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佳穎

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收集有效數據,能幫助我們認識和解讀幼兒。在開展運動的過程中,上海市嘉定區馬陸以仁幼兒園的教師們為幼兒精心挑選了適宜的智能手環,團隊合作持續跟蹤了幼兒的一日心率變化,發現了幼兒心率的個體化差異、心率高峰值與運動效能的關系、幼兒情緒對心率變化的影響。我們依據發現采取了系列教學措施,以提高教學質量。
精心挑選,合理使用智能手環。教師比較了多個手環后,選擇了感應敏銳的智能手環。該手環數據監測準確性高,具有健康記錄、觸屏、藍牙、防水等功能,輕薄且腕帶運用TPU抗過敏軟膠材質,使用便捷、安全。教師將手環與同品牌手機綁定,實時記錄數據。
持續跟蹤,全面收集手環數據。為了真實、有效、準確地記錄幼兒的一日心率,教師一對一連續3個月持續跟蹤。每日來園和離園時,教師用手機藍牙連接智能手環分別傳輸一次數據,一幼一表,及時填寫心率記錄。
科學分析,深入解讀精準數據。經過對數據的深度分析,教師對幼兒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重新審視自身的教育行為。
第一,透過表象看本質,幼兒心率有明顯的個體差異。幼兒即使玩相同材料,他們的心率也是不同的。以往我們僅從幼兒的面色、出汗量、氣喘等表象判斷他們的運動強度。當心率1分鐘超過130次時,我們就認為幼兒運動強度較高。通過手環數據我們發現,肥胖幼兒運動強度不大、運動時間短,但心率很高;體質較好的幼兒開展了高強度運動,心率仍比較低。可見,幼兒基礎心率不同,個體差異大,單從面色、出汗量等表現無法準確判斷運動強度,需要借助科學測評工具來觀察。
為了幫助幼兒達到有效的運動量,我們通過家園交流了解幼兒的身體情況,結合體檢數據,了解他們的體質狀況;結合幼兒個體情況,設置相應的活動,對體質較好的幼兒提高活動的挑戰性;調整材料和劃分場地,鼓勵幼兒創造多樣玩法,調節運動強度。
第二,透過峰值看實效,瞬間高心率與運動效率并不一定成正比。幼兒運動期間突然的高心率不能代表其運動效能較高,需要結合整段運動時間內幼兒心率攀升和下降曲線圖,才能判斷他們是否進行了有效運動。
為了讓幼兒的運動量曲線合理,首先,教師應教會幼兒對運動量進行自我管理。告訴幼兒運動時關注手環上的數值,當數值超過160時,需要休息。其次,科學設計活動環節。用充分的熱身運動來喚醒幼兒的身體,活動過程中循序漸進地提高運動量,活動結束后及時進行放松。
第三,透過數值看感受,幼兒情緒對心率影響較大。身體狀態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內心的感受。運動中的幼兒情緒是變化的,通過數據,我們發現緊張、焦慮、害怕或期待、向往、開心等情緒都會影響心率。
手環數據可以幫我們了解幼兒內心的想法。比如,有的幼兒表面上配合參與活動,但內心掙扎、感到害怕,心率就會加快。當我們發現幼兒心率變化很大時,要深入了解幼兒的情緒狀況,以聊天等輕松形式找到幼兒心率升高的原因。
信息技術帶來了解讀幼兒的新途徑,對于教育教學具有參考意義。跟蹤和觀察不同年齡段、不同體質的幼兒,使教師的教育教學更有針對性,有利于呵護幼兒健康成長。
責任編輯:張妍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