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興
剛進入迷糊狀態,凌晨1點,又一條110警情轉來:百盛酒店門口,一車主拒付代駕費。我只得翻身而起,快速上了警車。
趕到現場后,登記當事人身份資料得知:代駕姓解,1984年生。車主姓魏,1985年生。兩個都是血氣方剛的80后大男人,說話都比較沖,還不停地打斷對方說話。
糾紛很簡單:解先生幫魏先生代駕,一開始,魏先生說不用開導航。途中,魏先生說解先生繞路。解先生否認,說自己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也不缺這三五十塊錢,自己是憑良心干活。雙方在車上發生爭吵后,解先生要求中止這單代駕業務,但要魏先生付代駕的起步價18元錢。而魏先生提出要么繼續完成這個訂單,要么他一分錢也不給。
對這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糾紛,我們是沒法做出定性的。“簡單粗暴”一點的,做個登記叫雙方自行協商或者通過其他合法途徑解決也未嘗不可,但這樣容易引起投訴。我一般不會簡單處理。看兩人的態度,也不是那么容易聽得進勸的角色,我做好了陪他們慢慢捱時間的準備。
我勸雙方不要斗氣,斗氣解決不了問題,要他們好好協商處理,并提出兩條建議:一是解先生繼續完成這一單,到時按單收錢;二是魏先生給對方18元錢,如果覺得不合理,事后再向平臺投訴。
解先生說他們在車上已經發生了激烈的爭吵,再繼續下去,可能會動手,堅決不愿意繼續代駕;魏先生則堅持一分錢都不給。
我又建議雙方到派出所慢慢談,解先生接受,魏先生又不接受了。
雙方就這樣僵持著。
沒辦法,我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坐在路邊的共享單車上看手機。
這期間,魏先生的電話響了好幾次,而解先生站在路邊一動不動,神情倔強。
大約20分鐘后,我從魏先生接電話的態度推測,很可能是家里人催他回家。
我覺得火候到了,就走過去做魏先生的工作,“你為了十多塊錢,在這里捱這么長時間,值得嗎?家里人等得不耐煩了吧?何況,你可以付錢后再投訴他的嘛!”
這次終于說服了魏先生。
不知是好事多磨還是兩個人故意斗氣,魏先生堅持用支付寶付錢,而解先生說他的支付寶賬號出了問題不能用,要求對方用微信支付……
這樣又僵持了一會,魏先生終于像想起了什么似的,走到車邊,從車里找出一張50元面額的鈔票,走向解先生說道:“你找我零錢吧。”
讓人愕然的一幕出現了——解先生沒有接對方的鈔票,而是淡淡地說了句:“我不收你的錢,我要的就是你這態度。”之后,坐上他停在旁邊的一輛電動自行車,說了聲“謝謝警察”就要走。
如果這是一次“江湖事件”,我們和魏先生可能會憤怒地喝問一聲:“你故意玩我們啊?”
好在魏先生沒有被激怒。我心里也明白:有時,市民報警,真的就只是要一個公正的說法而已!
為了防止雙方再發生沖突,我們對雙方再次作了口頭警告:一方不要再回來找事,另一方不要酒后駕車。我又叫解先生先走,等他消失在視線后,我們才放心離開。
(作者系廣東省珠海市公安局香洲分局翠香派出所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