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
東沁陽村位于沁陽市區西北部,沁河北岸。全村380戶,6個村民小組,40名黨員,1600多口人,耕地面積93.33 hm2。
一、發展現狀
(一)發展綠色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東沁陽村利用環保酵素的推廣制作,積極培育“綠色產業+”模式,不斷壯大經濟發展。一是建立了酵素生態種植園試驗基地,種植小麥、大豆、懷菊花、果樹等作物,不施化肥,不打農藥和除草劑,純綠色生產。檢測結果顯示,酵素生態種植園農產品農殘低于標準25倍以上,口感明顯好于市面同類產品;懷山藥、懷姜等產品的效益比傳統種植增加3倍左右。二是在“綠色產業+傳統手工業加工”方面,充分利用酵素的特性,制作無毒無害、樣式多樣的酵素手工皂,拓寬產業門路,同時吸納村內閑置勞動力和貧困人口。三是成立扶貧車間,制作環保布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聚力扶貧攻堅。經過各類環保產業的探索發展,東沁陽村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21年產業規模已擴大到10 hm2。東沁陽村的綠色產業穩中求進,逐步壯大和推廣。
(二)高標準營造綠色發展的“零污染”生態宜居環境
一是村內村外進行美化綠化亮化。3條入村路、圍村路進行高標準綠化,村內墻體全體涂白美化,黨建廣場、文化中心亮化。道路兩旁無死角全面清理。二是垃圾分類處理,減少鄉村垃圾存量。從2017年開始,東沁陽村開始在全村推廣“七彩”垃圾分類和制作酵素,將垃圾細分到28種,垃圾總量減少70%,用果皮菜葉制作酵素,用酵素制作手工皂,目前,環保酵素普及率達90%,村民和集體累計制作環保酵素500多t,基本實現了綠色種植和低碳生活。2018年,東沁陽村榮獲焦作市“誰不說俺家鄉好”之最美特色村稱號。三是大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廁所改造工作。東沁陽村申請河南省環保廳3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生活污水治理,建成1個調節池、水解酸化池、氧化塘和人工濕地等設施,實現了雨污分離和污水處理,同時配合主管網的建設同步推進了戶廁改造工作,有效改善了居住生活環,。
(三)突出德孝文化,培育淳樸鄉風家風
東沁陽村推行以孝治村,引導村民樹立正確的中華文明價值觀,傳遞真善美,匯集正能量,以文明鄉風帶動各項工作的開展落實。一是通過開設道德講堂、推選好媳婦、好婆婆等活動,喚起群眾集體道德觀念。多次開展“情暖冬至”“關愛老人”等主題活動,連續舉辦了兩屆“讀書習禮,孝親感恩”夏令營及弟子規周末班親子公益活動。還成立了老年大學,每周開展“看紅色電影、話經濟發展”等活動,為老人、孩子提供關愛和溫暖。二是扎實推進樹新風。以文化中心、文化舞臺為載體,開展昂揚向上的文體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打造新風尚。自2015年以來,每年傳統節日都開展公益文化活動,春節文藝表演,二月二、端午節為老人包菜餃、包粽子,中華母親節、中秋節、重陽節舉辦百家宴,臘八節做愛心粥等。
(四)筑牢基層堡壘,提升凝聚力和戰斗力
東沁陽村黨支部在駐村第一書記的協助下,不斷增強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一是硬件設施建設。2016年以來,東沁陽村陸續投資100多萬元,新建了黨群服務中心、黨員活動中心、文化活動廣場、文化舞臺、黨建長廊、黨建游園、村史館和村道德講堂等,全面改善了辦公環境,使黨員有了活動陣地,黨員群眾開會有了場所。二是加強村兩委班子成員培訓工作,兩委成員具備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能力,以苦干、實干和巧干三股勁頭,合力提升基層黨支部陣地建設質量和服務群眾水平,成為群眾的“貼心人”“領路人”和“致富人”。 三是發揮黨員示范作用,要求黨員干部積極參與村級各項事務和建設,構建以黨建引領村內美麗鄉村建設、脫貧攻堅、環保攻堅、路域環境整治等各項工作全面發展的新格局。四是廣納賢才,為鄉村發展出謀劃策。東沁陽村加大對鄉土人才的招引工作,成功召開鄉土人才座談會,發動村內在外成功人士返鄉創業、為家鄉發展謀思路。努力實現鄉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再上新臺階,為鄉村振興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環境保障。
二、存在問題
一是當前鄉村經濟發展模式比較單一,多以農業為主,缺乏多元經濟支撐。二是當前農村農業基礎設施還不完善,限制了鄉村經濟的發展。三是缺乏人才支撐。遠景規劃變成現實場景需要人才實施,如何破解瓶頸成為解決發展的難點。
三、對策
一是擴大生態種植。東沁陽村利用綠農合作社的輻射帶動作用,吸納種糧大戶和村民開展綠色種植,規劃發展城市居民認種認養果樹、菜園、家禽等綠色健康、休閑、旅游于一體的家庭農業園區。二是發展農產品加工。東沁陽村利用生產出來的綠色農作物,開發加工制作休閑零食、綠色食品、日常保健食品。三是發展生態旅游。東沁陽村圍繞沁河發展河灘生態觀光旅游,打造農業和特色養殖業。對沿沁河老舊院落進行改造,探索合作開發民宿產業,打造幾個生態游精品項目,如休閑垂釣、自助燒烤、生態采摘、食在農家等。四是發展鄉村體驗項目。東沁陽村發揮現有的文化傳統優勢,開展夏令營項目,設立道德講堂、農田勞動體驗、趣味手工DIY等。結合中小學勞動技能教育,創建勞動實踐基地,開設田間勞動、挖山藥、磨豆腐、制作酵素皂等趣味勞動課,通過品嘗用生態食材做成的飯菜,讓學生們充分體驗到勞動的光榮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