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緒華
過敏性鼻炎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多發于兒童,其主要癥狀為鼻阻塞、流清涕和打噴嚏等[1]。三伏貼是一種常用的貼敷方法,但其對貼敷的時間要求嚴格,且治療周期長。冬病夏治貼可用于治療哮喘和支氣管炎,現在也可用于治療過敏性鼻炎[2]。延伸干預主要是在患兒接受治療期間將護理延伸到家庭,監督患兒按時貼敷并提高家屬對環境中致敏因素的警惕。本研究重在探討冬病夏治穴位貼敷聯合家庭干預對過敏性鼻炎患兒炎癥反應的影響和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東阿縣中醫醫院2018年7月—2020年8月收治的92例過敏性鼻炎患兒,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齡3~14歲,平均(7.76±1.19)歲。觀察組46例,男23例,女23例;年齡3~15歲,平均(7.81±1.35)歲。2組患兒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
1.2 診斷標準參照《兒童過敏性鼻炎和哮喘規范化診斷與治療》[3]中的診斷標準。中醫標準:參照《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小兒鼻鼽》[4]中的診斷標準。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3~14歲者;符合上述中西醫相關診斷標準者;患兒家屬就本次研究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等。排除標準:在接受治療前1個月使用過激素類藥物者;貼敷處皮膚損傷者;自身免疫疾病者等。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兒接受三伏貼貼敷治療,貼敷藥方包括延胡索、白芥子、細辛、生甘遂按照1∶1∶0.5∶0.5比例研磨成粉,混勻后用姜汁調成藥膏。貼敷穴位是定喘、大椎、膻中、肺俞、天突。2 h/次,1次/10 d。觀察組患兒進行冬病夏治貼貼敷治療。貼敷藥方包括:款冬花、桑白皮、麻黃、姜半夏、桂枝、杜仲各 5 g,杏仁、防風、白術、炒黃芩各3 g,甘草0.5 g。研磨成粉末和清涼膏混合調成藥膏,貼敷穴位與對照組相同,貼敷時間為2~8 h,1次/周。2組患兒治療周期均為2個月。
1.4.2 干預方法①成立應急小組,該小組成員包括心理咨詢師1名、主治大夫2名、主管護師2名,培訓過后統一上崗,并設立應急電話,患兒的監護人可以隨時的撥打該電話尋求幫助。②開展教育培訓會,每月組織交流會,通過多媒體和家長進行溝通,并講解兒童過敏性鼻炎的誘因、本質及病情加重的先兆。告知患兒家屬擅自更改用藥和停藥的危險性,監督患兒按時按量服藥。③進行功能訓練,教會每位患兒兒童哮喘和變應性鼻炎保健操,根據患兒病情和恢復程度為每位患兒提供合理的訓練方案。2組患兒的干預周期均為2個月。
1.5 觀察指標①臨床癥狀積分。在治療前后使用臨床癥狀積分[5]對患兒的臨床癥狀進行評估,鼻塞:分值為0~3分,分值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流涕:分值范圍是0~3分,擦涕次數大于10次為3分,小于4次為1分,介于4次和10次之間的為2分。噴嚏:大于15次為3分,小于5次為1分,6~14次為2分。②血清白細胞介素-4(IL-4)、白細胞介素-5(IL-5)、γ干擾素(IFN-γ)水平比較。采集患兒空腹靜脈血約5 ml,3000 r/min離心15 min取上清,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對血清IL-4、IL-5、IFN-γ水平進行檢測。③不良反應比較,觀察并記錄2組患兒在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分別為藥物過敏、膠布過敏、皮損感染、接觸性皮炎。

2.1 臨床癥狀積分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2組患兒的噴嚏、流涕、鼻塞癥狀積分均下降,且觀察組患兒的癥狀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兒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積分比較 (例,
2.2 血清IL-4、IL-5、IFN-γ水平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2組患兒血清IL-4、IL-5、IFN-γ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IL-4、IL-5、IFN-γ水平比較 (例,
2.3 不良反應治療期間觀察組患兒的總不良反應率為6.52%,低于對照組的23.91%(P<0.05)。見表3。

表3 2組患兒不良反應比較 (例,%)
過敏性鼻炎分為間歇性和持續性,容易和鼻竇炎和支氣管哮喘等合并發作。花粉、牛奶、真菌、動物皮屑、塵螨、羽絨等都會引發過敏性鼻炎[6]。中醫常用三伏貼貼敷的方法來治療過敏性鼻炎,治療后患兒病情雖有減輕,但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患兒在治療期間還要接受延伸干預,能提高患兒在治療過程中的依從性,減輕患兒及其家屬在治療過程中的焦慮。
中醫認為,過敏性鼻炎屬于“鼻鼽”范疇,是因肺氣虛衰,衛表不固,犯及鼻竅,鼻竅壅塞,進而引起的流涕和噴嚏,治療方法為補益肺氣、固表護衛,溫室散寒[7]。冬病夏治穴位貼中的款冬花、甘草有止咳平喘之效,桂枝可溫經通脈,麻黃、杜仲、杏仁、防風有消炎抗炎之效,姜半夏燥濕化痰,白術能補氣健脾,炒黃芩、桑白皮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本研究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兒的臨床癥狀評分均低于對照組,且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也低于對照組,提示冬病夏治貼聯合延伸干預在治療過敏性鼻炎方面能改善患兒噴嚏、流涕、鼻塞等臨床癥狀,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與黃琪等[8]研究結果一致。IL-4是一種機體細胞受細菌或病毒攻擊后由T細胞產生的促進B細胞增殖的因子,能夠調控機體內的T細胞、B細胞、巨噬細胞和肥大細胞等參加免疫調控,能夠緩解過敏性鼻炎患兒體內的炎癥反應,抑制患兒病情恢復進程。IL-5能促進嗜酸性粒子的生長和發育,機體內嗜酸性粒水平的升高會促進過敏性鼻炎患兒炎癥反應的發生,加重患兒的病情發展。IFN-γ具有抗病毒、抗腫瘤和免疫調控的作用,可降低過敏性鼻炎患兒體內的致病微生物,從而達到緩解患兒的病情的目的。現代藥理學表明,麻黃中的麻黃堿可抑制花生四烯酸的釋放與代謝來降低患者體內的炎癥反應,杜仲中苯丙素類化合物有抗炎抗過敏的作用[9]。本研究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兒的血清IL-4、IL-5、IFN-γ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冬病夏治貼聯合延伸干預有抑制過敏性鼻炎患兒的炎癥反應的作用,與顧紅娟[10]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冬病夏治穴位貼敷聯合延伸干預能夠有效減輕過敏性鼻炎患兒體內的炎癥反應,且臨床療效好,安全性高,值得在臨床上深入研究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