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茜
(恩施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湖北 恩施 445000)
地質災害對人們生活和國家經濟發展有著重要影響,恩施州作為一個地形比較特殊的地域,地質災害發生幾率較大,因此,在開展恩施州地質災害管理工作過程中,首先應對恩施州地質災害形成原因進行分析,并結合恩施州地質災害相關數據,做好應對措施,防患于未然,加強對恩施州地質災害管理力度。同時,相關部門管理人員是實施工作的主體,需要具備較高專業素養和職業素養,進而推進恩施地區地質災害管理工作發展和改革。
恩施州地處山區,四季分明,溫差較大,進而讓恩施州成為了夏天較長,冬天較短的氣候特點,在夏天來臨之際,陽光照射比較充足,使得恩施州在夏季溫度高。加之,恩施州是季風性氣候,讓此地域比其他地域降水多,經過有關部門勘測發現,恩施州降雨月份集中在4 月到10 月,由于降雨量比較大,雨水下滲會對滑坡體產生影響,影響其穩定性,進而發生滑坡。
恩施州有著豐富水資源,雖然能給人們帶來生活上便利,但是也會導致山體滑坡現象出現,每年在此地區降水量較多,為了排放多余雨水,河流流動速度加快,巖土在稀釋水分后,巖土質量增加,給山體造成壓力,如果壓力超過山體壓力后,就會造成山體滑坡現象。
江河流域包圍著恩施州中央地帶,有著比較復雜的地形地貌,兩側海波一面較高,一面是比較低,這種地形是最容易出現山體滑坡現象的。
根據以往相關部門對山體滑坡研究顯示,巖土是主要組成滑坡的成分,滑坡現象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巖和土風化比較快,那么容易導致山體滑坡,那么風化是如何造成山體滑坡的呢?巖和土本身基本結構是比較穩定的,但是,在風化作用下,巖和土本身結構遭到破壞,讓基本組成物質變得疏松,使得土和巖變得脆弱。
恩施州為了大力發展經濟,修建了很多房屋和公路。加之,恩施州農村居民在建房過程中,更加關注離自己土地距離遠近,更容易選擇在坡上建造房屋,首先就需要在原有地貌基礎上進行削坡,這種方式下,建造的房屋會給人們帶來很大的安全問題,在強降雨天氣影響下就會讓房屋坍塌。此外恩施地處山區,修建公路多是盤山公路,對原有的地形地貌改變較大,強降雨下容易引發交通沿線滑坡,切斷交通或者影響通行。
結合目前恩施州發生的自然災害來看,造成恩施州地質災害主要是以山體滑坡為主,具體特征為以下幾個方面:
恩施州是發生巖質滑坡的主要地帶,綜合來看山體滑坡方式是以山體滑動形式,這種性質滑坡是受人為因素影響,在山坡上實施建筑工程,在山坡上建造房屋,在山坡上修路,在山坡上挖礦等,讓原本具有較強穩定性的巖石變得脆弱。
湖北地區常常會發生土質滑坡現象,在風化作用下,土質會帶動其他土質地域滑動。如果該地區降水量比較大,就會加快巖石風化,形成山體滑坡現象。
恩施州是全國的地質災害高發區、易發區之一。據調查全州地質災害點多達2800 余處,地質災害類型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主要集中在交通、旅游、住建和水利領域,對14 萬多人的生命和33 億元以上的財產安全構成潛在威脅。在實施恩施州地質災害監測管理過程中,管理人員應加大對恩施州地質災害監測力度,保證恩施州人民安全。在良好地質災害監控下,恩施州能與自然和諧發展,大力發展恩施州經濟,避免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同時,恩施州實行“四位一體”網格化管理,納入網格化管理的點數有3000 余處,網格員隨時進行巡查,發現情況及時上報,將人們快速疏散,再請專家進行研究分析,做好恩施州防范措施,保障恩施州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由于地質災害“四位一體”網格化管理發揮作用,群測群防意識明顯提升,成功預報了恩施市沙子壩特大型滑坡、巴東水布埡長嶺特大型滑坡等18 起地質災害,為人員避險贏得寶貴時間,有效避免了群死群傷事件發生。
在當今社會背景下,各個領域都對管理方式進行創新,因此,想要維護好恩施州安全工作,就需要選擇新型管理方式。在以往恩施州地質災害管理時,使用單一管理方式,既耗費大量人力和物力,也使得恩施州地質災害管理工作效率不佳。信息技術提供重要信息傳遞途徑,信息技術已經得到廣泛使用,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恩施州地質災害管理工作中可以與信息技術結合,一方面改進傳統恩施州地質災害監控工作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高恩施州地質災害管理質量。另一方面,符合現代化管理理念,讓恩施州地質災害管理工作更加便利。具體操作方式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利用衛星技術勘測容易發生山體滑坡現場,并將大數據傳輸到計算機上,如果恩施州某地區即將要發生山體滑坡,計算機會發出警報,讓人們對該地區迅速做出判斷,引導附近人們安全撤離,避免人員受到傷害。