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民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提出了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明確而具體的要求。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促進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需要。課堂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人的全面發展,最主要的還是通過課堂教學得以落實,只有課堂真正變樣了,教育才能真正發展。
杭州市錢塘區景苑中學堅持走好教改之路,構建了遠景教育體系,提出了“三思課堂:指向思維力提升的初中課堂新范式研究”的課改項目。通過“三思”課堂教學行動范式的實踐,變革教師的教、學生的學,發展學生思維,提升學生學習力,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在學科教學中的落實,促進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實踐水平的提升。
課改理念:定義三思課堂,明晰設計理念
“三思”課堂是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思維型課堂行動范式。這種行動范式是在大量關注課堂思維活動的教學實踐基礎上提煉,并在實踐中進一步驗證的課堂操作結構。主要包括啟思、學思和省思三個層層遞進的環節,一次遍歷即完成一次問題解決,也是進一步產生新問題,形成問題解決的動態循環過程,旨在實現課堂教學中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地,提升學生思維力。
以學生實際為起點彰顯啟思促學。學習是學生自主、能動地建構知識的過程。指向思維力提升的課堂首先要驅動學生思維的動能,激發學生思維活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一是以學生為中心,突出主體地位。二是以學情為依據,遵循學習規律。分析學情,以學定教、順學而教,并在動態生成的課堂中不斷調整教師角色順學而導。三是以學法為要義,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從重知識到重思維轉變。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知識形成背后的思維過程,使其掌握對問題的自主思考能力。根據“學習金字塔”理論,還要引導學生主動交流討論、實踐運用,學會主動學習,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進階。
以問題解決為主線體現學思融合。通過問題解決的線索來建構自主學習過程。在問題中產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求知欲望,讓學生持續主動地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是在“啟思”環節達成問題的明晰與新舊知識的關聯。二是在“學思”環節達成問題的解決與新知識的基本應用。從起始問題的發現到核心問題的解決,需要對核心問題進行分解,分解成多個子問題后一一去解決。三是在“省思”環節達成問題解決方法的遷移與新知識的自主建構。將頭腦中的知識結構及形成過程形象地“畫”出來,清晰勾勒出知識脈絡,自主完成動態的知識體統建構。
以多向互動為手段突顯省思活用。依據學習金字塔理論,學生的學習以能夠轉教別人的效果為最好。比較不同的學習方式,最大的區別在于元認知的參與,在教別人或應用的過程中需不斷反思調整最后達到內省實現知識重構。三思課堂強調多種對話中元認知的參與,在多向互動中完成思維建構。
一是在自我對話中實現思維深刻性的進階。二是在與他人對話中實現思維批判性、豐富性和創造性的進階。三思課堂通過多向互動,激勵學生勇于闡述自己的思想、對問題的看法和解題思路,在碰撞中產生新觀點、新方法、新行動,促進學生豐富性和創造性思維的進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靈活應用的能力。
教學行動:實施三思課堂,發展學生思維
“三思”課堂的研究致力于通過改變教學形式、教學設計、教學思維的實踐,去重構課堂,并提煉出以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為目標的“三思”課堂的核心邏輯體系。指向思維力提升的“三思”課堂旨在把握問題、對話和應用的課堂三大要素,建構啟思、學思、省思的三環節課堂,實現學生享學、慧學、致學的目標。
