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付思佳 王寒

網絡世界雖然美妙,其實危機四伏。網絡安全已成為兒童安全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這也成為不少家長的共識。我們要及時關注、發現孩子在網絡安全中存在的問題,學會識別和預判網絡風險。
有研究發現,如今兒童數字化成長出現明顯的低齡化傾向,在幼兒園時期(3~6歲),幼兒對手機的接觸率為91.8%,對平板電腦的接觸率為83.4%,對電腦的接觸率為80.6%,孩子們在享受電子設備帶來的便捷與快樂的同時,也面臨著不少網絡風險。因此,教會孩子正確地使用網絡來學習和游戲,學會在“互聯網+”的時代中保護自己的常識和方法很有必要。
互聯網時代中網絡對兒童的影響
對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在生活中他們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各種電子產品,疫情期間,幼兒園的不少課程都是在網絡上完成的,所以,我們應該引導孩子正確認識網絡,讓他知道網絡可以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捷,可以通過網絡搜集到很多資料、信息。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要讓孩子知道,如果不加控制地使用網絡,視力會受影響,專注力、自控力也會受到影響。如果看了不健康的內容,還會受到傷害,讓孩子了解網絡的雙面性,能從小就客觀理智地看待互聯網世界。
家園共筑力幼兒網絡安全
為了進一步做好預防孩子使用網絡不當,呵護好兒童身心健康的工作,幼兒園應該開展相關的網絡安全教育活動。
首先對父母進行網絡安全教育
幼兒園會組織系列活動,向父母普及兒童網絡安全的相關教育內容,通過家園聯系天地、家長微信群、QQ群等,發布相關的網絡安全教育知識,引導父母在家庭中做好監護孩子使用網絡的責任,及時發現孩子在使用網絡中的不當行為,重視網絡可能會產生的對孩子的不利影響,也倡導所有家庭成員都在生活中為孩子做好健康使用網絡的榜樣,共同助力孩子的網絡安全保護。
家園溝通也非常重要,當父母有棘手問題時,都可以與幼兒園進行溝通,幼兒園會盡力地幫助家庭,共同探討問題解決之道。
進行適合孩子的網絡安全教育
幼兒園各年齡班的教師也會積極備課,開展相關的網絡安全教育活動,引導孩子正確地認識網絡,學會正確的上網方式。
比如,對于小班的孩子,教師會組織他們通過觀看相關的網絡安全宣傳動畫短片,利用生動的視頻案例和孩子喜歡的動畫形式,讓孩子理解沉溺網絡的危害。對于中班的幼兒,教師會通過編講一些故事的形式,鼓勵孩子分享自己對正確使用網絡的看法,說一說自己正確使用網絡的方法。大班的孩子呢,教師會在帶他們觀看視頻案例后,引導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制作網絡安全宣傳畫,向小中班的弟弟妹妹們宣講網絡安全,這既發揮了大班的孩子作為哥哥姐姐的榜樣作用,其實也讓孩子對于網絡安全教育的認識更加深刻。
給家庭的網絡安全建議
家庭是孩子使用網絡最頻繁的場所,因此父母要擔起保護兒童網絡安全的責任。
關注孩子,讓孩子免受網絡霸凌
網絡霸凌,是一種在網絡上隨時可能發生的欺凌事件。對于孩子而言,網絡霸凌可能更多見于同伴之間的真實沖突,比如在線課堂上叫外號、說臟話、故意把小伙伴踢出群聊,還有一些語言威脅或者表情包侮辱等,這樣的網絡霸凌極易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需要父母及時關注。
當孩子遇到網絡霸凌時,應該怎么辦?我們可以按照“無視”“屏蔽”“取關”三步走。告訴孩子如果遇到此類事件,第一時間告訴大人。父母要及時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發現孩子的不良情緒,與孩子及時溝通。
保護網絡隱私安全
隨著孩子使用網絡的日益頻繁,父母有必要第一時間告訴孩子保護自己隱私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教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跟陌生人聊天說話。在網絡上也是一樣的,父母需要告訴孩子,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學校名稱、電話號碼、年齡等都屬于自己的隱私,不能隨便告訴陌生人。
隨著網絡公民低齡化趨勢,一些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就有了自己的微信,因此父母要及時幫助孩子進行隱私設置,提醒孩子在發布朋友圈時要選擇“僅好友可見”,告訴孩子不要在微信、QQ、微博上添加陌生人,也不要加入任何不熟悉、不認識的群組。當在網絡上遇到有陌生人主動搭話時,不要理會。提醒孩子在網絡上遇到任何不愉快的事情時,都要第一時間告訴父母,向父母求助。
共同制定家庭網絡使用規則
一些父母總抱怨孩子頻繁使用手機、電腦等,與其束手無策,不如先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庭使用網絡的規則。比如和孩子一起約定使用網絡的時間,每次不超過20分鐘,使用后要站起來走動,通過遠眺放松眼睛;不占用學習和睡眠的時間上網、玩游戲;不隨意和陌生人聊天等。當孩子遵守了這些約定時,要給孩子及時的鼓勵和獎勵,并且,重要的是父母要以身作則,與孩子共同遵守家庭的網絡使用規則,不要當著孩子的面,長時間地使用電子產品,尤其是看短視頻、玩游戲……
讓孩子有節制地使用網絡的重要方式,還是父母要多陪伴孩子,帶孩子進行豐富有趣的親子活動,如一起看圖畫書、帶孩子進行戶外運動、參觀博物館……另外,也不要把玩手機、看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作為孩子“聽話”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