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紹龍,吳迎春,張紅巖,高婷婷
(遼寧省精神衛生中心,遼寧 鐵嶺 112300)
近年來,我國經濟技水平不斷提升,但人們在日常生活及學習中壓力不斷增加,抑郁癥患者數量呈上升趨勢,且呈年輕化趨勢。現階段抑郁癥為青少年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據相關文獻統計分析,我國目前青少年中4%~10%均存在抑郁狀態,對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社會功能具有直接影響。抑郁癥發作后,患者會表現出長時間情緒低落,對于任何事情均無興趣;在進行自我評價時,患者會存在嚴重自卑心理,認為自己無法處理好日常生活和學習,自身無任何優點,嚴重情況下,患者可能會不愿意參加任何社交活動,逃學甚至出現自殺行為[1]。現階段對于青少年抑郁癥治療時,舍曲林是首選也是首類批準對于兒童及青少年抗抑郁癥SSRI類的藥物,其對青少年焦慮及抑郁狀態具有較好臨床藥效[2]。此外,近些年阿立哌唑也逐步成為青少年焦慮及抑郁癥治療的一種常見藥物[3],作為一種多巴胺系統穩定劑,阿立哌唑屬于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癥藥物,療效顯著。本研究旨在探討阿立哌唑與舍曲林聯合治療青少年抑郁癥的效果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98例青少年抑郁癥患者,依照摸球法分為兩組,各49例。研究組男20例,女29例;年齡15~20歲,平均(17.28±1.21)歲;病程5個月~18年,平均(5.47±1.33)年;HADM評分(36.18±7.15)分。對照組男22例,女27例;年齡14~21歲,平均(18.33±1.40)歲;病程8個月~17年,平均(5.69±1.28)年;HADM評分(36.99±8.23)分。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過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
納入標準: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雙相障礙(抑郁相)和抑郁發作的診斷標準;無其他嚴重精神疾病;無躁狂癥發作史;HAMD評分>35分;使用兩種不同藥理機制的抗抑郁藥劑,進行足劑量以及足療程的治療;患者心電圖以及腎等重要臟器功能正常。排除標準:具有嚴重其他精神疾病患者;對實驗治療藥物阿立哌唑與舍曲林過敏患者;具有嚴重軀體疾病,或腦器質性疾病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舍曲林治療,臨床醫師給予患者鹽酸舍曲林片(浙江樂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202),每次50 mg,每天1次,治療起始劑量為每天50 mg,1周內根據患者情況逐步增加至每天150~200 mg。研究組患者采取阿立哌唑聯合舍曲林治療。鹽酸舍曲林片用法同對照組,阿立哌唑(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0121),每天1次,起始劑量為10 mg,服用2周后,可依照患者實際狀態進行藥物的增減。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抑郁狀態,進行抑郁評分,使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進行抑郁評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抑郁情況越嚴重。②比較兩組患者服用藥物后不良反應發生率。③臨床治療效果評定,痊愈:患者HAMD減分率≥75%,可正常進行人際交往;顯著進步:患者HAMD減分率≥50%,<75%,可以熟練進行人際交往;進步:患者HAMD減分率≥25%,<50%,開始進行人際交往;無效:患者HAMD減分率<25%,無法進行人際交往。總有效率=痊愈率+顯著進步率+進步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抑郁評分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HAMD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HAMD評分比較(±s,分)
組別研究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49 49治療前36.18±7.15 36.99±8.23 0.520 0.302治療后5.41±1.07 8.95±2.33 9.665 0.000
