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鶴
失眠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內科疾病,在肝病患者中屬常見并發癥,其發病是由于患者長期受肝病侵害出現不良心理情緒所致,發病后患者易現夜不能寐、寐而不甘,重則出現徹夜不寐的情況,對患者肝病治療及生活情志構成嚴重影響。既往西醫藥物干預雖在短時表現出較好的臨床價值,但長期服用易使患者成癮,并常見西醫藥物存在明顯毒副作用,長期服用恐引起記憶衰退,肝腎等臟器功能喪失等癥狀[1,2]。我國中醫將失眠歸于“不寐”范疇,其主要病因在于臟腑失和、氣血失調,自古便對該癥的診療頗有心得,梅花隔姜灸聯合姜片對患者不同穴位進行針灸治療,可達到疏肝理氣、調和陰陽之效。本次研究應用中醫梅花隔姜灸聯合耳穴埋針對肝病所致不寐患者進行治療,并對其睡眠狀況及血清5-羥色胺(5-HT)、去甲腎上腺素(NE)水平進行研究與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25例九江市中醫醫院2019年4月—2020年7月收治的肝病所致不寐患者。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均分為對照組112例,男性57例,女性55例;年齡23~68歲,平均年齡(42.71±8.53)歲。研究組113例,男性54例,女性59例;年齡25~66歲,平均年齡(42.12±8.92)歲。上述2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故有可比性。本次臨床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且已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入組患者均滿足《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3]中關于不寐的診斷標準;②經檢測入組患者PSQI量表[4]總分均在14分以上;③入組患者近1個月未采取任何治療手段;④入組患者對中醫梅花隔姜灸聯合耳穴埋針治療無禁忌表現;⑤入組患者不寐有反復發作史;⑥入組患者及家屬均知曉本次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等。排除標準:①由神經系統疾病引起不寐的患者;②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腎臟等臟器功能異常、基礎病、惡性腫瘤疾病患者;③耳廓局部有炎癥、凍瘡或表面有潰破患者;④存在嚴重精神障礙,依從性低下的患者;⑤一般資料缺失或中途退出者等。
1.3 方法對照組患者僅給予耳穴埋針治療,治療內容包括:取患者耳穴神門、失眠、垂前、皮質下、枕(主穴);心、胃、肝、膽、脾、腎(配穴),應用衛生棉球蘸取75%酒精對穴位處周邊皮膚進行消毒,在每次埋針時均囑患者做一個咳嗽動作,針灸師在其咳嗽時迅速埋針以減輕疼痛感; 患者取坐位或者臥位。將針一次性清鈴撳針按壓粘貼在穴位上,進行適當刺激至耳部發紅為度,埋針3 d,留針期間每天按壓埋針穴位3次,約1 min,按壓力度和時間以能承受為度,按壓間隔時間為4 h,3 d輪換對側耳朵。研究組患者則給予梅花隔姜灸聯合耳穴埋針治療,其中耳穴埋針治療方式與對照組一致,梅花隔姜灸治療方法為:選取新鮮生姜1塊并制成片,姜片的厚薄宜根椐部位和病證而定,虛證宜厚,實證宜薄,分別將生姜放置于上脘、中脘、雙側梁門等穴位,并于姜片上放置艾炷并將其引燃,直至穴位處周圍皮膚發紅但不起皰為度,針灸后及時清潔患者皮膚,以防不良事故產生,在施灸過程中若不慎灼傷皮膚,致皮膚起透明發亮的水泡,須注意防止感染。上述治療每日2次,每次針灸時間控制在15~20 min,以上患者以1周為一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①PSQI評分。包括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障礙和日間功能5項,每項指標總分3分,得分越高,患者該項表現越差。②生存質量。采用Stewart的生命質量調查量表來評價生存質量,包括生理、心理功能等4項,每項指標總分100分,分數越高,生存質量越高。③治療總有效率。參照《常見疾病的診斷與療效判定(標準)》[5]的相關判定標準,若患者治療后PSQI量表趨于正常水平,且生活質量基本恢復至正常水平,則判定為顯效;若治療后患者PSQI量表顯著下降,臨床不寐癥狀顯著降低,生活品質較以往改善明顯,則判定為有效;若治療后患者睡眠質量及生活質量改善不明顯或病情惡化,則判定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④血清5-HT、NE水平。采集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3 ml靜脈血,離心并分離血清(3000 r/min,10 min)之后通過全自動生化儀進行。