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林
河南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商丘市分校是商丘市農業農村局下屬的副縣級全供事業單位。近年,該校不斷加強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充實穩定教師隊伍,改善辦學條件,總結、宣傳、推廣體系建設方面的先進經驗,樹立典型,推動工作,為全市農廣事業發展奠定基礎。目前,商丘市農廣校及各縣(區)分校現有專職教師83人,其中,副高級職稱以上9人,中級職稱35人,初級職稱33人;兼職教師93名,其中,副高級職稱以上48人,中級職稱42人。全市現有校舍4265 m2,其中,辦公場所940 m2,教室1585 m2,宿舍1180 m2;教學示范實習基地49 hm2,教學用圖書11.7萬冊。經過近40年的發展,學校建立了完善的管理體系,多次被中央黨校、河南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評為“育才興農示范校”,累計招收中專生26 000多人,自考大專生700多人,自考本科生70多人,成人高招函授生200多人。陽光工程培訓近萬人。
一、農廣校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商丘市農廣校在體系建設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與新形勢下發展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著沒有專項的基礎建設投入,對農民進行相關的培訓缺乏應有的力度、缺少系統全面的規劃等問題。
(一)硬件建設急需加強
近40年來,商丘市農廣校作為專門從事農民教育培訓的公益性事業單位,承擔了大量農民教育培訓技術指導任務。長期以來,上級層面沒有專項的基礎建設投入,致使市級、縣級農廣校的辦學能力與其他教育培訓機構相比具有較大差距,缺乏自我發展能力。
(二)政府扶持力度欠缺
商丘市農廣校在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承擔大量工作,但得不到各級政府部門相關項目和政策的支持。商丘市農廣校承擔全市近700萬農民的教育培訓工作,編制僅有8人,遠遠不能滿足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高農民素質的實際需要。
(三)工作經費困難突出
商丘市農廣校承擔全市農民教育培訓是完全公益性的事業,依靠的是各級財政的支持,農業大市一般是財政弱市,受地方財力的影響,資金往往難以滿足農民教育培訓需要。基層農廣校沒有足夠的經費用于改善辦公條件、購買教學設備,嚴重影響了先進農業技術的及時傳播。
二、加強農廣校體系建設的相關建議
農廣校體系建設要以服務“三農”為中心,緊緊圍繞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以市場經濟需求為導向,堅持以農為根,以教為本,努力提高服務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事業的能力。
(一)進一步爭取上級支持
商丘市農廣校能在農民教育培訓和體系建設上取得一定的成績,河南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商丘市農業農村局以及各級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是關鍵。結合商丘市的實際,要突破“不跑不要”的思想,樹立積極爭取的意識,調動各縣(區)分校的主動性、積極性,進一步爭取中央和省、市在政策、資金和項目上對農廣校體系建設的大力支持,推動商丘市農廣校體系建設再上新臺階。
(二)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商丘市農廣校爭取多方支持,積極與相關單位聯系,整合資源優勢,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完善與辦學要求相匹配的公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條件,增加教育設備,建立教學培訓基地,成立和加強鄉鎮、村級農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的力量,提出量化的標準,有重點地進行建設,主要建設農業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和大型農村社區。
(三)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是農廣校事業興衰的關鍵,應按照中央黨校要求,進一步完善農民教育專家師資庫。聘請既具有較強責任心和事業心又具有較強實踐能力、較高教學水平的校外專家、學者、技術人員等為兼職教師,同時加強專職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專職教師隊伍素質。鼓勵教師多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積極參加省農廣校、市農廣校舉辦的各類師資培訓班,通過請進來,走出去,不斷提高農廣校系統的師資隊伍素質。
(四)進一步探索田間學校的作用
商丘市農廣校積極探索和總結農民田間學校的有益做法,認真開展需求調研,做好培訓方案設計。選擇有培訓需求、長期從事農業生產、能夠積極主動參加學習的高素質農民,注重吸收當地新型經營主體作為培訓對象。搞好參與式課程設計,組織好學員學習日活動,學習方式以參與式、互動式、啟發式為主,培養學員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展效果評估與優秀學員評選,提升農民田間學校在當地經濟發展中的促進、輻射和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