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冬梅
(遼陽遼化醫院藥劑科,遼寧 遼陽 111003)
頭孢菌素類藥物屬于臨床常見的廣譜抗生素,在眾多感染性疾病中廣泛應用。相較于青霉素類藥物而言,頭孢菌素類藥物對人體的傷害較小,患者治療后不會出現過多的過敏反應[1]。但是,近年來,我國臨床中頭孢菌素類藥物不合理用藥的情況越來越多,增強患者的病菌耐藥性,導致藥物效果下降,治療期間極易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影響整體治療效果。因此,及時對患者進行科學、合理的干預,進一步提高用藥安全性,可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從而達到提高治療效果的目的[2]。臨床藥學服務一種較為新穎的服務體系,該服務體系推廣的目的主要是為幫助患者改善生活質量,減少不合理用藥所帶來的不良反應[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頭孢菌素類臨床藥學服務對合理用藥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本院接受頭孢菌素類藥物治療的5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齡21~61歲,平均(42.25±2.36)歲;文化程度:高中以下12例,高中及以上38例。另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接受頭孢菌素類藥物治療的5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齡20~60歲,平均(42.23±2.25)歲;文化程度:高中以下14例,高中及以上36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取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需使用頭孢菌素類藥物治療的患者;②自愿參與本研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排除標準:①對頭孢菌素類藥物過敏者;②心肺、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③患有嚴重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對照組未實施臨床藥學服務。觀察組患者實施臨床醫學服務。①強化監督和管理:加強對藥物處方的審核、監督以及管理,在審核后還需及時將結果上報至上級醫務科,對于開具不合理處方的醫師,需給予相應的處罰,對于合理開具處方的藥師,應給予相應的物質獎勵。②設立用藥咨詢窗口:在醫院專門設立一個咨詢用藥的窗口,樹立藥方主動服務的意識,以便患者能夠及時進行咨詢,減少不合理用藥的情況。在為患者進行抓藥時,需對處方中的每一種藥物名稱、劑量進行核查,一旦發現藥物名稱錯誤或藥品劑量超出正常范圍,需及時與主治醫師取得聯系,讓其修改錯誤內容。③派駐臨床藥師:為進一步深入臨床藥物服務,醫院為各個科室派往1名臨床藥師,與各個科室的醫師進行溝通、配合,并與主治醫師一同查看患者的情況,并囑咐患者定時定量服用藥物。在醫師為患者開具處方藥時,需要及時查看處方內容是否存在不合理的現象,避免不合理用藥加重患者的病情。④加強培訓:醫院需定期對相關的藥師進行培訓,并鼓勵藥師到各地醫院進行學習,強化臨床學研究,使藥師提高對頭孢菌素類藥物不合理用藥的認知程度,進一步提升臨床藥學服務的質量。
1.3 觀察指標 ①服藥依從性:采用Morisky服藥依從性量表評價兩組患者服藥依從性,包括用藥時間、忘記服藥以及擅自停藥等8個條目,分值為9分,其中≥8分表示良好;6~7分表示一般;<6分表示較差。②不合理用藥:比較兩組不合理用藥情況,主要包括用量不當、重復用藥、用法不當、選擇不合理及配伍不當等。③不良反應:包括蕁麻疹、皮疹以及藥診。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予以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服藥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患者服藥依從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服藥依從率比較[n(%)]
2.2 兩組不合理用藥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合理用藥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合理用藥率比較[n(%)]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頭孢菌素類藥物與青霉素在進入人體后均能夠阻礙細胞壁的合成,從而起到抗菌的作用,但頭孢菌素類與青霉素相比,前者的抗菌作用較廣泛,且對人體的危害較小,穩定性較高,可在短時間內達到滅菌的目的[4]。隨著頭孢菌素類藥物的廣泛應用,臨床出現了較多不合理用藥的情況,治療后極易導致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影響整體的治療效果。因此,在使用該類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時,對其實施科學、合理的服務干預,才能進一步減少不合理用藥的情況,提高用藥安全性[5]。
臨床藥物服務是針對臨床藥物實施的服務體系,該服務體系主要側重于提高藥物治療的合理性,降低不合理用藥的情況[6]。在頭孢菌素類藥物治療期間對患者實施臨床藥物服務,通過設立用藥咨詢窗口,能讓患者更好的了解到藥物的相關知識,同時也能讓患者認識到不合理用藥所造成的危害,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服務依從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在使用抗菌類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時對其實施臨床藥學服務,可提高患者對抗菌藥物合理用藥的認知程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通過實施臨床藥學服務的方式,為各個科室派駐1名臨床藥師,以加強對醫師開具處方的審核,在發現處方存在問題時能與醫師及時進行溝通,在一定程度上確保處方的準確性[7]。此外,通過設立獎懲機制的方式,還能調動醫師的積極性,有利于減少不合理處方的開具情況,從而達到降低不合理用藥的目的[8]。觀察組患者不合理用藥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對使用抗菌藥物治療的患者實施臨床醫學服務,可有效提高合理用藥率。在患者使用頭孢菌素類藥物進行治療的同時對其實施臨床藥學服務,可通過加強培訓的方式讓藥師正確認知到不合理用藥的危害性,以便提高藥師的責任心,減少漏審的情況,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避免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過多的不良反應[9-10]。觀察組患者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對使用抗菌藥物治療的患者實施臨床醫學服務,能夠減少不合理用藥的情況,有利于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綜上所述,使用頭孢菌素類藥物進行治療的患者,在治療期間對其實施臨床藥學服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用藥的安全性,避免治療期間頻發皮疹、蕁麻疹等不良反應發生,提高患者治療期間依從性,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