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達
(阜新市第二人民醫院(阜新市婦產醫院)骨科,遼寧 阜新 123000)
股骨頸骨折是成年人最常見的骨折類型之一,好發于老年人群中,且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劇,導致股骨頸骨折發生率呈上升趨勢,影響患者健康生活。既往研究[1-2]表明,老年股骨頸骨折發生具有兩個基本因素,即骨質疏松骨強度下降和股骨頸上區滋養血管孔彌補,均會削弱股骨頸生物力學結構,引起股骨頸脆弱。同時,老年髖周肌群退變、反應遲鈍等,難以有效抵消髖部有害應力,且髖部受到較大的應力,導致局部應力復雜、多變[3]。臨床多采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為老年股骨頸骨折的首選治療方式,特別是入院身體欠佳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具有貧血時間短、風險較低,且能恢復患者的行走功能等優勢,但是,關節置換術后由于骨折部位血運較差,導致術后骨折愈合不良發生率較高,不僅影響手術效果,也會影響患者術后生活質量[4]。因此,本研究以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患者切口愈合不良影響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及干預對策,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本院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310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擬行手術治療,術后對患者進行6個月隨訪,根據患者切口愈合情況分為愈合良好組(n=280)和愈合不良組(n=30)。愈合不良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52~78歲,平均(64.26±5.24)歲;基礎疾病:高血壓6例,糖尿病7例,高脂血癥5例。愈合良好組男168例,女112例;年齡53~80歲,平均(67.36±7.54)歲;基礎疾病:高血壓17例,糖尿病19例,高脂血癥16例。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年齡均>65歲;②患者愿意配合本研究且隨訪時間>4周;③出現持續疼痛、化膿性滲出物,并伴有發熱、寒戰等癥狀。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疾病、認知功能障礙者;②臨床診斷為切口感染,而細菌學培養陰性者。
1.3 方法 ①手術治療。所有患者均擬行手術治療,行全身麻醉,待麻醉生效后進行常規消毒、鋪巾。采取患側墊高側臥位姿勢,手術方法采用后側入路,充分暴露關節囊,切除股骨頭,清理髖臼,常規放置髖臼,并完成股骨頭置換,確定安放滿意后,常規沖洗手術區域,并完成傷口縫合。②影響因素分析。兩組臨床病歷資料,統計患者性別、年齡、體重指數(BMI)、C反應蛋白(CRP)、貧血、服用激素等,并完成單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針對上述可能的影響因素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多因素回歸分析模型對風險因素進行綜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老年股骨頸骨折術后骨折愈合不良影響單因素分析310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均完成手術治療,術后30例患者骨折愈合不良,占9.68%。單因素結果表明,老年股骨頸骨折愈合不良發生率與年齡、性別、假體類型、住院天數、白細胞計數、糖尿病、抗血小板藥物、其他抗凝藥物、免疫抑制劑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與BMI、CRP、服用激素、貧血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老年股骨頸骨折術后骨折愈合不良影響單因素分析
2.2 老年股骨頸骨折術后骨折愈合不良影響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表明,老年股骨頸骨折愈合不良發生率與BMI、CRP、服用激素、貧血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老年股骨頸骨折術后骨折愈合不良影響多因素分析
股骨頸骨折大多數是患有骨質疏松的老年患者的低能量創傷造成,屬臨床常見疾病,發病率約為3.58%,其不愈合率為10%~20%,壞死率為20%~40%[5-6]。股骨頸骨折的患者髖關節酸脹、疼痛,不能站立和行走,有移位骨折的患肢輕度屈曲、短縮,外旋畸形,無移位或嵌插骨折的患者畸形不明顯,少數患者可以暫時站立、跛行。臨床上常采用手術治療。研究顯示,有多種因素與股骨頸骨折切口處的深部感染密切相關,并導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死亡的風險增加[7-8]。
股骨頸骨折術后可能會并發假體周圍感染,導致切口愈合不良,因此,明確假體周圍感染的風險因素十分重要[9]。本研究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表明:老年股骨頸骨折愈合不良發生率與BMI、CRP、服用激素、貧血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高BMI、高CRP水平、貧血的延長及服用激素是老年股骨頸骨折術后發生切口感染的影響因素。由于老年患者機體各方面的功能逐漸減退,機體免疫力較低,極易出現血管病變,進而導致循環障礙而影響血流供應,一旦出現感染,不易控制,當貧血延長時,損傷程度增加,導致術后假體周圍感染風險增加[10-11]。因此,對于老年患者應提前進行檢查并干預,加強醫護人員相關知識的技能培訓,最大程度上縮短貧血時間,盡可能排除潛在影響因素,術后認真觀察,以便能及早發現并識別,并給予有效的治療措施。臨床研究[12]表明,老年股骨頸骨折術后發生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革蘭陽性菌,其次是革蘭陰性菌,最少的是真菌。因此,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患者術前應完善有關檢查,評估患者身體狀態,根據術后骨折愈合不良可能的影響因素制定相應的措施干預;術后督促患者盡早進行下床活動,促進患肢功能恢復,降低術后骨折愈合不良發生率。
綜上所述,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愈合不良影響因素較多,且不同因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補充,應根據可能的影響因素采取相應的措施干預,促進患者術后骨折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