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遜朋
2020年1月,教育部發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和《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說明》,從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內容、考查要求三個方面回答了“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本源性問題,從而給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根本問題在高考領域的答案。評價體系發布后,項目式教學在解決高考教學根本問題上的意義也逐漸凸顯出來。
學習的起點是體驗,學習的過程是在理解基礎上實現體驗轉換的過程,學習的目標是在體驗轉換過程中產生新的知識。項目式學習正是讓學生在體驗中理解知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體驗轉換,在體驗轉換中獲得新知的教學方式,是回歸教育本質的學習,是培養學生對核心知識的理解應用與遷移創新能力的學習。
今年是青島三十九中實行項目式教學改革的第四個年頭,學校聚焦國家未來發展對人才素質能力的需求,堅持立德樹人價值導向,通過項目式學習構筑真實情境,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與核心素養。
聚焦立德樹人,培養關鍵能力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學校應該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根鑄魂、啟智潤心,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關鍵能力是支撐學生未來長遠發展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是培育核心價值、發展學科素養的基礎。培養學生的信息整理、應用寫作、語言表達、邏輯推理、辯證思維等關鍵能力,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青島三十九中從培養學生關鍵能力出發,反復研究、實踐,逐漸形成具有學科特色的項目式教學模型。
例如,英語教師以介紹中國傳統節日為主題,指導學生以寫郵件、編宣傳冊的形式向外國朋友宣傳中華傳統文化,以浸潤式的情境設置方式引導學生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認同;數學教師圍繞《九章算術》集體研發出項目式教學案例——《數學文化中的垂直關系基于垂直問題的解決(陽馬)》,將數學化歷程、數學的應用以及數學美融入教學中,努力挖掘數學史料的文化內涵,闡發數學歷史的文化價值,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從數學學習中感受人文價值;物理組教師則根據2020年高考物理山東卷第15題“中醫拔罐”的問題情境,設計了“改進拔罐裝置——探究氣體實驗定律”項目式教學課例,在親手改進拔罐裝置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學習了多種拔罐裝置的原理,更領略到中醫文化的博大精深。
構筑真實情境,落地核心素養
真實、典型、具體的情境是項目式教學的關鍵要素之一。通過創設真實的學習探索情境和日常生活情境,還原知識產生的背景,可以引導學生關心、解決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中的實際問題,助力學生核心素養的落地。
圍繞真實情境的構建,青島三十九中教師進行積極探索。政治教師開設“護航生態文明 繪就綠色圖景”為主題的項目式復習課,立足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現狀,整合四本必修教材所涉及的知識要點,梳理內在邏輯,探索如何更好地“下好山水這盤大棋”。物理教師開發“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項目式教學課例,由學生自主設計5種實驗思路,獨立進行實驗并撰寫實驗報告,教師針對學生暴露出來的實驗原理不清晰、讀數和數據處理不規范等問題進行專項指導,讓學生真正實現從只會“解死題”到“能解決真實情境下的復雜問題”的轉變。
為建設“像科學家一樣思考”的優質教育生態,學校推動各學科組開發由大項目、小項目和微項目組成的項目清單,構建獨具特色的國家課程項目式教學體系;建立包括科研院校專家、社區工作人員、企業單位員工及家長等在內的項目式教學支持系統,保證項目式教學順利落地。在項目式教學研究過程中,青島三十九中不斷深化新時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為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可借鑒的路徑,并獲得國家基礎教育成果二等獎、山東省基礎教育成果特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