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新發展階段,需要我們有新發展理念,更要有新發展格局。中小型出版社立足自身實際,準確定位,精準規劃,統籌發展,充分利用好社內社外資源和市場,真正實現良性的“雙循環”,進一步打造和強化出版社品牌,為社會和讀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優質圖書,實現中小型出版社的轉型,為國家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關鍵詞:雙循環 ?出版轉型 ?社內資源 社外資源 ?精準定位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在國內外環境發生顯著變化的大背景下,推動我國開放型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對于中小型出版社而言,機構小、人員少、業務量不多,更應立足自身實際,做好社內社外“雙循環”,保證出版質量,提升品牌價值,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社內循環
1.機構設置明確,按功能定位,定崗定責
出版社的主責主業是圖書出版及銷售,將圖書出版好、銷售好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明確了這一點,機構設置也就明確了,但最關鍵的還是明確機構職能和人員責任。必不可少的職能部門:總編室(負責書號申請、圖書檔案規整、三審三校流程把控、各部門任務協調等,尤其要負責建立OA系統,使流程公開、透明、可追溯)、辦公室(行政后勤工作等,可兼人力資源等工作)、財務室(綜合管理財務工作)、黨建辦公室(負責黨務工作等)、工會等;具體業務部門:編輯部(可按要求和職能具體分為幾個,負責圖書選題、編校等)、校對部(負責圖書校對)、印制部(負責紙張購買和圖書印制等)、發行部(負責圖書銷售)、營銷部(負責圖書推廣和市場)等。
2.制度完善,讓制度管人
要想讓出版工作流暢良性運轉,必須要有貼合實際、能調動所有人員積極性的制度,避免人管人,不僅累,而且效率低,盡可能地讓制度管人、約束人,讓制度激勵人、獎勵人,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小型出版社制度建設往往存在較多不足,存在缺失或者不完善的地方,在防患于未然,將制度及時進行補足或修訂。這個過程中必然存在陣痛期,需要提早準備、盡早著手,早開始、早受益。
3.人員分工明確,落實責任
中小型出版社的劣勢是人員少,能夠做業務的人員更少,所以必須定崗定責,尤其是業務人員。從編輯角度來說,從普通編輯、校對到復審編輯,再到編輯部主任,都需要明確崗位職責,用明文規定的形式落實各個環節需要做到的質量要求,包括監督人員、質量要求標準、時間要求、獎懲措施等,有具體實施細則。只有要求明確了,沒有含糊和歧義,才能充分明確任務和責任,也才能真正調動積極性,做到人盡其能、人盡其才,最大限度發揮能動性,實現高質量做事。
4.有效銜接社外機構和資源
中小型出版社應該利用好社外資源和市場,讓其為自身的發展助力。社外資源包括排版公司、設計公司、選題資源、作者資源、編校資源、銷售團隊(公眾號、抖音號等)。社外資源可以減小出版社的負擔和成本,但必須保證在出版制度和出版規范范圍內堅持質量第一、品質制勝,要做到每一項工作都有記錄、可追溯,實現流程和質量始終處在出版社的管控中。而且要明確定位,社外資源只是輔助,是為了使出版社的運營更加良性、更加有效,所有工作都必須有專人負責、專人把關、專人考核,將主動權始終抓在手中。
二、社外循環
1.策劃要追趕市場,注重時效性
出版社兩大業務部門:編輯部和發行部,必須走進市場、走入一線,了解市場趨勢和讀者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選題開發和市場推廣。中小型出版社一般應定位為“小而精”,從產品策劃到市場推廣,應注重精準,只抓住自己最有把握的某塊領域、某種品類、一類讀者群,不求全面,精準發力。
2.排版和設計要符合規范,追求高質量
與社外排版公司、設計公司合作首先要注重規范、品質取勝。規范方面,要簽訂合作協議,講清楚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尤其是侵權責任等,保證合作建立在合規、規范、確權的基礎上。品質方面,在合作之初就要進行比較,尤其是制作品質,最好是有成品可以參照,以便使合作方更適合自身的定位和發展。前期一定要多選擇、多對比、多實操,所有的合作要建立在成果檢驗的基礎上,一切為了達到高效、高質量出版。
3.印刷要盯樣,保證成品效果
出版向精細化分工發展,每個人的分工也越來越精細,但并不意味著只需要學懂弄通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編輯是一個全流程的職業,不能只盯自己負責的環節或者書稿,一定要讓自己成為“雜家”。對于書稿而言,作為出版人,要有精通的行業或者種類;但也不能“缺科”,要觸類旁通,善于根據市場和讀者來選擇書稿、編校書稿;對于出版流程而言,從選題策劃、文字編校到紙張選擇和下廠印刷,作為出版人,都應該知曉和熟悉。沒進過印廠的編輯不是好編輯。只有自己去印廠盯樣,才能知道具體的印刷流程,才能知道每一個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也才能更好地在圖書設計時有針對性,保證成書的效果。
4.各流程相互銜接,流暢運轉
社外流程也很多,合作的機構更不容易把控,所以需要責任編輯用更多的精力進行統籌和把關,讓每個環節前后有序、無縫銜接,尤其要保證各個環節的有效落實,有效推進。銜接的工作看似簡單,但也最容易出現問題,而且往往都是細節,容易被忽視,要做到每個步驟有核校、每個修改有檢查、每個品樣有簽核。
出版社是主體,具有主體責任,也是整個出版工作的起點和重點,需要統領全局、統籌安排,且必須加強制度規范和流程管理,保證每個環節都可控、可查、可追溯。當然,也要充分認識這一“雙循環”的局限性,只是中小型出版社發展過程中特定階段的特殊應對,社內社外資源是有側重的,社外只是輔助。在實現高質量發展時,中小型出版社一定要有長期發展規劃,追求社內資源最大化,堅持內容為王,以高品質產品塑造和維護出版品牌;堅持專業特色,以小切口做好品牌建設大文章,逐漸實現獨立自主運營和發展,讓出版社的發展有計可循、有夢可追,讓每一個出版社的員工都有希望、有追求、有夢想,真正實現合力,實現出版社的“中國夢”。
出版社的主營業務是圖書出版,要保證圖書品質不斷提升、出版業務不斷精進、出版品牌不斷增強,必須充分發揮好社內社外資源、利用好社內社外兩個市場,擁抱新技術、利用新媒體、發展新產業,要以員工素質整體提高相協同,要按照統籌規劃思路來推進,要以暢通“雙循環”為重要抓手,在原有發展渠道的基礎上,找準新風口、抓住新機遇,用新的發展理念武裝頭腦,真正有效做到“雙循環”,努力從傳統出版企業向知識服務商、教育服務商轉型,實現中小型出版社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仝磊.新時代出版高質量發展的品牌建設之路[J].中國編輯,2021(03):49-53.
[2]陳勇勤.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幾個理論問題[J]. 貴州省黨校學報,2021(01):15-24.
[3]呂建生,趙玉山.服務大局與高質量發展——大學出版“十四五”展望[J]. 科技與出版,2021(01):19-26.
(作者簡介:徐金鳳,1983年6月出生,福建南平人,本科,文學學士,編輯中級,現任企業管理出版社有限公司第一編輯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