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 劉思齊



摘? 要:以近20年的《人民日報》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色彩提取、分類對比、調色試驗等方法,梳理該報頭版標題色彩應用的變遷,分析其色彩應用變化的成因,探究黨報版面色彩與傳播理念的關聯。以期《人民日報》能夠繼續做好黨報的排頭兵,更好地傳播黨的聲音,服務于廣大讀者,在新時代的視覺變革中與時俱進,做到守正、創新。
關鍵詞:人民日報;元旦;頭版標題;色彩應用;傳播理念
色彩是一種富有表現力的藝術語言,其被合理地應用在報刊版面時,能夠起到豐富視覺層次、傳達情感內涵、增加傳播效果的作用。當政治態度鮮明的黨報遇上藝術的色彩,此二者彼此的影響、融合,產生的積極的體驗是關乎黨報視覺形象建構成功與否的關鍵。然而,黨報中色彩的應用研究卻一直被忽視。本課題的研究選用的是2000-2019年區間,以數字化時代下的《人民日報》元旦頭版標題色彩應用為分析對象,著重探索色彩與傳播理念之間的相互關系及作用。
一、黨媒《人民日報》的特性
1949年8月,中共中央決定將《人民日報》作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機關報。作為黨媒的《人民日報》相較于其它報刊,有著特殊的傳播地位與作用,其色彩應用也具有相應的特點。具體特性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一)政治性和藝術性。《人民日報》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機關報,與其他都市報和晚報等報刊相比,該報有其特殊的屬性和地位。作為宣傳黨和政府的路線、政策、觀點的主媒體,擔負著重大的政治任務,對于報紙中新聞的性質、重要程度、輿論導向等,色彩的象征意義至關重要。色彩在該報的應用上,考慮的首要因素是政治需求,然后才是版面的適合以及美觀等其它因素,充分體現了政治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結合。
(二)引領性和代表性。《人民日報》創刊至今已70年有余,始終是黨媒的排頭兵,其無論在內容還是視覺設計方面,都發揮著示范作用,具有引領性。作為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展現改革開放發展中的中國,《人民日報》是我國國家形象的代言人,具有絕對的代表性。因而《人民日報》秉持嚴謹的態度,使用了中國具有代表性的紅色系色彩,在視覺傳達上保持一致的形象。
(三)非完全市場性和穩定性。黨報的發行從中央到地方,以征訂形式下達指標,公費訂閱占據了很大比例,非完全市場化的操作使得其市場占有率和閱讀率的統計意義不大。在數字化時代,黨報的色彩設計也因此表現出較強的穩定性,設計上不迎合讀者的口味,滯后、緩慢的革新節奏,對比融媒體時代的多樣性,傳統的黨報的色彩設計更是表現不佳,這些都是我們應該看到的不足之處。因此,為迎合時代趨勢,在守正與創新的平衡中,用色彩的合理融合抓住讀者眼球是值得嘗試的一種革新方法。
二、2000-2019年《人民日報》
元旦頭版標題色彩分析
依據上述對《人民日報》的理論推演,其內部的革新勢在必行,實際情況是現實中《人民日報》也一直在色彩的應用方面做著不斷地探索。邁入21世紀的第一天,《人民日報》的色彩應用便有了顯著的變化,近20年的發展過程中,該報的色彩應用也持續發生著變化。選取元旦頭版為例進行研究,因為這一日期代表著新的開始,是傳統的更新換代的時間節點,具有代表性。研究依據色彩應用的變化將其分為三個階段:探索階段、“回歸”階段與穩進階段。
(一)探索階段(2000-2002)
