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福興
(長順縣水務局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站,貴州 黔南 550700)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質量,對區域之間的通航運輸、防旱灌溉以及減災防洪等功能的正常發揮有著重大影響。新形勢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利水電工程在社會生產運行中扮演的角色愈發重要,因而社會各界對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質量與進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質量控制,在施工活動開展之前,無疑需要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從源頭處遏制風險,在施工之前未雨綢繆,從各個方面做好規劃設計,以此保障后續的施工活動得以有條不紊、按部就班地進行。首先,自然因素方面。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大多是位于人煙稀少,交通不便且氣候、地形多樣化的區域。自然因素對施工質量的影響主要可以歸納為氣候、水文、地質三個方面。氣候方面的影響,主要是由于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大多是露天環境下作業,當遭遇惡劣天氣,如強降雨、高溫、曝曬、狂風、大霧等時,施工活動不可避免受到影響,甚至因此而中斷施工。極端天氣下施工,即便提前做好預防措施,也可能會影響到施工質量。水文方面的影響,如在雨季時節,水文條件發生突變,將使得施工活動面臨較大挑戰,施工人員、機械設備、材料存儲及運輸等都可能受到影響。地質方面的影響,如施工時遭遇地質災害,如滑坡、泥石流等,這不僅影響到施工質量,還對工程的安全性造成威脅。因此,在施工之前,需多方面采集信息,至少需調查當地15 年之內的氣候數據、水文數據和地質數據。在綜合考量之后,制定出科學的施工方案,且需要有意識的避免在敏感時間段內施工。其次,環境保護方面。環境創造人,人創造環境。環保是二十一世紀的時代主題。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因工程量過大,施工范圍廣泛,極有可能對周圍的人文、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施工中產生的污染,固態、液態、氣態廢棄物,施工導致水土流失等等,都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預設,以避免出現涸澤而漁,焚林而獵的消極現象。
水利水電工程質量控制,在施工過程中應從團隊建設、材料設備兩個方面加強質量控制。首先,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分支眾多,子項目工程紛繁復雜,而幾乎關鍵施工之處,都有著明確而具體的專業要求。為確保工程施工質量,在施工過程中要加強施工隊伍管理,著力構建專業能力突出,職業道德良好的施工隊伍。術業有專攻。開展崗位專業技能測試,確保施工人員能夠勝任工作崗位要求。在施工過程中,應積極開展培訓工作,組織施工人員學習新思想、新技術、新知識,摒棄抱殘守缺、墨守成規的消極思想。為保障工程施工質量,需建立健全施工現場管理制度,實施崗位負責制,以激發出施工人員的主觀能動性、自主性和積極性。發揮制度的約束效應,施工行為需符合施工方案及相關要求,對于缺乏規則意識,盲目操作的行為嚴格禁止,并給予相應處罰。其次,材料管理要從嚴、從細、從實。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質量,材料是關鍵,是核心,是重中之重,是須臾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施工材料質量不過關、不達標、不適宜,則即便擁有出色的施工團隊,科學的施工計劃,也無法保障工程施工質量。為此,在施工過程中,對于入場材料,需一一加以核對,從材料的數量、型號、規格、性能等方面開展檢測。施工現場管理人員需為每一次材料入場做好登記,并在核查無誤后簽字。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由于施工現場的特殊性,往往在交通不便的地區,因而不少施工材料需提前引進,以保障施工進度。為此,要做好材料的存儲工作,材料按類別整齊擺放,做好日常的防火、防潮、防盜等管理工作。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需要使用到眾多設備,尤以重型、大型設備居多。為保障設備正常工作,需定期為設備進行維護、檢修,并擬定專人負責。
結合水利水電工程基本屬性和施工特征,在施工進度控制方面,需統籌兼顧,踐行科學合理的施工進度原則,以此確保工程進度控制高效而有序,推動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活動高質量、高效率地進行。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眾所周知,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區域之間的巨大差異,如經濟發展、氣候降水、地形地貌、人口基數、交通網絡、風俗習慣等,均會程度不一影響到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活動的開展,進而間接作用于施工進度控制原則。從本質上而言,不存在一成不變的施工進度控制原則,任何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活動都體現出“和而不同”的客觀實際。作為管理人員,在設計和制定施工進度控制原則時,一方面需要廣泛借鑒其他水利水電工程的成功經驗;而另一方面,則需要把握工程的實際情況,立足實際,不唯書,只唯實。一般來說,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進度控制方面,工程進度控制應秉承時效性、指向性、全面性的基本原則,具體映射于施工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點切入:
其一,動態控制原則。不言而喻,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是動態行為,人、事、物均會程度不一對施工進度造成干預,管理工作、施工質量、材料把關、交通運輸、自然環境等因素,無一例外都會對工程進度產生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管理人員需將工程進度控制視為動態的、循環的、變化的過程,從而才能在動態中求得“平衡”。理論與實踐之間不可避免具有差異,而水利水電工程規模大、投資大,涉及到的子項目不可勝數,這就使得任一環節的細小偏差,在逐級積累后演變為不可小覷的較大偏差。而動態的施工進度控制原則,既是以動態的控制方式減少施工活動中的偏差。
其二,系統控制原則。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進度控制,控制主體,控制對象,控制方法,控制力度,控制效果,既是彼此獨立的體系,又相互銜接而組合為控制系統。換言之,在施工進度控制工作中,應將局部的施工進度控制,整體的施工進度控制,階段性的施工進度控制,全局性的施工進度控制,完全納入控制系統內。一個完整的控制系統,內部的變量通過串并聯方式相互交織,可以快速傳遞信息,也可以在短期內對其他子項目施工造成影響。值得一提的是,工程施工進度中的影響,未必都是顯性現象,這就導致局部的施工進度對整體施工、階段性的施工進度與全局性的施工進度之間無法實現和諧統一。
其三,封閉循環控制原則。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進度控制原則中的封閉循環控制,指的是將工程施工計劃、工程建設周期、工程質量檢測、施工安全保障、必要項目調節、工程對比分析等一一對應起來,從而形成完整閉合循環系統,以實現窺一斑而知全豹的良好狀態。一言以蔽之,通過封閉循環的施工進度控制,在時間進度上隨時可以檢測出各分支子項目的施工進展,在質量上可以反饋出工程施工的質量問題,在維度上可以多視角觀察工程施工的協調性與對稱性。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進度控制,需要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控制施工時間,縮短施工周期是施工進度控制的初衷,但這一初衷應橫縱向加以拓展,從而將進度控制與質量、安全、計劃、成本管理等關聯起來,避免因進度控制而導致施工過程存在其他問題。
其四,信息控制原則。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進度,依據施工信息加以傳遞和體現。工程施工處于動態發展之中,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化。基于此,信息反饋需確保時效性,并確保信息交互全面而精確。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進度控制工作中的信息控制原則,需要搭配信息交流平臺。傳統的施工管理工作模式,信息傳遞單向流動,而上下層級之間,現場管理與項目計劃,施工過程與設計規劃等缺乏雙向、多向的信息交互。如此一來,施工進度在客觀實際中,難免與設計、監理、質量期望等存在偏差,且隨著施工活動的深入,偏差逐漸擴大化,其最終結果是增大了水利水電工程的風險隱患,一些關鍵節點不得不返工重來,導致施工進度延遲或受阻。
其五,彈性控制原則。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體量大,涉及面廣,且諸多相關聯的子項目工程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波及到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的有序推進。在具體的工作中,為更加合理、正確而有效的開展施工進度管理工作,應落實彈性控制原則。毋庸置疑,當工程施工開展后,尤其是交叉施工項目,同步協調開展項目以及受環境影響較大的項目,在客觀上無法實現百分之百的絕對控制。為此,應為施工進度設置相應的彈性,根據實際情況區分對待彈性大小,以便于在遭遇不可抗力因素時,得以從容加以調整,而不至于失去回轉的余地。工程施工與生俱來不確定的風險,風險的大小、類型、破壞力等可以預測,但無法一一杜絕,因而設置相應的彈性空間,為應對風險做好必要的準備。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質量控制,應循其本,做好準備工作,優化工程設計方案和施工組織體系。在工程施工之前,應結合工程施工所需,深入調查自然環境因素,確保工程施工與自然環境得以兼容。具體的施工活動中,應從團隊建設、材料設備兩個方面強化現場施工管理,并完善施工管理制度,加強材料設備管理的指向性。做好工程施工進度控制管理工作,以科學性、可行性的進度控制措施,減少返工、待工、窩工現象,提高工程施工的可調節性以促進施工過程中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優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