學生及學生專業的工作。在語文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滲透不足,一方面教師應當提升自身的優秀傳統文化積累,另一方面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有針對性地將文化教育貫徹到語文教學中。例如,對教育類的學生教師可以多融入一些我國優秀教育家像陶行知、孔子這樣具有借鑒意義的代表人物及具有優秀傳統文化理念的事例。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將傳統文化滲透在語文教學中,還容易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涉及內容多、范圍廣且內涵豐富,要滿足當代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要求,首先教師不僅要有足夠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儲存量,還需要有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和愛國精神,才能在大學語文教學中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教育工作。提升大學語文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除了教師自身要積極利用課余時間提升自己以外,學校還可以通過定期舉辦教育培訓、經驗交流座談會等方式加強教師基礎文化素養的培養。比如,通過開展愛國詩歌朗誦比賽、傳統文化知識競賽等活動,不僅可以提高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還可以達到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
總的來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的寶貴財富,積極加強在大學語文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展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學校及教師應當重視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積極創新改革語文教學模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偉大精神,提高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理解與掌握,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在大學語文教育活動開展中時刻注重學生的傳統文化積累,培養學生具有高尚的愛國情懷,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更好地保護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