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奮軍
治安調解作為派出所民警處理案件的一種方式,對于及時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秩序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派出所民警要從案件起因、行為情節、案件種類、法律明令禁止調解等方面準確把握治安調解的條件,防止對不符合治安調解的案件調解處理放縱違法行為,過猶不及,影響執法公正,消解執法的社會效果。
一、不是民間糾紛引起的案件不得調解
確定一起案件是否符合治安調解的前提條件是案件的起因是否系民間糾紛引發。何謂民間糾紛,《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以下簡稱《程序規定》)第一百七十八條進行了界定,是指以下情形:“(一)親友、鄰里、同事、在校學生之間因瑣事發生糾紛引起的;(二)行為人的侵害行為系由被侵害人事前的過錯行為引起的”。在《程序規定》已經對“民間糾紛”進行界定的情況下,派出所民警不宜對民間糾紛作任意擴張解釋?!冻绦蛞幎ā穼γ耖g糾紛的當事人主體之間的關系進行了限制,當事人之間要具有“親友、鄰里、同事、在校學生”關系。當事主體之間如果沒有此類關系則不符合民間糾紛的界定。如果是其他主體之間如陌生人之間發生糾紛引發違反治安管理的,要適用治安調解則必須是被害人的過錯行為引起才符合民間糾紛的范圍。其他適用調解處理更宜化解矛盾的屬于民警的自由裁量權,并且也要符合民間糾紛條件下才可以進行治安調解。
如某派出所辦理的何某等人毆打他人案。何某系一家酒店的經理。2021年6月7日凌晨1時許,蔣某與朋友安某在該酒店內飲酒后未結賬欲離開時,被酒店的服務員攔住電話告知何某處理。正在酒店飲酒的何某聞訊后立即趕到吧臺。因蔣某酒后辱罵何某,何某對蔣某進行毆打致面部損傷。次日,何某與蔣某達成和解協議并賠償損失后要求派出所調解處理。該案從矛盾糾紛的起因而言盡管當事人之間無親友、鄰里、同事等關系,但因何某的毆打行為系由被害人辱罵而引起的侵害行為,符合“被害人的過錯行為引起”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要求,案件從起因而言符合治安調解的范圍。
執法實務中派出所民警要注意的問題是在確定一起案件是否符合治安調解范圍時首先要對當事人之間的關系進行調查。如果當事人之間無法律規定要求的“親友、鄰里、同事、在校學生”等關系,則要進一步審查被害人對案件的起因有無過錯,如被害人對案件的起因無過錯,系行為人一方引發,則不得啟動治安調解程序。
二、情節較重的案件不得調解
符合治安調解范圍的案件必須是情節較輕的案件。所謂情節較輕的案件,是指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性質不嚴重、手段不惡劣、后果不嚴重、社會危害性不大的“四不”案件。對情節較輕的把握要結合《治安管理處罰法》進行體系化解釋。對于因民間糾紛引起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如果情節較重的,公安機關則不適宜調解處理?!吨伟补芾硖幜P法》第二十條對從重情節進行了規定,特別是《程序規定》第一百六十六條規定的具有以下從重處罰情節的情況下則不得啟動治安調解程序:“(一)有較嚴重后果的;(二)教唆、脅迫、誘騙他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三)對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證人等打擊報復的;(四)6個月內曾受過治安管理處罰的。”
執法實務中存在的問題是部分違法行為人為逃避行政處罰,事后往往與被侵害人積極私下達成調解協議要求公安機關調解處理。在此情況下,派出所民警要慎重把握案件的性質、違法后果、違法行為人的前科狀況。《治安管理處罰法》的公法性質決定了當事人及辦案人員對案件處理無處分權,法律必須嚴格執行,不能為了息事寧人將不符合調解的案件囿于當事人利益的滿足而調解處理。
如某派出所辦理的彭某某毆打他人案。2018年5月7日凌晨1時許,彭某某因何某駕車超越自己心生不滿,遂于停車后對何某進行毆打,致何某多處軟組織受傷。事后,彭某為逃避打擊向何某賠償了超過3倍的應賠償損失。之后何某向派出所出具諒解書要求派出所調解處理。某派出所主辦民警林某在未對違法行為人前科進行嚴格審核的情況下對彭某某毆打他人案調解處理。后彭某某因涉嫌惡勢力犯罪被某人民法院判刑。經查,派出所民警林某在彭某某一年內有三起毆打他人案件的情況下仍然對案件調解處理,對惡勢力犯罪起到了縱容作用。林某因此受到政務處分,教訓十分深刻。
以《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對毆打或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罰為例,法律規定“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而對于“結伙毆打、傷害他人”以及“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十四周歲或者六十周歲以上的人”等特殊對象、多次毆打、故意傷害他人、傷害多人情形的,盡管法律未明示屬于“情節較重”,但結合法律的體系解釋,有以上情形的應當不屬于“情節較輕”,不符合治安調解處理要求的“情節較輕”的實質要件,不應進行調解處理。
執法實務中存在的問題是派出所民警在案件處理中對違法行為人的前科、違法行為的后果、案件性質等未進行核實調查,盲目對案件進行調解處理,導致不符合調解范圍的案件違法啟動調解程序,影響了法律實施的效果。派出所民警在案件調查過程中,要在對違法行為人的前科狀況、被侵害人的特殊情形、案件的性質全面調查取證的基礎上確定案件是否啟動調解程序,要結合案件的具體情形準確把握好案件調解的入口關。
三、不符合治安調解案件種類的案件不得調解
進行治安調解必須準確把握治安調解案件的種類??梢灾伟舱{解處理的案件必須是毆打他人、故意傷害、侮辱、誹謗、誣告陷害、故意毀損財物、干擾他人正常生活、侵犯個人隱私、非法侵入住宅等侵犯個人人身權或財產權的案件,案件范圍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如果不符合以上案件種類,公安機關不得調解處理。
實務中要注意的問題是雖然案件不符合治安調解處理的條件,但違法行為人案發后積極賠償被侵害人損失、取得被侵害人諒解、認錯態度較好、積極消除社會危害后果的,公安機關要對違法行為人的積極表現予以“獎勵”,可以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十九條的規定予以減輕處罰或不予處罰,以實現量罰均衡,體現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行政處罰原則,不可機械執法。
四、法律法規明令禁止適用治安調解的案件不得調解
《程序規定》第一百五十四條以列舉的方式規定了不適用治安調解的情形,屬于治安調解的“負面清單”。“負面清單”規定的不得調解的案件總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實體性的排除,主要包括“雇兇傷害他人”“結伙斗毆或尋釁滋事”“多次實施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當事人在治安調解過程中又針對對方實施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另一類是程序性排除,主要包括當事人明確表示不愿意調解處理的、違法嫌疑人逃跑等。程序性排除較容易把握,而實體性排除較難把握,特別是尋釁滋事與一般的毆打他人,結伙斗毆與結伙毆打他人,要求民警收集違法行為人行為主觀方面的證據。人的內心想法往往通過外在的行為進行表現,辦案民警要通過全面收集客觀證據,準確把握行為人的主觀動機是尋釁滋事還是一般的毆打傷害。對于尋釁滋事、結伙斗毆的案件嚴格禁止啟動治安調解程序。
治安調解作為行政執法的一種制度,派出所民警必須準確把握適用條件,對于符合治安調解范圍的案件要積極作為促成調解,對于不符合治安調解范圍的案件要依法嚴格對違法行為人進行處罰,切實實現執法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