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PSQI評分對比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2組各項PSQI評分均降低,且研究組患者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PSQI評分對比 (例,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生存質量對比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2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等評分均升高,且研究組患者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生存質量對比 (例,
2.3 2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對比治療后,研究組患者有效率(95.58%)高于對照組(84.82%)(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比 (例,%)
2.4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5-HT、NE水平對比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2組血清5-HT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血清NE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5-HT、NE水平對比 (例,
不寐又稱“目不瞑”“不得臥”,《傷寒論·辨少陰病脈證并治》中所記載:“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說明不寐多由陰虛里熱、心腎不交所致。此疾病好病發于肝病患者[6,7]。李華明[8]分析肝病患者所致不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2點:①肝病本身所致,不寐多因陰虛里熱所致,而肝病中存在的肝郁氣滯便屬于陰虛里熱中一類,同時肝病中肝火旺盛、肝陰不足則是不寐病情進展的風險因素;同時不寐所致情志不暢,氣機不調則又會影響肝病,加重肝郁氣滯表現,以來往復現惡性循環[9]。②由于患者患肝病后,常伴情志焦郁,思慮千萬,恐懼肝病帶來的不適感,種種思緒最終導致不寐的產生,《癥因脈治·內傷不得臥》所記載:“肝火不得臥之因,或因惱怒傷肝,肝氣郁滯,或盡力謀慮,肝血所傷。肝藏血,陽火擾動血室,則夜不寧矣”。此表明患者不寐與肝臟疏泄功能存在密切聯系[10]。
與西醫治療表現不同,我國中醫治療不寐主要從改善患者睡眠質量、延長睡眠時間、減少睡眠驚醒等方向出發。傳統中醫學認為,耳為宗脈之所聚,十二經脈皆上通于耳,全身各臟器皆聯系于耳[11,12]。故選擇耳穴埋針之術治療患者不寐,通過刺激交感、皮質下、心、神門等反應點,可以調節臟腑陰陽,調和氣血順暢,達到心神安寧、心腦一致的效果。通過將該術應用于不寐患者中,不但能夠持續刺激鞏固療效,而且還能防止疾病復發,促進患者痊愈[13,14]?!懊坊ň摹睂僖环N民間療法,以中脘為主,并同時選取上脘、建里及雙側胃經的梁門穴做艾炷灸,將該術應用于肝病致不寐患者中,選取患者中脘近穴做灸,溫中散寒,溫脾和胃,使中焦健運,陽入于陰,進而改善患者睡眠。選用中脘穴意在調督營衛安神[15]。通過本次研究結果可知,治療后研究組各項PSQ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而治療總有效率、生存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提示梅花隔姜灸聯合耳穴埋針治療可顯著減輕肝病所致不寐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其睡眠質量。血清5-HT是一種調節神經活動的重要物質,當機體組織受到損傷時,其分泌受到抑制,與對大腦神經覺醒有維持作用的NE的平衡遭到破壞,其含量急劇減少,進而導致心腎不交、出現不寐等癥狀。所用生姜主要是由于此物具有消痰下氣、溫中散寒之功效,通過將上述2種療法配合使用,相輔相成,可有效促進血清5-HT的分泌與表達,抑制血清NE水平,調節神經活動,糾正紊亂的神經遞質,以調補肝腎,健脾養心,疏肝瀉火,安神定志,引陰入陽,調整陰陽之平衡,達治療不寐之功效[16]。通過本次研究結果可知,治療后研究組的血清5-HT水平高于對照組,血清NE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梅花隔姜灸聯合耳穴埋針治療可改善肝病所致不寐患者的神經遞質紊亂,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通過應用中醫梅花隔姜灸聯合耳穴埋針對肝病所致不寐患者進行治療,能充分改善其睡眠及生存質量,提高血清5-HT的水平,抑制血清NE水平,維持神經遞質的平衡狀態,提高整體治療效果,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