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煉
(江西省榮譽軍人康復醫院內科,江西 南昌 330103)
醫院獲得性肺炎是一種常見的感染疾病,主要指患者在入院時非感染潛伏期,而在入院48 h后出現的肺實質感染。隨著抗生素濫用、院內侵入性操作、住院時間較長等因素的影響,醫院獲得性肺炎的發生率逐年上升,發病群體多為老年人、兒童及免疫低下者等,癥狀表現為咳嗽、咳痰、發熱等,臨床檢查可見肺實變體征、濕性啰音、外周血白細胞水平異常等[1]。臨床治療醫院獲得性肺炎主要以抗感染為主,臨床需注重抗生素選擇的安全性及抗菌效果。頭孢呋辛可有效抑制多數革蘭陽性菌、部分革蘭陰性菌;阿奇霉素作為新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可有效抑制革蘭陽性菌及衣原體等,兩者均為臨床常用抗菌藥物[2]。基于此,本研究采取阿奇霉素聯合頭孢呋辛治療醫院獲得性肺炎患者,探討其不良反應及細菌清除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醫院獲得性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44~68歲,平均(52.13±2.02)歲。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45~70歲,平均(54.25±2.41)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診斷標準:①患者近期出現咳嗽、咳痰癥狀,或原有的呼吸道疾病癥狀加重且伴有膿性痰,可伴或無胸痛癥狀;②發熱;③臨床檢查存在肺實變體征和/或濕性啰音;④WBC計數>10×109/L或<4×109/L,伴或無核左移;⑤胸部X線檢查顯示存在片狀、斑片狀浸潤影或間質性改變,伴或無胸腔積液。
納入標準:①患者確診為醫院獲得性肺炎;②臨床資料完整;③對本研究知情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者對研究藥物過敏;②伴有嚴重臟器功能不全;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④伴有精神、交流障礙。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常規對癥治療,包括化痰、止咳、解熱、氧療等,同時治療患者基礎性疾病。
對照組患者給予阿奇霉素治療,阿奇霉素(湖南科倫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3092)每次0.5 g,每天1次,口服。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頭孢呋辛[國藥控股星鯊制藥(廈門)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3248],頭孢呋辛每次2.0 g,每12小時1次,經靜脈滴注給藥。兩組患者均治療7~14 d,治療期間動態監測患者水電解質、肝腎功能等指標。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療效評價標準如下:癥狀體征消失,X線胸片檢查顯示肺部炎癥影吸收,痰培養結果為陰性則為治愈;癥狀體征改善,上述檢查中有1項未恢復正常則為顯效;癥狀體征減輕,細菌學檢查顯示陽性則為有效;病情改善不明顯或加重則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顯效)/總例數×100%。②癥狀消失時間。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自發生癥狀至癥狀消失所需時間,包括發熱、咳嗽、氣促、肺部啰音。③不良反應率。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頭痛、皮疹、發熱。④細菌清除率。經對痰標本進行細菌分離,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細菌菌株數量。⑤血清指標。治療前后采集患者靜脈血液,應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及配套試劑檢測患者血清指標,包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應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測患者白細胞計數(WBC)。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觀察組發熱、咳痰、氣促、肺部啰音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s,d)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d)

表2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s,d)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d)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30 30發熱1.97±0.21 4.07±1.71 6.84 0.00咳痰2.64±0.45 5.95±0.49 11.65 0.00氣促3.07±0.24 5.52±1.33 9.93 0.00肺部啰音2.78±0.31 5.31±1.40 9.66 0.00