啟思:巧設問題情境,激活學生思維。即課堂的導入部分,通過情境創設,激發參與興趣,激活思維,引導學生靠近“核心問題”,形成“核心問題”初步認識。在實施中最關鍵的是設計良好的問題情境,問題情境可以是情境中的問題鏈,也可以是情境中的任務分析。
學思:巧借多維對話,展開學生思維。即課堂的核心過程部分,通過豐富的學生活動,展開思維,讓學生在活動中開展生本、生生、師生對話,在對話中實現問題的各個突破,從而構建出“核心問題”解決基本方法。在實施中關鍵的設計圍繞“核心問題”的活動,并有效組織引導多種對話,在活動中開展對話,在對話中學生思維品質得到提升。
省思:巧施分層應用,延伸學生思維。即課堂的延伸部分,通過回顧、圖式等手段完成知識的梳理,以較為直觀的形式引導學生形成知識重構。然后通過課堂后測及時反饋目標達成情況,并設計生活情境的拓展應用練習,連接課內和課外,提升學生遷移應用的能力,實現有意義的學習。在實施中關鍵的是后測基礎練習的設計和生活情境的綜合練習的設計,強調應用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
課改路徑:定導向搭平臺,定原則找手段
以問題解決為導向,構建思維型課堂的行動范式。“三思”的思維型教學行動范式,主線是“以學習為中心,問題導引學習”,我們確定“問題解決”為導向,通過行政巡課、專家調研、常規檢查、師生訪談等方式,對課堂教學“學生自主參與度不高、課堂思維層次偏低”的問題進行整合,研究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設計有效的問題,不同教學環節設問應遵循什么原則,讓問題切在學生的認知沖突點上,導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上。課題組核心成員梳理文獻、研究優秀案例提煉核心要素,搭建思維型課堂的頂層設計。
以實踐研究為平臺,落實思維型課堂結構的建構。注重專業引領,聚焦課堂教學,開展行動研究,使思維型教學課堂結構得以建構。首先組建課改推進小組,開展小規模大縱深的課堂實踐(試水),包括試課、磨課、評議、提煉等。然后開展研討形成學科個性化范式并設計配套工具,同時提煉出學科特色及應用策略,形成優質、高效、可長效操作的思維型課堂運作機制。同時,學校積極嘗試平板智慧教學,基于網絡學習平臺的學習方式,為思維可視化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其次,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自主學習實踐,定期組內研討,開展校內教學展示研討、精彩課例評選等專項比武活動,策劃全校性跨學科的專題教研展示活動,并請專家點評反饋。最后,實踐反思,強化理念。“在行中知”“知行并進”。做好教學反思,組內定期反思,分階段開展全校性的實施經驗總結大會,并鼓勵撰寫教師反思體驗性文章,踐行反思步驟——擺出現象、分析原因、提出對策、總結規律。
以合作分享為原則,反思思維型課堂教學結構的建構。落實規劃實施中研修活動的有效互動,同時善用平臺廣開校本研修反思交流會。結合學校文化,我校開設“景苑大講堂”活動,一是邀請校外專家做理論及精神引領,學校開展了區級成果推廣活動,邀請區教研員和兄弟學校開展思維型課堂專題調研,同時在市提質強校聯盟學校展示,在推廣中不斷完善范式體系。二是請校內在實施過程中起示范作用的或有專項特長的老師做專項指導,并嘗試組建學習型小組。三是教研團隊展示學習實踐成果分享經驗感悟。利用這一平臺串起學校在思維型課堂行動范式實踐探索中的各階段突破項目,在交流反思中,實現合作分享、成果共享,共同進步。
以技術支持為手段,助力思維型教學課堂結構的運用。從時間角度,教與學活動可分為課前、課中、課后。課前充分做好學情分析,明確學生思維的起點;課中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合理運用學生自探、合作、教師點撥、訓練等多種手段讓學生思維由認知沖突到自主建構發生轉變;課后通過作業個性化設計、及時針對性的評價反饋,鍛煉學生思維的元認知能力,促進應用遷移的發生。結合目前我校現代化建設水平,我們嘗試應用教育技術做好學前診斷,提高教學效能,實現精準個性化教學,如問卷調查、統計分析等手段;科學運用現代化教學質量分析軟件對基于作業和考試進行學習過程動態化數據采集和大數據智能分析,讓智能評價為教師教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持,實現大數據驅動下個性化教學管理及精準教學。
“三思”課堂的研究通過橫向的范式構建、縱向的保障跟進和縱橫交織的教研推進三層面展開行動,構建思維型課堂的行動范式,提升學生思維力,從而達成學校的育人目標,落實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實現學校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