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靜

在現代大教育觀與兒童觀的影響下,從精神到實踐層面,對幼兒園教師提出了更專業的要求。北京明天幼稚集團求真、立美、至善的價值觀及“每個孩子都是美的種子,幸福教育繪人生最佳底色”的辦園理念都以“美”為核心,促使我們思考:教師如何在教學能力及多元化認知經驗的儲備方面做好充分準備,更好地實施美術欣賞教育。
多年熱衷于美術教育研究,我從園所特色建設、園本課程研發、教師專業提升、幼兒全面發展的實踐角度思考了幼兒園美術欣賞教育的途徑與課程建構,感受到教師存在觀念與技能的差異和困惑。
當前,教師受困于自身美術素養不高和審美的不足,在教學內容選擇、關鍵提問、有效回應、評價提升方面存在局限性。美術教學擺脫不了“以一次美術活動、一張范畫、一個PPT對進行審美啟蒙”的模式,教師固有思維影響下,活動設計和評價方式也存在限制性。這樣的教學方式束縛了幼兒藝術感知的發展,不利于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
分析現狀,尋找問題
從專業的角度來看,教師自身藝術素養及教育技能不足,無法以專業視角、技能找到美術教育的新契機;教師受固有教學經驗、現有教材與課程模式的制約,注重教學結果及技巧的學習,忽視對幼兒情緒情感及藝術感受力的培養;教師對幼兒直覺思維發展不重視,更關注邏輯思維,疏于對幼兒觀察力、直覺力、想象力的培養。
從美術欣賞課程現狀來看,當前缺乏對以下問題的思考。例如:怎樣的課程能讓師幼教學相長?怎樣的環境能讓師幼受到美的熏陶?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指導意義、程度如何把握?美術活動的目的何在?美術教學如何選擇內容?美術教育涉及的專業術語如何讓幼兒理解?教師從何入手讓幼兒掌握新觀念和技能?怎樣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育執行力?傳統的教學技能與新的教學技能的關系是什么?
建構美術欣賞環境
幼兒園以美術教育目標為指導思想,以藝術領域為突破口,打造美術教育環境,展開美術欣賞課程的實踐,構建與探索美術欣賞教育的新途徑。
首先,確定美術教育的核心理念。藝術源于生活,歸于生活。幼兒園以藝術為載體,以游戲為基本形式,融通五大領域培養目標,全面打造生活化、藝術化的教育空間,創設以幼兒為本、讓藝術回歸生活的藝術教育“四線構圖”——簡單、好玩、自由、大膽。“簡單”即從幼兒視角出發,尊重幼兒興趣和成長需求,讓幼兒在真實、鮮活的生活中感受幸福童年。“好玩”即從興趣著手,以游戲為主要形式,讓幼兒豐盈經驗、提升技能、涵養積極的生活態度。“自由”即從長遠發展著眼,構建多元化、開放式的教育平臺,營造探究和成長氛圍,幫助幼兒開闊視野、啟迪思維。“大膽”即從個性品質著手,尊重個體差異,發現幼兒的閃光點并給予支持,抓住契機,因材施教,激勵幼兒大膽創造。
其次,營造美術欣賞的教育環境。在公共環境打造上,幼兒園以向日葵為基本元素,有效利用每寸空間,精心布置閱讀區、繪畫區、服裝區、廚藝區等,打造清幽典雅又不失童趣的環境,讓每個角落都流淌藝術之美,浸潤幼兒的心靈。在班級美工區域,擺放中西方現代藝術作品,打造充滿藝術氣息的環境,讓幼兒感受不同的美術元素帶來的視覺沖擊;為幼兒提供多種繪畫材料和工具,滿足其藝術表現的需求,發揮創造性。
探索美術欣賞課程
一是專業引領,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教師的專業性是課程研究與實踐的基礎,幼兒園對教師進行了全方位的培訓指導,幫助教師在理論上獲得較為系統的認知。在實操層面,帶領教師擺放靜物、寫生,實現理論的輸出、理解與內化。通過示范課,引發教師對專業素養與教學質量的思考,激發教師的學習熱情。
二是視角敏銳,捕捉當下的教育契機。將教育觀和兒童觀與全人培養目標、未來對人才的需要、當前的審美進行有機結合,是美術活動的創新點。例如,幼兒園設計了“假如我是大師”靜物擺放活動,引導幼兒既要考慮擺放的構圖、色彩、材料的和諧統一,又要考慮物品的空間關系,同時還要解決小組合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綜合性與獨特性融為一體,讓幼兒在大美育觀下全面發展。
三是美術欣賞,提問中提升審美經驗。輕松有趣的空間氛圍創設,美術欣賞活動中幼兒的分享、創造、表達表現的情境預設,幼兒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都離不開教師的有效提問。例如,大班欣賞作品《國王的悲傷》,教師利用課件展示作品中的主體形象,引導幼兒感知作品對色塊、線條的運用,進行有效提問。通過“你看到了什么”“他是什么顏色的”“這個形象是由線條還是色塊組成的”“畫家想表現什么”等問題,深入淺出地輸出美術元素,引導幼兒在欣賞與思考中表達感受,達到教育目標。
四是學以致用,在新視角中教學相長。無論是引導幼兒欣賞藝術作品,還是運用策略執教,都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藝術素養及專業技能。在欣賞課程中,教師以“鼓勵幼兒感受、體驗、操作、表達表現”為指導思想,摒棄美術活動固有的思維模式,重視培養幼兒的興趣、欣賞能力,以幼兒感受、體驗為主體,開展美術活動。這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是課程觀念、方式和視野的改變,讓構建與探索美術欣賞教育新途徑成為可能,為美術教育的基本技能提供了經驗。教師的專業素養不斷提升,不僅具備欣賞大師作品的能力,還學會在美術教育中尊重幼兒,順應幼兒的自然發展,用符合幼兒年齡的方式啟發、引導幼兒,以綜合有趣的教學或游戲方法引領幼兒完成欣賞。另外,教師也會用欣賞大師作品的眼光去解讀幼兒的作品,站在幼兒的立場上,教學相長。
提高教學效率離不開幼兒積極、有效的參與。教師創設探索空間,激發幼兒的創作愿望與學習動力,這個過程是幼兒追求美、向往美、表達美的過程。教師如何使這個過程變得直接、具體、有趣、快樂,是我們構建與探索美術欣賞教育新途徑的依據與思考。我們將帶著對教育的熱愛,對美術教育的執著,不斷探索美術教育,幫助幼兒建立和積淀良好的藝術素養,為幼兒叩開通往未來的藝術之門。
責任編輯:張妍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