2.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4 兩組細菌清除率比較 觀察組細菌清除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細菌清除率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f bacterial clearance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5 兩組血清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TNF-α、VEGF、MMP-9、WB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TNF-α、VEGF、MMP-9、WBC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血清指標比較(±s)Table 5 Comparison of serum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5 兩組血清指標比較(±s)Table 5 Comparison of serum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WBC,白細胞計數;VE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MMP-9,基質金屬蛋白酶-9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治療前P值治療前t值治療后P值治療后例數30 3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TNF-α(ng/L)19.62±4.15 6.12±1.70 19.30±3.16 13.12±2.53 0.33 0.74 12.58 0.00 WBC(×109/L)14.32±2.58 8.41±2.87 14.30±2.52 10.26±3.09 0.03 0.98 2.40 0.02 VEGF(ng/L)277.50±39.82 86.30±10.20 278.51±38.98 155.01±19.89 0.10 0.92 16.84 0.00 MMP-9(ng/L)453.20±84.25 205.62±50.21 452.32±85.30 317.42±69.28 0.04 0.97 7.16 0.00
醫院獲得性肺炎是感染性較強的一種呼吸道疾病,為院內感染引起的肺實質炎癥,多發于抵抗力較差的人群。醫院獲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包括肺炎鏈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大腸桿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動桿菌,同時因支原體、流感嗜血桿菌導致的醫院獲得性肺炎也逐漸增加[3]。醫院獲得性肺炎患者受病變位置、病程、是否伴有并發癥等因素影響,體征也存在明顯差異,患者多存在體溫上升、急性熱病容、呼吸急促等,且影像學檢查可顯示肺部存在實質性改變[4]。
臨床需選擇合適的抗菌藥物治療醫院獲得性肺炎,其中應用較為廣泛的抗菌藥物包括大環內酯類抗菌藥、β-內酰胺類抗菌藥。然而隨著抗菌藥物濫用情況日益加重,肺炎鏈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桿菌等對大環內酯類以及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的耐藥性也隨之增加,臨床治療效果受到影響,有關醫院獲得性肺炎的用藥選擇仍是目前研究的熱點。目前針對醫院獲得性肺炎的治療,多聯合大環內酯類抗菌藥、β-內酰胺類抗菌藥進行治療[5-6]。
阿奇霉素屬于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經動物試驗表明吞噬細胞所存在的阿奇霉素濃度較高,且可在感染部位釋放[7]。人體藥代動力學顯示,阿奇霉素的組織濃度相比血漿濃度更高,為最大血漿濃度的50倍左右[8]。單次用藥達500 mg后,藥物在肺部、扁桃體、前列腺等靶組織的濃度可顯著超過多數病原體的最小抑菌濃度。
頭孢呋辛為第二代頭孢類抗生素,屬于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對β-內酰胺酶具有穩定作用。藥物可通過對細菌分裂以及生長,從而使細菌溶解和死亡[9]。頭孢呋辛可有效抑制革蘭陽性菌,抑菌效果相比第一代頭孢菌素類抗生素更為顯著,同時可抑制部分革蘭陰性菌。頭孢呋辛廣泛應用在敏感細菌引起的感染疾病,常見為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關節感染、腹腔感染、敗血癥以及皮膚軟組織感染等。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發熱、咳痰、氣促、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細菌清除率高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為,阿奇霉素與頭孢呋辛均有顯著的抗菌效果,兩者聯合使用可有效發揮協同效果,進一步強化殺菌及抗菌效果,與單用阿奇霉素治療比較更具優勢。
TNF-α屬于促炎性因子,由單核巨噬細胞產生,可促使炎性細胞聚集、活化,引起炎癥反應。WBC在細菌感染性疾病中表達水平較高,通過對WBC進行檢測,可評估患者的康復效果[10]。研究顯示,醫院獲得性肺炎患者的VEGF、MMP-9表達水平高于非醫院獲得性肺炎患者,表明兩項指標均與醫院獲得性肺炎患者病情相關。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TNF-α、VEGF、MMP-9、WB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上述指標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聯合阿奇霉素以及頭孢呋辛對醫院獲得性肺炎患者炎癥反應的改善效果顯著,可降低炎癥因子,控制病情發展,改善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阿奇霉素聯合頭孢呋辛治療醫院獲得性肺炎,細菌清除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癥狀以及炎癥反應,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