2.2 兩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痊愈13例,顯著進步12例,進步20例,無效4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1.84%(45/49);對照組患者痊愈10例,顯著進步10例,進步15例,無效14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1.43%(35/49)。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806,P=0.009)。
抑郁癥是一種病因復雜的綜合征,目前其發病機理及病因尚不明確,普遍認為發病主要原因為社會環境、患者個人心理因素及遺傳因素。研究表明,對青少年抑郁癥患者治療主要集中于緩解患者的癥狀,控制病情,但對患者治療中個人能力、社會能力及長期評估的關注較為缺乏[4]。傳統抗抑郁藥物極易導致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并且改善狀態緩慢,無法較好的控制患者病情,在進行長時間治療中,無法改善患者的個人能力及社會能力。在治療抑郁癥患者過程中,前期治療階段,選擇合適的藥物且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具有關鍵作用。
當前對于青少年抑郁癥患者治療主要目標是實現臨床治愈目的,據相關研究可知,早期有效治療與良好預后對患者早期臨床治愈及恢復個人、社會功能有直接關系[5]。因此,目前治療抑郁癥時,臨床醫師應關注患者的臨床治愈療效,HAMD評分是其中一項重要指標。使用舍曲林治療青少年抑郁癥患者,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青少年患者的抑郁狀態。舍曲林是一種高選擇性5-羥色胺(5-HT)再攝取抑制劑(SSRIs),屬于第三代抗抑郁劑,目前已廣泛應用于抑郁癥的治療。但治療后,多數患者極易出現一系列不良反應,如厭食、口干、嗜睡等狀態,藥起效較慢,可能影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部分患者可能因短期未見效而放棄治療,因此,單純使用舍曲林治療青少年抑郁癥患者安全性相對較低。單純使用SSRIs類抗抑郁藥物起效慢,使用SSRIs類抗抑郁藥物聯合其他藥物治療,可獲得快速療效成為現階段臨床醫師關注熱點,其中作為抗抑郁藥的增效劑的非典型抗精神類藥物成為臨床醫師關注的重點。
目前臨床在使用舍曲林時,聯合阿立哌唑治療抑郁癥患者。阿立哌唑屬于多巴胺系統穩定劑,可有效增強多巴胺神經傳遞,并改善患者抑郁、陰性及認知等各類癥狀,還可以提高舍曲林抗抑郁作用,達到起效速度快,縮短療效的目的。阿立哌唑與D2、D3、5-HT1A、5-HT2A受體具有高親和力,與D4、5-HT2C、5-HT7、α1、H1受體及5-HT重吸收位點具有中度親和力。阿立哌唑是D2受體和5-HT1A受體的部分激動劑,也是5-HT2A受體的拮抗劑。作為一種新型非典型抗精神藥物,阿立哌唑對患者大腦中多巴胺D受體及5-羥色胺2(5-HT2)受體具有良好的親和力,屬于首個多巴胺系統穩定劑,能夠下調亢進的多巴胺活動,改善患者的陽性狀態,而對于低興奮狀態的多巴胺神經元可以上調,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相關研究中,合理選用增效劑是一種有價值的選擇,還可以維持患者多巴胺生理功能處于正常狀態,不影響運動功能[6]。
舍曲林藥物發揮抗抑郁作用主要是利用抑制5-HT再攝取,抗抑郁藥物聯合阿立哌唑,能夠保障5-HT2A受體受到阻礙,活化5-HT1A受體,得到抗抑郁及抗焦慮的作用。除此之外,當5-HT2A受體受到阻礙時,受體會上調,從而改善患者抑郁癥狀[7]。另外,使用阿立哌唑可以有效阻斷患者腦一皮質多巴胺能通路突觸后膜上的5-HT2A受體,釋放多巴胺脫抑制性,對患者的情感具有一定調節作用,從而有效的改善患者抑郁癥狀。其次,阿立哌唑在患者肝臟中,主要經P4502D6以及3A4酶進行代謝,而舍曲林對P450酶作用較弱,但對5-HT再攝取抑制作用最強的SSRIs,非作用靶點少,與其他藥物合用時拮抗作用最小,不易形成5-HT綜合征等嚴重不良反應。因此,在應用舍曲林輔助低劑量阿立哌唑治療難治性抑郁癥,不僅達到增效作用,且安全可靠[8-10]。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HAMD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HAMD評分顯著降低(P<0.05)。治療后,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8%,低于對照組的18.37%(P<0.05)。提示,使用阿立哌唑與舍曲林聯合治療青少年抑郁癥臨床治療效果顯著,不僅可以改善患者抑郁癥狀,還可以減少不良反應發生。
綜上所述,阿立哌唑與舍曲林聯合治療青少年抑郁癥患者,可明顯改善抑郁狀態,減少患者不良反應,安全性高且治療效果顯著,臨床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