二是,利用信息技術在恩施州居民安裝警報器,像緊急性山體滑坡,有關部門來不及疏散居民,警報器安裝可以給人們爭取逃離時間,相關部門在接收山體滑坡信息后,借助信息技術傳遞給警報器,警報器發出聲響,使得人們可以第一時間撤離危險區域。三是,方便有關部門及時調整應對山體滑坡方案,中國地質災害網站會定期發布大量防控信息,恩施州有關部門能夠借鑒防護方案,結合本地域地形地貌,調整應對方案和應對措施,進而實現高效化恩施州地質災害管理工作效率。四是和目前的管理手段相結合,開發適用于恩施州群測群防“四位一體”網格化管理的軟件,在開展地質災害巡查排查時,通過信息軟件進行信息傳遞,及時進行研究分析,加快對災害的判斷速度和應對處理速度。五是運用無人機等高科技設備,對技術人員難以到達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拍攝,便于分析處理數據、研判地災發生的可能性等,高科技設備的運用,能有效地增加判斷的準確性和減少地質災害對技術人員的威脅性。
比如,恩施州在發生山體滑坡前期,計算機數據會顯示該地區土地松軟,已經形成山體滑坡條件。相關部門第一時間與該地區領導聯系,讓人們在規定時間內進行撤離,如果山體滑坡馬上要發生,相關部門發動該地區家里的警報系統,讓人們做好逃離準備。
人為影響因素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恩施州可以制定相關規定,減少人為影響因素。首先,規范各項工程實施,工程建設是發展經濟的基礎,也是各個地區必要活動,在實際工程實施過程中,部分施工隊伍專業素養不高,為了加快工程進度,節約工程建設成本,會對容易發生山體滑坡地區進行開采,導致山體滑坡現象形成。因此,恩施州要加強施工管理力度,像施工隊伍在施工前需要設計施工方案和選擇施工路線,在施工前,恩施州相關部門應對實施方案進行審批,審核實施方案是否影響恩施州山體結構等,施工單位需要出具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進而規范施工建設,提高恩施州地質災害管理工作效率。其次,生活建房,生活建房可能對山體進行削坡,有關部門要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生活建房問題上,制定不準私自建房等相關體系,有效規范人們行為習慣。最后,加大山體滑坡知識宣傳力度,由于每個人學歷水平不同,對山體滑坡認知較低,為了更好地讓人們重視起山體滑坡危害性,可以構建微信公眾平臺,設計山體滑坡知識板塊,進行“屋場式”等應急演練,為群眾發放“兩卡”宣傳,為人們講解山體滑坡形成原因以及如何防范山體滑坡知識,加深人們印象。
比如,相關部門在進行恩施州地質災害管理工作過程中,以制定規范施工隊伍規章制度為例,相關部門應將不能進行施工路線進行整合和歸納,并通過文件形式下發給各個施工單位,如若是必要建設路段,相關部門應指導施工隊伍應如何進行施工。同時,制定相關規章制度可以是:1.不準私自開鑿山體。2.對地質災害易發高發的危險區域以生態保護為主,不得規劃為建設用地或其他人類工程活動較多的用地類型。3.在開始進行施工前,應將施工方案進行上交,施工過程中應按照審批流程進行施工,出現違反施工流程行為,進行處罰措施等,使得恩施州地質災害管理工作更加科學和合理。
山體滑坡是由于巖土結構發生變化,所以應做好防護山體水土工作,穩定水土結構,減少山體滑坡現象發生。因此,在開展恩施州地質災害管理工作過程中,相關部門采用種植綠色植物,給山體水土注入營養,避免山體結構被風化。具體操作方式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政府部門定期種植樹木,政府部門要去實地進行勘測,將需要綠色植物面積進行測量,在山體上增加綠色帶。二是舉辦綠色植樹節活動,發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到樹木種植中,調動人們種植樹木積極性,維護好恩施州綠色環境。
比如,政府部門在每年3 月4 號舉辦植樹活動,號召各個單位和群眾積極參加,豐富樹木種植活動方式,加強人們防護意識。
恩施州地質災害管理工作過程中,應組織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提高管理人員職業素養和專業素養,使其更好參與到工作中。首先,邀請專業地質災害研究人員開展培訓工作,在此過程中,管理人員相互探討,相互借鑒,促進管理人員共同成長和進步。其次,派送管理人員到外地進行學習,這種方式,在一方面,給管理人員提供實踐機會,讓管理人員將知識與實際結合,另一方面,學習其他地區地質災害管理方式,吸取管理經驗,提高恩施州地質災害管理質量。
比如,在組織管理人員進行培訓過程中,鼓勵工作人員大膽發表想法和意見,選派優秀人員進行工作心得分享等。
結束語:總而言之,恩施州地形地貌比較特殊,在大量降雨影響下,會導致山體巖土結構發生變化,進而產生山體滑坡現象。所以說,地質災害管理工作時十分重要的,首先,應利用信息技術對當地進行勘察,如若發現出現山體滑動現象,能夠及時對當地居民進行疏散。其次,加強對施工隊伍管理,避免施工隊伍出現違規現象。最后,增加山體綠色植被種植,保護好山體水土,讓山體水土更加穩定,進而促進恩施州地質災害管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