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玲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初中階段,家校共育的質量直接影響學校人才培養的效果,探索有效的家校共育培養模式是時代對學校提出的新課題。為了更好地做好家校共育工作,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學校年級組結合不同時期學生發展特點制定了三年家校共育工作方案。
專家引領、理論先行
專家講座。家長作為家庭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必須抽出時間研究孩子的教育問題。做好家長培訓是學校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我們聘請權威教育專家對家長進行培訓。家長要明確自己的責任,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和觀念。要了解初中不同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及規律,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溝通技能。培訓中,家長積極互動、踴躍提問,收獲頗豐。
校園開放日。學校安排“校園開放日”活動,邀請家長代表走進校園,和學生共上一堂課。安排家長參觀校園,與老師交流座談,解答家長的疑問,歡迎家長對學校的各方面工作提出寶貴意見。
愛的教育、反思成長
初二階段的學生生理發育進入一個高峰期,由生理發育帶來的青春期心理變化使學生易怒,愛走極端;獨立意識空前增強,不信任家長,容易受朋友影響;成績容易出現兩極分化。學校要在此時給家長以指導,引導家長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幫助學生順利度過青春期。
愛意滿滿的家庭作業。處于叛逆期的初中生不愿接受正面說教,教師要智慧地開展教育工作, 布置融思想性、娛樂性、趣味性于一體的豐富多彩的家庭作業,拉近學生與家長的距離。比如“三八節”布置“與女神合影”的家庭作業。讓學生周末和家里的女神(媽媽、奶奶、姥姥等女性親屬)拍一張親密合影。春天布置踏青攝影作業,讓學生跟隨家長到戶外拍攝以“春”為主題的照片,包括以春天為背景的家庭創意照。“五一”假期布置“家庭廚藝大比拼”作業,要求學生親自為父母烹飪一道菜,并賦予這道菜一定的寓意,講給父母聽。烹飪過程請家長協助錄像,記錄這一難忘時刻。
將學校教育延伸到課外,與家庭教育有機融合的做法取得良好效果,特色作業使家庭關系變得更融洽,孩子的叛逆情緒得到緩解。
令人動容的真情告白。在交流中,家長對孩子的愛往往會被批評和職責取代,學校要從中調節,起到潤滑劑的作用。在學校教育活動中我們會設計家長寄語環節,通過錄制視頻或寫信的方式,讓父母以平和的心態,親切的語氣,表達對孩子的愛與祝福。中國人的表達很含蓄,我們鼓勵家長和學生勇敢地說出愛。
值得反思的家長成績單。學校制作了父母成績單,讓學生給家長做評價,當家長拿到孩子給自己的成績單時感慨萬千。同時,學校為家長搭建交流的平臺,邀請成績優異的家長談家庭教育的經驗與感受,把好的經驗與做法與大家共享。成績不理想的家長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發現問題,不斷改進。同時,把學生代表請到現場,讓家長傾聽孩子的心聲。
調整心態、共育英才
初三學生學習任務重,壓力大,情緒常有波動。同時家長也要學會管理情緒,和孩子并肩作戰。學校請心理組老師協助舉行一些有趣的心理拓展活動,緩解學生和家長的焦慮情緒。學校要及時召開政策解讀會,讓家長對中考的相關政策和招生制度做到心中有數。中考前召開誓師大會,讓學生明白家長和老師一直是他們背后忠實的支持者和堅強的后盾。在中學最后沖刺階段,家校攜手,共同做好學生中考路上的陪伴者,為中學三年的生活畫上完美的句號。
家長和老師本來就是志同道合、并肩戰斗的戰友,因為我們的奮斗目標是一致的: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助力孩子健康成長。如果家校齊心協力,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我們的教育就能取得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