通過對2000年至2002年的版面對比,發現該報色彩種類明顯增加,在色彩應用上做出了探索改變。曾經黑紅兩色為主的版面在這3年間變得多樣化,繽紛的色彩烘托了元旦的節日喜慶氛圍,為《人民日報》帶來了些許趣味性和娛樂性。如2000年版面的色彩大范圍地采用了正紅、橘紅、玫紅、暗紅等紅色系,這些在色環上相鄰的色彩既統一又變化,產生了具有規律性的漸變藝術效果。然而,大范圍使用漸變色彩且各個色彩所占比重相近,即便各標題在純度或明度上進行了一些變化,區分主次和強調重點的效果卻差強人意。整個版面視覺效果凌亂繁復,略顯擁擠,易使人產生視覺疲勞。再如2001年的元旦版面運用了更多對比色在內的色彩,節日的氣氛得到了渲染,但過多的色彩加上文字內容較多,部分高明度、純度的標題字體依然采用了常規的字號,沒有進行適當的加粗處理,使得整體版面看起來缺少精神,反而沒能達到色彩應用想要的效果。總之,對于政治性強的黨報,版面色彩的應用須十分嚴謹,要很好地把握住分寸,任何細微的色彩種類、搭配的不合理應用,都會削弱其應有的視覺印象。所以,諸如此類試圖通過色相種類的多樣化達到突出主題和渲染氣氛的,要注意因色彩種類過多而引發與報紙性質不匹配的狀況。
《人民日報》創刊至今的70多年中,類似2000-2002這3年間的色彩應用方式十分罕見。將其放在當時媒體的大環境中,引起此改變的原因為以下兩個方面。
1.報紙的精品化。20世紀90年代開始興起的傳媒大眾化浪潮,以及21世紀互聯網對于傳統媒體的影響,使得報紙市場競爭激烈,逐漸走向更為精品化的市場層面。20世紀90年代初期興起的周末報,中期的晚報,后期的都市報,這些報刊都朝向趣味性強、娛樂性強和服務于大眾的市場特點發展,給黨媒《人民日報》一類的報紙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依靠指標訂閱的黨報,被推向市場競爭的大潮當中。為吸引讀者,黨報開始嘗試在版式的色彩設計上下功夫,通過色彩的多樣、組合吸引視線,這是當時的一種設計探索,如2000年與2001年版面中出現的紅藍對比色,便在視覺上產生了沖擊力,但版面使用藍色系穿插在大面積的紅色系標題中,部分藍色的標題色彩飽和度過高,在紅色主調的情境下,這部分的內容變得十分顯眼,產生喧賓奪主之感,也讓版面顯得凌亂。
2.內容改版的助推。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政治、經濟的發展帶動了文化和思想的開放與更新,進入21世紀,在持續高速發展的環境下,人們對信息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在此社會背景下,國家提倡黨媒應當不斷開拓新的報道領域、探索新的報道形式、采用新的報道手法等,由是,黨媒中起領頭作用的《人民日報》便推出了內容改版。內容的變化必然引起報紙版面形式的變化,而色彩的應用與其服務的主題密切相關,因此也要發生相應的變化。如2001年導讀部分中的“邁進光輝燦爛的新世紀——元旦獻詞”一句,便采用了金色作為底色,華麗、富貴的色彩語義,使人聯想到“光輝燦爛”。使用色彩來烘托文字,達到色彩與文字內容的和諧統一。
從2000年的12種標題色彩,到2001年的10種,再到2002年的9種,《人民日報》在這3年中對于標題色彩的探索,應用種類呈遞減趨勢。這3年間該報對于版面標題色彩應用的嘗試雖然沒有獲得成功,但其中2002年的版面標題色彩的應用卻形成了色帶感,視覺上較前兩年清晰許多,這些都體現了黨報色彩設計在探索中的進步。對于擔負政治任務的黨報來說,突破層層的束縛進行大膽的創新和改變勇氣可嘉,《人民日報》所做的色彩探索,對其他黨媒的發展有著啟發作用。
(二)“回歸”階段(2003-2011)
經過2000-2002年間版面色彩應用的探索,2003年直到2011年則應用了單色或雙色的套印。通過對2003年之前與之后直到2011年版面標題色彩應用的對比,發現這段時間其色彩的應用與20世紀90年代的版面相似度極高,《人民日報》元旦頭版的標題色彩似乎“回歸”了以往的風格。其實,這是對具有一貫性的《人民日報》的版面色彩應用進行了歷史性的繼承,同時,版面的設計也持續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推陳出新。典型案例如2011年出現了標題顏色與文中圖片內容匹配的設計,這也是新聞內容更加注重民生、關注基層群眾的結果。“你好,2011”一文的配圖是小學生舉著剪紙作品、迎接新年到來的畫面,標題“2011”文字部分不僅使用了更具童趣的圓形字體,還取用了照片中孩子們衣服的色彩,四個數字分別采用紅、藍、橙、綠四種色彩,令人倍感愉悅,仿佛將孩子們的快樂傳遞到了讀者們的心中。文字色彩與配圖的合理融合,使得版面整體性得到提升,也產生了積極的情感傳遞,提升了讀者的閱讀體驗。
