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秀玉
(遼寧省營口市口腔醫院牙體牙髓科,遼寧 營口 115100)
慢性根尖周炎、牙髓炎等口腔疾病均屬臨床常見的病癥類型。有研究[1]指出,慢性根尖周炎多發生在患者的牙根尖部位及其周圍組織,主要是由創傷、感染和其他牙源性因素造成,發病時,患者無明顯臨床癥狀。徐健等[2]研究表明,牙髓炎通常是指在牙髓組織周圍出現的炎性病變,細菌感染是誘發該病的主要原因,發病時,患者無顯著癥狀。因上述兩種疾病均無明顯癥狀及不良反應,就診時極易被醫護人員漏診、誤診。隨著病情的不斷進展,不僅會擴大患者的炎癥范圍,損害其咀嚼功能,甚至還會加重患者的疼痛程度,影響其日常生活及工作[3]。基于此,本研究選取2017年5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患者,分別給予多次性根管治療和一次性根管治療,旨在探討其治療效果及其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5月至2020年1月本院口腔科收治的50例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就診先后順序分為參照組與探索組,各25例。參照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17~59歲,平均(37.49±5.52)歲。探索組男12例,女13例;年齡16~58歲,平均(37.53±5.48)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的臨床相關診斷標準;②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療依從性;③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④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排除標準:①近期內接受過抗生素治療的患者;②免疫功能缺陷者;③肝、腎等器官組織性病變者;④藥物禁忌者;⑤妊娠及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參照組患者給予多次性根管治療,探索組患者給予一次性根管治療。
1.2.1 多次性根管治療 術前,患者均接受X線檢查,待醫護人員充分了解并確定患者的口腔病變情況后,打開其牙髓,暴露患處,取過氧化氫溶液和氯化鈉溶液反復、交替清洗患牙髓腔,去除患者牙髓腔內的感染、齲壞部分。認真測量患者的根管長度,并根據“深入后退”的原則著手制備根管;取氫氧化鈣對根管消毒,然后使用氯化鋅水門汀對根管進行封閉。給予患者多次根管治療后,如果其牙髓腔無異味、大量棉捻滲出,即可結束治療。
1.2.2 一次性根管治療 治療前,患者接受X線檢查,確定其口腔病變情況后,應給予拔髓或開髓處理,取濃度為3%的過氧化氫溶液和氯化鈉溶液徹底清洗患者的髓腔,然后去除牙髓腔內的異物、齲壞組織。借助疏通根管法測量患者的根管,并使用氯亞明反復清洗其根管,拔除牙髓后,進行根管預備處理,取復合樹脂、磷酸鋅水門汀等實施根管封閉。
治療結束后,兩組患者均給予頭孢拉定、維生素等常規治療。督促患者接受二次X線檢查,確定填充治療的臨床效果。如果未達到填充要求,應及時開展補充治療;如果填充到位,應指導患者做好口腔衛生,糾正不良飲食習慣,避免咀嚼質地較硬的食物[4-5]。此外,要求患者定期來院復診,以免復發。
1.3 觀察指標
13.1 臨床療效 療效評價標準[6]: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徹底消失,經X線檢查,病變部位基本消除,為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緩解,經X線檢查,病變部位有所改善,為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無好轉,仍不能咀嚼食物,經X線檢查,病變部位無明顯變化或出現擴大,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3.2 疼痛情況 依照視覺模擬疼痛量表評定兩組患者的疼痛情況[7],輕度疼痛:患者無需額外服用鎮痛藥物,其疼痛程度不會干擾患者的生活、睡眠;中度疼痛:患者需要服用小劑量的止痛藥物,疼痛發作時會對患者的工作產生干擾,但不影響正常生活;重度疼痛:患者需遵醫囑服用止痛藥物,疼痛發作時,會對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睡眠造成嚴重影響。總疼痛率=中度疼痛率+重度疼痛率。
1.3.3 炎癥因子水平 治療后,分別檢測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包括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6(IL-6)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探索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高于參照組的76.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疼痛程度比較 探索組總疼痛率為32.00%,低于參照組的72.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疼痛情況比較[n(%)]
2.3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探索組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表3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注:CRP,C反應蛋白;IL-6,白細胞介素-6;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
組別參照組探索組t值P值例數25 25 CRP(mg/L)5.72±1.54 3.31±1.19 6.191 0.000 IL-6(μg/L)1.82±0.24 1.03±0.15 13.956 0.000 TNF-α(μg/L)5.64±0.83 3.37±0.41 12.260 0.000
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等口腔疾病發病時通常表現為患牙疼痛、根尖肉芽及根尖膿腫等臨床癥狀,如果任其發展,不僅會造成患牙反復腫痛,甚至還會損害患者的牙齦組織,影響其咀嚼功能[8]。根管治療一直是臨床解決上述口腔問題的主要方式,通過根管制備、消毒、填充等處理,既能有效清除患者根管系統內的異物,又能及時填充或封閉其根管,控制病情發展的同時,還能促進愈合,恢復患者的咀嚼功能。多次性根管治療的應用雖然具有一定療效,但需患者多次往返醫院,易加重患者的心理及精神負擔,進而誘發煩躁、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降低患者的治療積極性[9-10]。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探索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高于參照組的76.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探索組患者總疼痛率為32.00%,低于參照組的72.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探索組患者CRP,IL-6,TNF-α均低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一次性根管治療具有操作簡單、耗時短、效果好、感染風險低等優勢,將其用于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治療,能減少患者往返醫院的次數,有效改善疼痛情況,治療效果顯著。此外,該治療方法還能降低治療刺激性,減少對患者機體免疫功能的損害,從而緩解患者的身心痛苦,加速咀嚼功能的恢復。
綜上所述,與多次性根管治療比較,給予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患者一次性根管治療,不僅能夠顯著改善治療效果,而且還能緩解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促進康復及預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