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遵臣 伍海洪
智能手機的普及,讓每一個人都有成為“記者”的可能。哪里有突發事件,哪里就有舉著手機拍攝的圍觀群眾。今年以來,網絡上出現數起拍攝民警執法涉警輿情。針對當前基層一線民警面對執法實踐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筆者在這里談談對處警中如何應對群眾圍觀和拍攝的個人看法。
一、著裝規范,警容嚴整
網絡上時時刻刻上傳海量信息,很多涉警信息均可能形成負面輿情。警容嚴整、文明執法、處置規范,面對攝像頭,錄制的視頻上傳網絡就會大大降低炒作的概率。
值班處警之前,必須未雨綢繆,認真做好準備工作,防暴警用器械裝備、滅火器材、水上救生器材、警戒帶等放置在后備箱隨車攜帶。個人攜行的單警裝備如執法記錄儀、催淚噴射器、強光手電、手銬、對講機、伸縮警棍、急救包必不可少,這樣在鏡頭面前才不會進退失據,確保處警時遇到各種情形忙而不亂,心中有底。要避免在搶險救災現場因缺少必要的救護器材不能正確履職,以減少圍觀、炒作的概率。
二、分工明確,控制現場
日常處警要保持三名以上警力,先期處置并根據現場涉案人員數量情況隨時增加警力。先期處置組作為一個團隊,三人應當明確分工,各司其職。一名民警主要負責在處警現場和報警人溝通,詢問相關情況,其他兩名成員密切配合,其中一名手持執法記錄儀專門負責錄像,另外一名密切關注周圍情況,配合民警疏散周圍群眾,防止人員圍觀。若發現有圍觀群眾拍攝處警情況的,第一時間勸阻并而及時提醒告知處警民警,處警時要注意言行,慎言慎行。
處警民警到達現場后,要根據警情性質,及時作出判斷。如有必要,第一時間用警戒帶隔離周圍群眾,在保護好現場的同時,也保持群眾與現場的必要間隔。處警時一定要保持對現場的絕對控制權,說話必須經過思考,組織好語言以保證執法權威。對于不文明、不理性的當事人,應當保持理智,不逞一時口舌之快,避免因過激言論被拍攝后被盯著不放。在現場要有所作為。對打架斗毆現場,建議以口頭制止為主,肢體制止為輔。控制嫌疑人時,可采取拉肘別臂等相對安全的控制動作,避免拳擊、抓脖子、扇嘴巴等擊打動作。對于復雜現場,應一邊口頭制止,一邊及時呼叫支援。整個處置過程要用執法記錄儀全程記錄下來。
三、及時提醒、婉拒采訪
處警現場遇有自稱記者要求使用文字或者拍攝方式進行采訪時,根據《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第十六條規定,應使用“您好,我是xx公安分局xx派出所民警,請出示您的記者證”等規范用語,查驗相關證件,記錄其基本情況及所屬新聞機構,及時向指揮中心、政工室和所領導報告。核實確系記者的,應當回復“對不起,我們正在執行公務,不能接受您的采訪,請您與我局宣傳部門聯系(或請您留下聯系方式,我們稍后會聯系您)”,婉拒采訪,并要求記者不要妨礙執法、破壞現場和泄露相關案(事)件信息,同時要求其刪掉已攝錄涉及國家秘密、警務秘密、個人隱私、未成年人保護的現場信息。無論記者是否主動出示記者證,在處警過程中,民警一定要文明克制,并打開執法記錄儀如實記錄,避免后續發生沖突時,被單方面剪輯播報造成被動。
在和記者或者圍觀群眾溝通時,要堅決杜絕搶奪記者話筒、攝像機器等行為,以免這些素材被有目的剪輯后產生負面影響。
四、告知責任,依法維權
在這個人人是“記者”的時代,圍觀者拍照攝像,法律并未明確禁止,特別是公安部在《公安機關執法規范細則》中,提出民警要習慣在“鏡頭”下執法,不得強行干涉群眾拍攝,奪取拍攝器材或強行要求刪除。既然如此,只要拍攝者的行為沒有對執法造成干擾就不應該干涉,在公開、不涉密的執法活動中要尊重群眾拍攝執法的權利。處警民警應當學會在眾目睽睽之下,在攝像頭的聚焦下執法,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規范執法,處置恰當,行動有力,不扯皮,不推諉,把群眾錄像不僅僅當成對執法的監督,也看成是對執法的保護。
在對待圍觀群眾拍照時,民警及時告知拍攝者必須客觀真實,將視頻斷章取義或篡改上傳到網絡上惡意造謠的行為將會承擔法律責任。針對企圖利用歪曲事實來故意抹黑公安機關形象的,除了澄清事情真相之外,還應依法查處,切實維護民警的執法權益,維護法律尊嚴和執法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