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樂美


深圳市錦田小學建校24年,2013年開始啟動新生活教育試驗,試驗走過8個年頭,助力學校成長為一所一校兩址的教育集團總校。
作為一項整體性推進的試驗改革,新生活教育有五大行動:治理結構設置行動、健康促進行動、課程改革行動、教師發展行動、公民教育行動。課程改革行動是其中的核心和亮點。學校的課程改革行動,通過優化學校的課程體系,創新教學方式,創新課程評價“三位一體”來實施。聚焦到創新教學方式上,學校一直希望探尋一種推動課堂多樣化建模、重視真實情境、重視游戲、重視思維訓練的課堂生態。腦喜歡形式多樣的學習,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得更好;腦需要對新信息進行精細加工;藝術活動的方式非常適合腦的學習;腦喜歡合作學習,反饋學習,喜歡具有新穎性和挑戰性的學習。以閱讀教學為例,腦科學成果在其中發揮了作用。
圍繞語文知識概念結構設置教學程序
當我們拿到一個文本的時候,很多時候是通過語文情境獲得課文內容的理解,而缺乏對語言規律的把握。在語文教學中結合腦的特點,滲透語言結構的學習,能讓學生盡早學到一些他很難自己去把握的東西,提高讀寫技能、發展思維。
基于腦科學理念下的語文閱讀教學課的教學流程。首先是“初讀課文”,將學生的注意力有意識地從僅關注課文內容引領到課文結構的把握;接下來通過“合作學習”的“我的感悟”,讓學生進行整體思維碰撞,理解課文內容和情感,形成價值觀,通過“我的發現”,發現寫作方法,歸納提煉,形成規律;最后“我的練筆”,學以致用進行個性化創作,遷移表達。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知道課文寫了什么,還能利用文章結構知識、各種閱讀策略,快速瀏覽課文、抓住課文大綱;不僅能感悟到課文中的好詞好句,還能從整體上看出作者的謀篇布局,文章的寫作特點,這時我們就能說學生的知識是圍繞學科重要概念聯系和組織起來的,這種教學程序符合腦認知的,也服務于語文教學的需求。
滲透元認知學習
元認知是對自己認知過程和學習過程的主觀意識,簡而言之,即對認知的認知。以初讀課文中的閱讀步驟為例:
步驟一,審題建立閱讀理解目標,自我預測文章內的內容和結構。
步驟二,瀏覽課文,檢驗自己的預測。
步驟三,反復讀課文,以思維導圖梳理課文。
教師通過搭建閱讀支架,滲透元認知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借助這個支架進行預學,一步一步地呈現自己的思維過程,形成元認知策略。這樣的框架,讓學生的思維活動呈現外顯化,有更多個性化的表達。培養學生元認知能力,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元認知能力同樣可以遷移至現實生活,提高個體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水平與質量。
為學習者提供及時具體的學習反饋
腦喜歡的學習方式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即時反饋。評價策略是基于腦的語文教學的一項基本教學策略,學生的自我評價、同伴的互助評價、老師的及時追問評價,貫穿于教學的每個環節。評價的內容涉及學習行為、學習習慣、能力表現、學習結果等,評價的性質不是診斷定性,而是指向學習、幫助學習、引導學習的全面評價。
在基于腦的語文課堂中:學生自主學習,完成預習指引的學習任務——“自評”是第一次學習反饋;學生在小組分享學習結果——小組合作學習為個體學習提供第二次學習反饋;學生在全班展示小組意見——全班分享學習與評價為個體提供第三次學習反饋;教師傾聽、接納、肯定、追問、示范、講解,為個體學習提供第四次學習反饋。
所有的學習都是展示分享自己的成果,評價同學的表現,質疑問題,點評老師作品。學生是課堂真正的主人,演繹無限精彩。
容納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
語文教學應該是一種容納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每一個學科都有自己的學科素養,語文的學科素養體現在朗讀、閱讀理解、書面表達、口頭表達、傾聽、自主學習、合作、書寫等項目,這些本身就是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在實現這些語文素養過程中,通過看一看圖畫、視頻,聽一聽音樂;動筆畫一畫、寫一寫;演一演、讀一讀、唱一唱;聽聽同學們的陳述與評價,與同伴和老師對話、辯論,改編、創作作品,通過網絡學習獲取更多的相關信息等,這就是學習活動的具體性、可操作性和多樣性。在這樣藝術學習方式的情境下,概念是學生自己生成的,印象是深刻的,難以磨滅。這些活動可以激活腦更多的神經網絡,包括激活與學科知識相關的腦區,激發注意力回路,激活情緒活力,對培養學習的學習情緒有著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基于腦的語文教學就是“學生能在心理安全的環境下學習,能有效建構自身的意義,能在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中理解概念,能在提煉和應用中將知識編制到一個更完整的學科知識概念結構中,能利用語言結構處理信息,經常體驗到閱讀和表達產生的愉快感,形成積極的內在動機”的一種學習。基于腦的語文教學教會了我們如何尊重腦科學,如何用腦的方式去思維,在課堂上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培養學生概括梳理能力,通過重擬題目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通過朗讀評價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通過分享批注培養學生理解運用能力,通過小練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老師們已經把基于腦的教學常態化。
對于一線的老師來講,腦科學相對比較遙遠、比較神秘。但是,當我們獲取了腦科學研究成果,知道腦喜歡什么樣的學習方式,腦喜歡什么樣的呈現狀態,腦喜歡什么樣的環境,基于腦的特征,反思傳統教學中約定俗稱的教育教學內容、方式、方法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有的放矢地從課程設置、教學設計、組織實施、評價反饋去探索實踐,改變老師的教學方式、教育方式和評價方式,成就學生在課堂上呈現出的腦喜歡的學習的歡樂、自信狀態,會是一件意義深遠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