(三)穩進階段(2012-2019)
2012年至2019年該報版面的色彩應用,沒有出現顯著的變化,處于一個穩中求進的階段。自2012年起,《人民日報》的報頭降低了以往正紅色報頭的明度,采用了更顯典雅莊重的深紅色,同時標題也采用了和報頭相同的深紅或黑色,莊重肅穆之感符合黨媒的視覺形象。體系化的色彩在版面中持續地出現,顯得報紙版面規整嚴謹,增強了版面統一感,同時,清新大氣的色系在跨度8年的版面中規律地出現,也強化了《人民日報》的整體與秩序,利于黨報品牌形象的塑造。《人民日報》在此階段色彩應用保持穩定發展的原因總結如下:
1.“守正”的清晰定位。《人民日報》處于黨報方陣的核心地位,正如王武錄教授在《十四大以來<人民日報>版面研究》中提到的:“《人民日報》版面是國家政治風云的晴雨表,其整體風格必須相對保持穩定,這也是國家政局穩定、人心穩定的必然要求。”該報版面的色彩持續、穩定地運用是符合黨報的地位和性質的。實驗將2009年版面中的紅色明度降低35%,與原來的版面進行對比。通過調色試驗,發現深紅色的莊嚴感明顯強于正紅色,色彩明度的變化使版面更有質感,更具文化底蘊,堅持“守正”中的穩進是符合報紙的發展定位的。隨著智能終端產品的普及,電子化閱讀成為主流閱讀方式,紙媒試圖通過簡單的將色彩“做加法”進行版面的設計,犧牲某種正統與穩定性而求變的方式已不是好的途徑。只有在“守正”的基礎上,穩定且規律地進行色彩應用推進,在讀者心中形成《人民日報》清晰、正統的印象,才利于黨報一貫的品牌形象和長遠發展的宏偉目標。
2.“創新”的自覺意識。國際報業的版式設計風格對包括黨媒在內的我國報業有著影響和推動作用。國際上流行的簡約化和現代的版式設計理念,色彩的運用去除繁瑣,通過科學合理的配置形成簡潔明了的視覺效果,在當今信息爆炸、碎片化閱讀的時代是一種人性化的體現。報紙色彩的應用目的是使人更加快捷、準確地獲取信息,《人民日報》在“守正”的同時,以國際化的視野自覺汲取現代報刊版式設計的優點并融合運用,持續“創新”才是保持穩進的關鍵。
三、結語
色彩是一種可塑性極強的設計元素,合理應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民日報》類黨報性質的報刊,同樣需要色彩的合理配置與精準應用。通過分析《人民日報》20年間元旦頭版的色彩應用,體會到色彩的應用不僅包含色彩的種類,還包括色彩的性質、位置、分布范圍等。《人民日報》在色彩應用上應與時俱進,堅持“守正”基礎上的持續“創新”,進行合理化的探索并逐步推進,穩中求進地尋找適合中國特色的黨媒色彩應用方法和理論,在提升報紙閱讀體驗的同時更好地傳播好黨的聲音。
參考文獻:
[1]人民網.人民日報圖文數據庫[DB].http://data.people.com.cn/rmrb/,1995-2019.
[2]王武錄.十四大以來《人民日報》版面研究[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3]王喆人.黨報版面設計傳統風格的革新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0.
[4]李媛媛.論新媒介時代下報紙版式視覺化設計的創新[J].新聞傳播,2019(12):230-231.
[5]郭家真.色彩在報紙版面中的運用[J].中外企業家,2019(30):192.
[6]金輝.探析色彩在報紙版式設計中的應用[J].新聞研究導刊,2018(19):9,11.
作者簡介:
林峰,碩士,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
劉思齊,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