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凱文
軟組織損傷是指與骨骼相比,人體中相對柔軟的組織結構,包括皮膚、肌腱、筋膜等受到不同原因或者不同程度的傷害,其包含的內容比較多,例如肌肉拉傷、局部的扭挫傷、肌腱撕裂、筋膜炎等。運動性軟組織扭傷主要指患者在體育訓練或運動過程中發生的軟組織損傷,發生該扭傷后,一般需要立即冷敷、止血,現在臨床常用加壓、熱療等常規療法,也采用云南白藥等消腫止痛類藥物進行對癥治療,但此類手段起效較慢,仍有部分患者效果不明顯。運動性軟組織扭傷于中醫學中屬“筋傷”范疇,外傷肢體,內傷氣血,中醫上治療運動損傷相關療法與常規療法相比具有獨特優勢,且種類繁多,包括推拿、針灸、中藥等[1]。復元活血湯的方劑組成包括大黃、柴胡、紅花等中藥材,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祛風之效,可制成外敷藥膏發揮優良藥效。針刀療法集中西醫所長,結合針灸與手術操作,以達到止痛祛病、無需縫合的效果。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討復元活血湯外敷聯合針刀對運動性軟組織扭傷患者血液流變學及炎性因子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2019年5月—2020年9月沈陽普德中醫醫院收治的110例運動性軟組織扭傷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5例。對照組患者中,女性26例,男性29例;年齡31~70歲,平均(57.87±4.52)歲;病程5~12 d,平均(9.23±0.65)d。觀察組女性25例,男性30例;年齡32~73歲,平均(58.02±4.41)歲;病程3~11 d,平均(8.89±0.79)d。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比。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參照《中國髕股關節骨關節炎診療指南(2020年版)》[2]中的診斷標準;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推拿治療軟組織損傷學中英對照》[3]中相關診斷標準。
1.3 納入標準與中西醫診斷標準符合者;年齡18~75歲者;損傷發生時間不足2周者;對研究藥物無過敏反應者;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等。
1.4 排除標準皮膚破損嚴重并發感染者;有外傷史且損傷嚴重需手術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癡呆或精神病患者等。
1.5 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云南白藥氣霧劑(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53021104;規格:85 g/瓶)外用治療,20 mg/次,3次/d。觀察組患者應用復元活血湯外敷聯合針刀治療。復元活血湯方劑組成:大黃(酒浸)30 g,柴胡25 g,天花粉、當歸、紅花、桃仁、白術、川芎、豬苓、澤瀉各10 g,甘草6 g,穿山甲3 g。均勻研細藥粉均分為14份,約10 g/份,每份加約12 ml的白醋攪拌成糊狀,制成大小為6 cm×7 cm,厚0.5 cm的藥膏外敷于患處,持續6 h,1次/d;針刀治療步驟如下。①確定下刀位置,即壓痛感明顯處。②消毒后,通過縱剝橫撥、切割鏟消等手法于治療點刺入針刀治療。③拔出針刀后包扎,避免感染,3個治療點/次,1次/周。2組患者均治療2周。
1.6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治療后參照《臨床診療指南·骨科分冊》[4]判定2組患者臨床療效,臨床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其中治愈:臨床癥狀消失,無痛覺,骨關節恢復正常;顯效:臨床癥狀幾近消失,幾乎無痛覺、關節功能恢復明顯;有效:臨床癥狀較前有所緩解,無明顯的痛覺,關節功能較前有所恢復;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且伴隨輕度加重。②血液流變學指標: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高切黏度水平,空腹抽取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靜脈血約5 ml,至于預先盛有抗凝劑的采血管中,離心速度設置為3000 r/min,時間為15 min,分離血漿,采用血液血漿黏度計檢測。③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抽血方法同②,待血液自行凝固后,離心速度設置為3000 r/min,時間設置為10 min,取上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白介素-6(IL-6)、C反應蛋白(CRP)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

2.1 臨床療效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8.1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3.64%(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血液流變學指標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2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高切黏度均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比較 (例,
2.3 炎性因子水平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2組患者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例,
運動性軟組織扭傷按其損傷程度可分為輕度扭傷和重度扭傷,輕度扭傷治療期間要嚴格限制活動,可在2周內完全修復;重度扭傷關節周圍韌帶會明顯撕脫、變長,導致關節不穩定,恢復則需3~4周,倘若治療不科學不及時,可能導致久治不愈,拖延為慢性病,難以根治[5]。使用常規藥物云南白藥噴霧劑治療,可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起效較快,但存在極少數患者用藥后導致過敏性藥疹,故此法療效有限[6]。
中醫理論將運動性軟組織扭傷歸為“傷筋”范疇,多因扭傷導致局部經脈受損、氣血不通、瘀阻脈絡,表現為局部腫脹、瘀斑疼痛之狀,因此當理氣消腫、止痛化瘀。復元活血湯中以大黃、柴胡為君藥,具有祛瘀生新、行氣疏肝之效;桃仁、當歸、穿山甲、紅花為臣藥,具有活血破瘀之效;天花粉、川芎為佐藥,可清熱消腫;白術、豬苓、澤瀉等為使藥,可健脾滲濕、益氣利水;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用使氣血通暢,以達治療之效[7]。藥膏外敷可直接作用于皮膚黏膜,加強局部治療作用,避免首過效應。針刀療法通過刺入治療部位的深處,切割病變處,剝離有害的組織,病變組織局部的血液循環得以改善,血液可向切割、松解的創面滲灌。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高切黏度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復元活血湯外敷聯合針刀可以更有效地減輕運動性軟組織扭傷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患者的血液流變學狀況,提高治療效果,與盧立欣[8]研究結果相符。發生運動性軟組織扭傷時,機體的組織細胞受損破裂,胞內多余代謝物質、炎性因子滲出,導致患者出現局部腫脹發熱現象。免疫介質水平是評估運動性軟組織扭傷的重要指標,炎性因子CRP、IL-6、TNF-α的升高表明機體內部存在損傷或感染,會加劇該病癥狀。現代藥理學研究認為,復元活血湯中柴胡所含柴胡皂苷能抑制組織炎性水腫,紅花所含有效成分有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川芎嗪和阿魏酸能減輕炎細胞浸潤,減少神經末梢刺激[9]。針刀療法的操作過程簡單,對人體組織的損傷較小,可減輕炎癥反應,不易引起感染。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復元活血湯加減外敷聯合針刀可以更有效地降低運動性軟組織扭傷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控制機體炎癥反應,與王勝芳等[10]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復元活血湯加減外敷聯合針刀可以更有效地減輕運動性軟組織扭傷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患者的血液流變學狀況,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控制病情進展,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