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林 劉鈺
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第二十二小學自成立起,堅持“以人為本 和美發展”的辦學宗旨,通過六年的實踐,不斷提升“和美”教育文化內涵,形成了團隊熔煉、課堂研究、課程建設三位一體的“和美”辦學文化。
課堂改革助推教師專業發展
為了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率,學校研發了“215”和美教學模式——“2”指課前獨學檢查? 課后達標檢測;“1”指課前三分鐘學科素養訓練;“5”指課堂五環節(每個學科有五個環節,既有共性,也有個性),并在此過程中,創造了“課帶講座”“課堂觀察”兩種研修形式,建立起有和美教育特色的課堂文化。
課帶講座: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我們為課例配上微型講座,使教師的教學有了理論支撐和鉆研痕跡。如劉鈺老師在上《鞋匠的兒子》一課后,做了微型講座《品味人物語言,體會人格魅力》。這樣的教研,不但提高了上課教師的專業素養,同時使聽課教師受益匪淺,教研活動更加規范,提升了層次。
課堂觀察:課堂觀察工具的研發經歷不斷的研討、使用和修訂,逐步規范化。目前課堂觀察量表已經借鑒CIPP模式,增強了課堂觀察的科學性、實用性和個性化。觀察者通過課堂觀察授課教師如何解決“學生在哪里(學情調查)-教師要帶學生去哪里(教學目標)-怎樣去(教學路徑規劃)”的問題,同時觀察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行為。課堂觀察作為一種常態的教研形式,重構了課堂師生關系。教師的觀課指向學生課前獨學、課上傾聽及表達,指向小組的合作過程、合作效度等。觀察報告的反饋,使教師們由課堂上的話語權威變成課堂的組織者、傾聽者、引導者,越來越“善教”。
基于學科整合的課程思想,學校對不同學科中的關聯教學資源進行了整合。例如:2018年12月,鐘山區跨區域交流會上,彭靜、朱迪老師將音樂、美術這兩門藝術學科整合,上了《走進戲曲——臉譜》一課;2019年5月,鐘山區好課堂跨區域訪學活動中,由顧尙芬、李莉老師執教的《軸對稱圖形》,是數學與美術課整合的示范課。
課程建設豐富和美教育內涵
2017年,學校和美校本課程增至72門,并在全市率先實施走班上課。其中46門社團課程是教師根據自身知識結構開展的學科項目式學習,課程結業后由授課教師做星級評價,頒發結業證書,一學期或一年后學生可以更換其他課程。在覆蓋全校的校本課程中,極具特色的“閃亮一刻”于周一至周五12:40到12:55進行,每天設置不同主題,由一個小組提前準備,從分工、資料收集、主持到展示、評價、總結,都由學生自主完成(低年級在教師指導下進行)。
德育課程中的“誠信社”是紅領巾社團實踐基地,活動利用課間時間開展。“誠信社”陳列著學習用品,有需要的少先隊員可以自行去兌換。在兌換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同時選拔四到六年級各中隊優秀少先隊員作為學生管理員進行全程管理,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管理能力、自律意識和誠信意識。學校還設置了“道德班長”德育管理課程,即在原班委不變的前提下,全班學生輪流做一天道德班長,通過和美九禮等規范同學行為,進行班級管理。“道德班長”課程不但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習慣,還提升了學生的責任感和管理能力。
“215”和美教學模式的構建,使學生學習潛能和考試成績都大幅提升。在“和美”文化的引領下,學校已經不再是建校初一片空白的城鄉接合部小學,而成了六盤水市有影響力的學校。在教育局的部署下,學校正在不斷將和美辦學理念課改成果向周邊學校輻射,以促進區域內教育均衡發展。“和美”路上,學生、教師、家長將在有境界的教育生活中彼此滋養、和融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