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瑾,郭 穎,王朝民
(1.臨沂大學沂水校區會計系,山東 臨沂 276400;2.臨沂大學地質與古生物研究所,山東 臨沂 276000;3.豐寧古生物化石博物館,河北 承德 065350)
通常情況下,地質災害是指由自然原因或人類活動引起的威脅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的山體塌陷、泥石流滑坡、地裂沉降等與地質作用有關的一系列災害。地質災害整治工程項目作為一種特別的項目建設,不但具有一次性、特殊性和完整性,還具有高危險性、施工周期長、施工規模很大等獨有的特性,可以看出,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會存在很多的未知因素,使得工程建設存在很大的風險性,所以工程變化的管理就非常關鍵。
從根源來看,工程項目變化的主要原因可以分為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主觀原因具體是指由發包人員、承包人員、監管人員、設計人員等參與者引起的工程變更;客觀原因具體是指由未知因素引起的變化,例如整治工程地質環境的變化、緊急突發的自然災害等。
觀察不夠細致一般包括兩種形式。一是在沒有經過現場環境實地考察的情況下就直接進行工程設計,通常情況下是由地質災害整治項目緊急突發處理搶救時間不夠或應急排查引發的,例如某工程項目在需要進行緊急排查時,設計部門在沒有進行地質環境實地考察的狀況下就對該整治項目進行工程圖紙設計,因此圖紙上既沒有地質考察信息也沒有土石方考察估算分析,造成填挖方估計時統一按四類土進行估算總和等局面。在工程具體施工過程中,突然發現要開挖的坡體主要是比較堅硬的巖石,而項目之前給出來的卻是四類土的填挖費用,若施工部門依據此費用進行施工,顯然會造成虧本的現象,從而造成項目必須進行調整增加對應的費用,為工程項目順利如期完成提供保障。二是設計方案沒有指向性的實地考察,例如某項目實際情況為滑坡地質災害工程整治,但設計部門依據山體塌陷地質災害的考察方法進行的工程實地考察,顯然這種方法獲得的考察結果根本不具有指導設計的作用,實際項目在施工過程中發現,與設計方案不一樣,因此不能按圖施工,就必須二次開展實地考察設計,也就造成了項目工程變更和工程延期等現象。
通常情況下,設計部門在還沒有進行全面考察以及完整資料收集的情況下就進行施工圖紙設計,使得在具體施工過程中,突然發現設計的方案與實際情況偏差很大,根本無法據圖施工,必須要重新進行工程設計,因此造成工程變化。例如某施工設計部門,沒有顧及到災害坡體與已有建筑物之間的距離,依據一般要求設計成了錨桿格構粱的加固坡體,真正施工過程中,發現完全沒有預留空間給施工單位搭建腳手架和放置鉆孔設施等,項目建設無法順利開展,必須更換其他加固方法,造成工程建設的延期。再例如某設計部門在沒有考慮施工現場環境的情況下就進行圖紙設計,使得項目建設過程中阻礙了附近居民的正常出行,就必須增加臨時通道和安全防護,確保人們正常、安全出行,從而引發工程變化,工程成本也會相應的增加很多。
在開展項目建設的時候,建設部門私自提升建設標準,從而造成項目變更、施工成本、原料增加、施工進度受影響等現象。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工程造價就會大幅度超過投資的額度,從而增多了政府債務。例如某整治項目原來計劃的擋墻是漿砌塊石擋墻,要求簡單美觀就行,但建設部門主觀認為勾縫影響整體效果,迫使施工單位換成大理石面板提升整體效果,從而造成工程變化,也白白增加了施工成本。
例如某項目在招標的時候有這樣的要求:“本項目簽訂確定總價的合同,投標人要考慮清楚市場價格變動和國家政策變化的因素”。然而有的施工合同中還對專用條款有這樣的要求:“本工程項目所用的原料依據甲乙雙方簽訂的價格和材料市場的變化進行相應的調節”。顯然,該規定與投標文件的正規條款相違背,是不具有法律效用的條款。
在工程項目招標的時候,項目負責人因急功近利,往往會出現在還沒有對合同中的工程量估算資料進行審查的情況下就開始工程建設,然而在施工的時候又發現了工程量存在著嚴重的錯估、漏估等現象從而造成工程項目變化,同樣施工成本也會增加很多。有的地質災害整治項目因其獨有的施工方法未能準確進行估計,就會出現整治工程項目的核算價格比實際工程造價低的情況,從而造成工程整治資金不足,就必須重新進行工程量的估計,從而影響工程進度。
例如在坡體整治的項目中,施工過程中突然遇到強暴雨天氣,這就會造成之前已經挖好的坡體出現不可控的山體滑坡現象,進而毀壞掉原來已經修建好的擋墻和水溝。暴雨結束后,施工單位要重新考察,并修改整治方案,從而引發工程變化,增加施工費用,影響進度[1]。
隨意的工程建設變化,不但會威脅到施工部門的經濟利益,還有可能會影響施工部門的施工方案,進而影響到工程進度,使得災害整治工程無法按期交付。例如,合同規定要在4 月中旬、汛期到來之前完成整治項目,但因為工程變化,使得工程進度被延誤,未能如期完成整治項目,從而使得整治工程不能發揮出真正的預防作用[2]。
