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方圓 雷露 李旭 從朋 彭義飛


摘要:降排水是深基坑工程施工的重點,關系到地下開挖及后續工程施工的安全。河流II級階地是高于河漫灘的第二級階地,往往地下水位較高,下層地質滲透性較大,降排水的水量較大。針對此類深基坑,如何進行科學的降排水施工尤為重要。本文以漢江II級階地上某工地為例,對此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漢江II級階地;深基坑;降排水
引言
基坑降排水施工是保證基坑安全建造的重點之一,良好的地質條件能為深基坑的安全建造創造有利條件,然而我國有大量可開發的土地都處于河流的堆積階地上,而河流的堆積階地是相對不利地質:所謂堆積階地是由河流側向侵蝕展寬河谷谷底,同時發生大量堆積形成河漫灘,然后河流強烈下蝕形成。通常呈一種下粗上細的二元相結構。上部為細粒物質,多為亞砂土或亞粘土;下部為粗粒物質,多為砂、礫。因此,河流階地底層土質一般滲透性較強,靠近河流的一二級階地地下水位也較高,在基坑施工中需要重點關注降排水問題。
一、項目概況
本項目為襄陽市某醫院項目,規劃建設總用地面積約30000㎡,基坑占地面積約18000㎡,包括兩層地下室,平均基坑開挖深度10.8m,位于漢江的II級階地上。
根據項目勘察報告和基坑支護設計文件,本工程地下水類型主要為上層滯水和承壓水。上層滯水賦存于場區表層填土中,水量一般不大,且無統一地下水位,受大氣降水和地表水補給,主要以蒸發和地表徑流形式向地勢低洼處排泄。承壓水主要賦存于<3>層粉土、<4>層粉砂、<5-1>圓礫及<5-2>層圓礫中,該含水層主要通過地下水徑流補給和排泄。勘察期間測定水位埋深10.50~11.00m,水位標高57.90~59.68m,根據當地區域水文地質資料,本場地承壓水頭年變幅1.0m左右。
二、施工工藝流程
施工工藝流程:井點測量定位→挖井口安護筒→鉆孔→洗井→吊放井管→回填過濾層→下水泵、安裝控制電路→試抽水
三、降水施工
(1)施工準備
為避免降水井施工與工程樁相互影響,在降水井施工前,應確保降水井周邊半徑8m的范圍內工程樁已施工完成。降水井施工時必須待井管、濾料、粘土球等質量符合要求并到位后方可開始井孔施工。
(2)井點定位測量
準確地將降水井的位置測放到實地現場。測放位置誤差不大于±10cm;鉆機到位后,鉆機要安裝穩、正,鉆孔開鑿圓、正、直,井身傾斜度不能超過1?。
(3)護筒埋設
鉆進前,在孔口埋設護筒。護筒采用6~8mm的鋼板制作,直徑比鉆頭大200mm,每節護筒長1.5m。鋼護筒采用埋入法,確保垂直度控制在1/200以內,護筒埋設深度應大于1m。鋼護筒埋設過程中如有偏差應及時校正,使保持垂直,用粘性土分層填實,護筒中心與設計樁位中心偏差應≤10mm,護筒頂部開設1~2個溢水孔。
(4)鉆至設計深度
降水井成孔方法采用機械成孔,自成漿護壁,孔口埋設護筒。啟動鉆機進行成孔,鉆至設計深度。
(5)吊放井管
按設計井深事先將井管排列、組合,下管時所有深井的底部按標高嚴格控制,并且保持井口標高一致。井管應平穩入孔、焊接垂直,完整無隙,確保焊接強度,以免脫落,為了保證井管不靠在井壁上和井管外有一定的填礫厚度,在濾水管上下各加兩組扶正器,保證環狀填礫間隙厚度大于150mm,過濾器應刷洗干凈,縫隙清楚。下管要準確到位。自然落下,稍轉動落到位,不可強力壓下,以免損壞過濾結構,下好井管后,把井管居中固定。
(6)回填過濾層
濾料應從井管兩側慢慢對稱填入,以防濾料中途卡塞及井管錯位,填至井口1—2m米時用粘土填實。填濾料要一次性完成,在填濾時如發生井口反礫現象,應及時停止填礫,查明原因進行處理。
(7)洗井
洗井必須在下井管、填礫、封孔止水等工作完成后及時進行,采用壓縮空氣洗井,井管應安放垂直。洗井的質量應符合下列要求:
管井出水應清凈,且水中不含有泥漿等施工物質;
出水量宜接近設計要求或連續兩次洗井單位出水量之差不小于10%;
在連續洗井過程中,井水含砂量趨于穩定;
觀測井洗至水位變化反應靈敏。
(8)安裝水泵
安放水泵前應清洗濾井,沖除沉渣。抽水系統安裝完成后應進行試抽,一切滿足要求后再轉入正常工作。
(9)排水管安裝
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安裝排水主管和支管。排水主管坡度為0.3%,放坡時按最低點高于原地面60cm左右控制。排水管主管采用螺旋鋼管,鋼管直徑φ426mm,鋼管壁厚不小于6mm,排水支管采用無縫鋼管,鋼管直徑φ89mm,鋼管壁厚不小于4.5mm。
每5~8m設主管磚砌托臺,排水管居中放置。在排水管進入市政管線接口入處設置沉淀池,沉淀池采用磚砌筑,池內做防水處理,水泥砂漿抹面,定期清理淤沙。
所有排水井應安裝水量計量裝置和單向閥,統一接入排水管經沉砂池排入市政排水系統。
(10)試抽水
排水管道及電源線路連接好后,進行3天的試抽排水,測定井內水位及觀測孔水位變化,以檢驗現有的降水井及排水管線能否滿足本次基坑降水的要求。
(11)降水井運行
降水時應嚴格控制按需“減壓降水”的原則,綜合考慮環境因素、安全承壓水位埋深與基坑施工工況之間的關系,確定各施工區段的階段性承壓水位控制標準。降水運行過程中,如基坑施工工況發生變化,應及時調整或修改降水運行方案。
(12)封井
對于分布于地下室內的降水井,承臺底板施工時,在降水井管壁加焊兩層止水圈,阻擋承壓水沿井壁上涌。對于分布于作業面內的降水井,基坑施工完畢后,采取“以砂還砂,以土還土”的原則,封堵井孔,并加焊封口鋼板。
對于在坑外且對基坑安全沒有影響的井,下部填入黏土球或黏土、上部(基坑底板下2m至地面)可用素混凝土回填或處理。
四、總結
對于處于特殊地質條件下的深基坑降排水,重點要做好監測。降水正式運行前一周內應測定環境背景值等,以便后期地質變化能及時掌握;降水過程中要及時監測地下水位情況,以便安排降水井的運行數量,逐步啟動,最大限度減少對地面沉降的影響;降水停止時也要做好地下水位與上部結構的計算,確保滿足抗突涌和抗浮要求后才可封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