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明珍
(甘洛縣人民醫院,四川 甘洛,616850)
近年來,胰腺炎的患病率日趨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因此,需提高其重視程度實施針對性的干預和系統的護理方法,從而全面改善患者的病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那么,胰腺炎是怎么引起的呢?在日常生活應如何護理?下面,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
在臨床中,胰腺炎是指患者的胰腺組織產生過多消化酶引起的胰腺自身消化性疾病而非感染性的炎癥性疾病,根據不同的類型可將其分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復雜多變,典型的臨床癥狀為腹脹、惡心、嘔吐、腹痛、發熱等。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患者胰腺組織產生慢性炎癥性疾病,部分患者存在上腹輕度壓痛感,危害較大。
1.膽石癥和膽道疾病
患者膽道感染或者膽道出現蛔蟲是產生胰腺炎的重要原因。
2.高甘油三酯血癥
如果患者的甘油三酯在11.30mmol/L以上,產生急性胰腺炎的風險性較高。
3.大量飲酒
患者在大量飲酒后對胃酸分泌產生刺激,產生括約肌痙攣現象,且患者胰液內蛋白含量增加形成蛋白栓,會導致胰液排出不暢現象。
4.胰管阻塞
患者的胰管狹窄、胰管結石都會產生胰管阻塞現象,尤其是患者胰液分泌旺盛的時候,導致胰管內壓逐漸增高,產生胰腺泡破裂現象,從而引發急性胰腺炎。
5.內分泌和代謝障礙
患者高鈣血癥后引起胰管鈣化,且胰液引流不暢,刺激患者胰液分泌增加,激活胰蛋白酶后產生急性胰腺炎。
6.感染及全身炎癥反應
患者在出現全身炎癥反應的時候,胰腺是受損的靶器官。因此,胰腺存在急性炎性損傷。
膽道疾病、營養因素、遺傳因素、代謝障礙、慢性酒精性中毒都是導致慢性胰腺炎的重要原因。膽道疾病包括膽道閉鎖、膽道寄生蟲病等。營養因素包括高鈣血癥、嚴重營養不良、蛋白質等。代謝障礙包括高鈣血癥、高脂血癥。
1.腹痛
胰腺炎患者在發病后,腹痛是主要的癥狀,且患者的腹痛程度不一致,呈現出刀割樣疼痛、鈍痛及絞痛等,患者陣發性腹痛加劇。患者的疼痛部位為中上腹,患者取彎腰抱膝部位能夠有效減輕疼痛。
2.惡心、嘔吐及腹脹
在發病后,患者的惡心、嘔吐癥狀頻繁,在嘔吐后患者的腹痛無減輕,且伴隨有腹脹。部分患者存在輕微腹痛,但是腹脹明顯。
3.發熱
患者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會導致發熱,且發熱時間持續在3~5d,如果患者發熱時間超過一周,則考慮合并胰腺膿腫。
4.低血壓或休克
患者的皮膚蒼白,存在煩躁不安情緒,且部分患者出現休克癥狀,猝死風險性較高。
5.膽總管狹窄
膽管下段狹窄是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主要癥狀。
6.胰瘺
患者的胰管破裂,腹腔、消化道等流入胰液,導致胰腺假性囊腫。
7.胰源性門脈高血壓癥狀
患者的胰腺纖維化,對血管產生壓迫,產生痙攣、狹窄現象,導致門靜脈高壓,易出現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
8.胰源性胸腹水癥狀
一般情況下,患者腹水和胰源性胸水同時存在,在胰腺假性囊腫的影響下胰液滲漏,損傷患者的膈肌。
在疾病的影響下,患者產生諸多不良情緒。治療期間患者的抵觸行為較多。護理人員充分了解不良情緒原因,和患者實施有效溝通,給予患者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護理人員給患者講解胰腺炎疾病知識,幫助患者建立疾病治療信心,減少患者的煩躁情緒和不安情緒,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護理人員充分尊重患者,給予患者心理安撫和支持,讓患者獲得安全感。
護理人員每天清潔和消毒病室,保持病室的整潔和衛生,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療環境。在病室放置綠色植物,分散患者注意力,提高患者的生理舒適性和心理舒適度。通過環境護理方式增強患者康復時間,合理安排患者休息,提高其睡眠質量。
在患者發病后,通常需禁食水1-3天,因此身體營養狀態比較差,需通過靜脈輸注電解質,葡萄糖,微量元素等,以補充患者機體所需的營養物質,維持患者電解質平衡。病情好轉后指導患進食,先少量低脂流質,而后逐漸增加,避免過早進食,在患者的病情穩定后持續調整飲食,培養患者良好的飲食習慣,為康復治療夯實基礎。
護理人員告知患者發病原因、護理流程及注意事項等,詳細講解膽道系統疾病,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進行指導。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戒煙戒酒,正確看待疾病,提高疾病認知水平。
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各項體征實施密切觀察,比如:心率、血壓及體溫等,同時了解患者的電解質變化、血尿淀粉酶等,為患者臨床治療夯實基礎。護理人員分析患者是否存在腹痛腹脹癥狀,一旦患者出現異常癥狀,護理人員及時告知主治醫師,并實施針對性的處理措施。
以上,我們一起了解了胰腺炎的基本概念、發病原因、臨床癥狀和護理方法,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