整治工程的變化還會影響到政府投資的相關計劃。有些工程變化使得成本增加,就必須追加政府投資,甚至需要借用其他項目的資金,進而影響到其他項目,徹底打亂了政府的投資計劃。資金支付不及時,直接影響到施工單位的資金支付,進而增加了施工部門的壓力。
例如在滑坡整治項目中,計劃在雨季到來之前完工。由于工程變化,使得汛期來臨時還在進行工程整治,這無疑增加了施工風險。為了確保地質災害處人們的生命安全,當主汛期來臨時、出現強降雨時,當地政府都應該盡快組織疏散災害處的群眾。這個過程中也增加了當地政府的壓力,尤其是當出現群眾不配合的情況,更是給當地政府增加了工作難度。此外,由于工程變化非常復雜,往往會出現當項目建設完成后,還有民工工資支付不到位的情況,這無疑也增加了政府的壓力。
隨時督促地質災害整治項目的各參與方仔細學習標準的管理方法,并嚴格落實下去,保證工程建設的水平和安全標準作業,最終確保項目如期完成。對于管理措施的學習,可以采用多種形式,例如開展討論學習、專家講解等形式,各方也要積極參與學習。檢查部門也要加入其中,從而隨時督促地質災害整治項目的各方,對存在違規作業和不負責任的情況要及時評判改正。
無論什么原因引起的建設工程變更,各參與方都要嚴格把關,盡量減少工程變化。設計人員要認真核算,施工人員要據圖施工,監管人員要進行實地考察。要及時討論引起變更的原因是什么,變更是否合法等。此外,還要加強施工管理工作,對于一些合理的變更,各部門在動工之前,要親自趕往現場進行考察、核實,并簽訂相關條款。然而對于一些想通過造假謊報工程量和施工費用的違法變更,相關部門要嚴格核實、嚴厲處置,追究其法律責任,從而達到殺雞儆猴的目的,有效的減少違法變更[3]。
目前地質災害整治設計、施工部門和預算部門參考的標準還是《浙江省市政工程預算定額》這一類的工程預算文件,他們沒有顧及到地質災害整治項目建設的獨有特性,使得在地質災害整治項目中預算不夠、漏估等現象時有發生。可以看出,盡快出臺地質災害整治相關預算標準非常有必要,從而保證地質災害整治項目預算的科學性和真實性,確保每一筆資金的使用都合理合法,從而為工程建設提供更多、更有用的意見。
現在大多的地質災害整治工程項目政府投資占主要部分,整治過程發生變更,這是各參與方都不想看到的。對于施工部門提出的一些合理的變更要予以支持和鼓勵。原有的變更流程比較復雜,需要財務、審計、規劃等多部門一起考慮,開會商討研究,然后提交給政府進行研究,一來一回需要花費很多人力物力且浪費時間。因此,相關部門應該簡化變更流程,縮短研究時間,確保地質災害整治工程的整體效益,從而更好的為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
所有的工程建設項目在動工之前都要進行施工設計,設計的施工圖紙是后續施工的關鍵參考資料。因此,設計圖紙的合理與否與施工建設變更的多少密切相關,同時決定了工程建設能否順利如期完成。因此,在工程項目的設計過程中,建設部門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必須對此格外關注。不管是借助投標的方法還是實地考察的形式,在選好一個有能力的設計部門之后,設計部門都要向設計人員提供一份委托書,它是設計的關鍵參考,只要設計委托書考慮足夠全面、科學合理,而且能表現出建設部門的真實情況,設計人員就能高效的完成設計工作。為保證設計委托書的合理性,設計部門務必要做好建設項目的可實施性分析,通過反復驗證、考察、分析,盡快明確施工的具體要求、建設規范、現場環境狀況等。在建設工程的設計階段,建設部門要分配專業人員輔助設計,及時與設計人員進行需求交流,協助他們更加深入的了解建設部門的具體要求。此外,建設部門也可以第一時間得知設計的具體進度,通過互相協助避免設計方案與建設部門要求出現太大的偏差。所以,建設部門的負責人要對設計階段進行全程管控和指導,規避設計風險帶來的后續工程頻繁的變更,特別是功能性的變更。目前我校的工程建設實施的是一對一負責、專家指導、全程管控的方法,項目建設成效較好。工程建設的設計合約大都是通用條款,因此缺少針對性和指向性,具體細節也不清晰,技術支持也不達標,設計部門承擔的責任也不夠明確,尤其是出現設計失誤,責任追究更不明確。例如對于設計費用的制定:圖審部門對施工圖紙審核達標后,提交到建設部門,建設部門對費用進行一次付清。通過這樣做可以明確失誤責任,當施工過程中因設計不合格出現失誤造成的損失,就應該由建設部門承擔,設計部門就無需承擔責任、受到懲罰。但這種條約也會引發設計人員逃避責任、后續工作得不到保證、工程變化增多等不可控的狀況。
工程變化管理在整個過程建設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一項非常專業的工作。建設部門必須格外關注,盡快構建出完整的管理措施,從而更加科學、合理的應對工程建設中的變更,努力做到在維護各方經濟權益的同時,保證工程建設順利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